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对利率变动与居民储蓄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然后选取2000年1月到2010年12月的数据,利用VAR模型,就我国居民储蓄利率敏感性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居民储蓄和存贷利率之间的变化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是居民储蓄对存贷利率变化并不敏感。居民储蓄利率敏感性差的根本原因是政府行为、企业行为、银行行为和居民行为还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最后对提高储蓄利率敏感性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居民储蓄—准货币之主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秦朵 《经济学》2002,1(2):339-356
本的主旨是探求广义货币中之准货币部分与居民储蓄行为间的关系。本利用分析时序数据的经济计量模型,建立和估计出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行为关系,用以推算居民的储蓄潜力。再用居民储蓄潜力来解释银行城乡储蓄总额,最后用银行城乡储蓄总额来解释广义货币中的准货币部分。建模试验结果表明,居民人均储蓄行为具有相当的规律性,而且储蓄与准货币供给之间也存在着相当稳定的关系。本还就利率、利率差、收入及收入不确定性等因素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做了各种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3.
作者认为,利率变动对储蓄行为(包括新增储蓄和提取储蓄)的影响能力可以由“储蓄利率弹性”来反映和衡量,并体现在净储蓄量的变动之中。文章从净储蓄量的变化量与利率的变化量的层次上,引入数学中的偏导概念来考察储蓄利率弹性。目前由于我国市场条件的限制,决定了储蓄利率弹性必然很低。回归分析表明,收入与通货膨胀是决定和影响储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从结构上看,国民储蓄包括居民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通常按照资金流量表对三者进行测算是不科学的,应直接用支出法对国民经济核算数据来进行测算改革开放以来居民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的数量。中国储蓄率的变化趋势主要应该由企业储蓄、政府储蓄来解释,居民储蓄改革开放以来总体上保持了稳定。  相似文献   

5.
关于当前我国居民储蓄的两个问题魏永芬一、高物价、负利率下居民储蓄超常增长的原因一般说来,当通货膨胀率超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为负值时,存款人不但得不到实际的利息收益,而且还会蒙受本金贬值的损失,这会使存款人偏重于当前的消费和购物保值,减少储蓄,从而导致...  相似文献   

6.
流动性限制与居民储蓄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居民储蓄20多年来一直保持在40%左右的高速增长,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金积累。然而,随着1996年以来通货紧缩趋势的出现,高速增长的居民储蓄开始被简单地等同于消费缩减而倍受指责,分流银行储蓄也因此成为近年来宏观经济调控的一条重要政策。不过事实证明,尽管银行储蓄在1996~2000年间有所减少,但直到2001年度为止,一直困扰我国经济的总需求不足还在继续,经济发展仍然处于改革开放的低速增长区间。备受关注的失业问题也是有增无减,而且,在股市低迷的客观背景下,2001年度的居民银行储蓄又重新恢复了高速增长态势。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居民储蓄的波动的确有其内在的制度根源,这正是我们将要讨论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一直呈高速增长的趋势,其形成的巨额居民储蓄存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拉我国货币传导和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通过研究国外储蓄替代型证券品种的发展状况,提出借鉴国际经验,以积极推进储蓄替代型证券的发展作为有效解决居民储蓄分流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我国出现了明显的居民高储蓄态势,同时居民消费倾向出现大幅下滑,生活质量上升缓慢。研究居民高储蓄的成因,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居民的储蓄环境得以改善,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居民储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决定因素不仅有客观的经济变量,而且也有居民的心理行为;不仅有内生性的经济变量,而且有外生性的制度和结构因素。在我国基本确立了市场经济的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居民储蓄不仅决定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而且还决定于收入预期、利率、通货膨胀等因素,而外生的制度和结构性等因素的作用减少甚至已经消失。研究该问题,我们必须对居民储蓄进行不仅是定性的而且是定量的研究,确定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回归模型的分析,可使我们比较逻辑和量化地分析居民储蓄,揭示影响居民储蓄的变量及其权重,从而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编《居民储蓄调查问卷》考察城乡居民储蓄动机对储蓄意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居民储蓄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储蓄意向由储蓄产品认知、储蓄日常认知、储蓄观念、储蓄态度四个因素构成;储蓄动机由生活动机、无意动机、投资动机、遗赠动机四个因素构成;民族在储蓄日常认知、产品认知、储蓄意向上有显著的主效应,性别与民族在储蓄日常认知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投资动机、遗赠动机、无意动机对储蓄意向有较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1.
余攀 《时代经贸》2007,5(10Z):172-173
文章利用1978年到2005年的相关数据,基于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是影响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②物价对居民储蓄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在我国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不仅要求政府、企业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而且也要求广大居民打破原有行为模式,努力适应市场经济,革新观念,调整行为,特别是要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居民经济生活中无足轻重的储蓄活动,现已成为居民最重要的经济行为,成为居民经济活动的基础和核心,也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方面。一、市场经济中的居民收入与消费趋势1.居民收入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国民收入分配流程发生了显著变化。总的分配趋势是,政府向企业倾斜,企业向个人倾斜,…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储蓄—投资转化率偏低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利用我国1978~2002年期间样本数据考察了储蓄、投资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变化。协整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居民储蓄、政府储蓄与投资之间具有长期的正向均衡关系,但居民储蓄的投资转化率低下是制约资本形成的关键原因。进一步基于VAR系统的脉冲响应检验结果证实我国居民储蓄的投资转化过程存在显著的时滞效应,同时投资行为具有自我积累效应。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结果指出如何通过形成储蓄—投资转化方式的多元化和转化过程的竞争性来促进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储蓄分为居民储蓄、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采用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等方法,对中国分部门储蓄与投资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本文发现,中国的投资与居民储蓄、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三部门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对投资率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居民部门.本文还发现中国投资与居民储蓄、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之间具备显著的短期动态调整机制,并从中得出结论:中国的投资行为具有显著的自我累加效应,居民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存在较长的滞后效应,而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在短期内也无法拉动投资率上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居民储蓄持续高增长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学者运用预防性储蓄假说来解释中国居民储蓄行为,试图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方。文章在回顾预防性储蓄假说学术思想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的研究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6.
浅谈我国居民的储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福贞 《经济师》2002,(9):92-92
文章力求对我国居民的储蓄行为作出理性的分析 ,主要涉及居民储蓄的含义和形式、居民的储蓄动机和影响储蓄的因素 ,并针对近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居民预防性储蓄及预防性动机强度:1999-2003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3  
施建淮  朱海婷 《经济研究》2004,39(10):66-74
中国居民储蓄的超常增长近年来成为一个被普遍关注的问题 ,而居民储蓄动机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个普遍的看法是 ,预防性储蓄动机在中国居民储蓄决策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从标准的消费者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出发 ,推导出收入不确定性条件下消费函数的显式解和衡量预防性动机强度的公式 ;然后用我国 3 5个大中城市1 999— 2 0 0 3年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 ,结果发现 3 5个大中城市的居民储蓄行为中的确存在预防性动机 ,但预防性动机并非如人们预期的那么强。在对该结果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后 ,本文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耿敏  付昕 《经济经纬》2002,(6):48-50
为了研究我国存贷款利率降低对储蓄的影响,我们借用微观经济学中“效用”的概念,当利率和可支配收入发生变化时,居民储蓄总额发生的变化,并得到储蓄曲线(S-Y曲线)。结合1996年以来的有关数据,比较在利率降低的情况下,这6年的可支配收入及储蓄总额的变化关系,描绘出储蓄曲线,并得出我国城乡居民储蓄总额将继续增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主要取向之一的“以降息来大幅度降低居民储蓄,拉动有效需求”的政策并没有奏效,而且事与愿违,居民储蓄仍以每年上万亿元的速度增长着,储蓄连年大幅度增长有着它深刻的内部原因。包括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共同作用。本文拟从居民的社会心态、生活观念、心理因素等经济因素方面,对居民的储蓄行为和储蓄方式进行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居民收入、消费与储蓄关系的分析与思考周富贵,梁心雷,李云霞,柳祖忠,许正超居民储蓄伴随经济高速增长出现持续、高幅增长。储蓄与居民收入、物价、消费等因素相互关联,对国家制定宏观货币、投资政策影响深远,因此对储蓄内在机制及增长规律的剖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