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化进程的社会经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比较,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和从业人员结构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总结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化发展的一些特征,包括: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和产值提升促进城市化率及其年递增幅度的增长;第二产业产值和从业人员增长促进第三产业产值和从业人员增长;城市化中前期,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共同增长,城市化后期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降低了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城市化发展进人质的提高阶段;海西经济区工业化快速发展伴随着快速城市化,第二、三产业蓬勃发展促进人口集中于城市.基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期,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规划与建设应重点放在城市经济发展上,促使各城市良性发展,并在自由发展过程中具备城市群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2.
依据经典的增长极理论,区域经济发展首先应把少数优区位地区培育成经济增长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厦门、福州及温州成为经济增长的三大增长极,在TP模型理论框架下,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对海峡西岸经济区三大中心城市技术扩散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心城市厦门、福州及温州的技术扩散对区域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建议在加强区域金融合作的基础上促进资本流动与融合,继续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实行外商直接投资的差别化战略来提高中心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及技术扩散效应从而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核心和枢纽,其旅游业发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福建与江苏、浙江、山东等省的对比,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入境旅游市场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拓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入境旅游市场的战略构想,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省委、省政府提出构建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对宁德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宁德地处东南沿海,是福建省沿海的南北两翼之一,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港口和资源优势以及潜在的竞争优势,应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翼生产力布局的中心地带。为此,必须大力实施中心城市突破战略,逐步形成跨省边界的经济增长新核心。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海峡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的新形势下,福建省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发挥比较优势,提出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首先需要人力资本的支撑、保障和推动.本文试图通过人力资本、经济增长与全国及其他经济体数量与质量的比较,探求“海西”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城市群作为迄今为止城市化发展的最高形态,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共同的空间依托。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是以福州、厦门、泉州为三大中心城市,建立闽江口、厦门湾、泉州湾三大城市圈,从而形成海峡西岸城市群。构筑海峡西岸城市群,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是海峡西岸经济区腾飞的关键。我们必须致力于壮大海峡西岸城市群,通过促进产业一体化,提升产业集聚能力;完善城镇体系,发挥提高城市功能竞争力;协调区域内外关系,焕发体制竞争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提升基础配套能力;加强与海峡东岸的经贸合作,提升整体合力;挖掘区域文化优势,提升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海峡西岸经济区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升级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娱 《技术经济》2009,28(3):17-21
本文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情况;依据现代新增长理论,对海峡西岸经济区通过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9位,产业结构已实现由"二、一、三"向"二、三、一"跨越,工业主导经济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最后,提出建议: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加快创建协调高效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以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陈曦 《发展研究》2006,(2):29-31
2004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根据新的形势,对发展战略作了适时调整,制订出台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突出了“发展”、突出了“对台”、突出了“创新”,强调福建的区域定位,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本文重点探讨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法律制度,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强大的法律支持和坚实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提升,莆田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莆田市作为沿海新兴的一个城市,拥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后发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对一个城市发展的推动力量是巨大的,莆田的发展现状决定了莆田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向海边发展、建设滨海新城必将成为莆田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融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格局,科学规划城市空间结构,建构新时期莆田城市化核心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共福建省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为全局作出更大贡献。“两个先行区”建设,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为两岸关系发展提供一个全新平台,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城市产业生态化水平进行静态与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各城市产业生态化差异明显,可以划分为产业生态化领先区、中上区、中下区和落后区;从变化趋势看,领先区、中上区、中下区的产业生态化水平逐步上升,而落后区产业生态化水平则出现下降的趋势.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提出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生态化水平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城市产业生态化水平进行静态与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各城市产业生态化差异明显,可以划分为产业生态化领先区、中上区、中下区和落后区;从变化趋势看,领先区、中上区、中下区的产业生态化水平逐步上升,而落后区产业生态化水平则出现下降的趋势.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提出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生态化水平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海峡西岸经济区"区位分析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红  曹晖  庞兰芳 《经济地理》2008,28(3):372-376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出与实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有利于应对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和培育东南沿海经济增长极。文章在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涵义作了深入剖析的基础上,着重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位的合理确定、区域竞争力(包括城市综合竞争力与经济竞争力)和城市引力及中心城市定位进行了科学的建模分析与预测,在总结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核心和枢纽,其旅游业发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福建与江苏、浙江、山东等省的对比,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入境旅游市场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拓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入境旅游市场的战略构想,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基本观点和根本要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展.当前,全省上下正致力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加快推进海峡两岸经济区跃升发展,一个认真践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热潮正在海峡西岸蓬勃开展.  相似文献   

16.
赵智杰 《发展研究》2009,(11):12-14
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提出五年来,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正逐渐成为各种市场要素融合聚集、产业集群迅速发展的新兴经济带。改革开放以后,长三角、珠三角创造了区域发展的奇迹,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最快、投资环境最佳的发展区域。客观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运行特点及其与长三角、珠三角之间的差距,对于汲取两地经济发展经验、明确发展思路、迅速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整体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在国务院支持和推动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国家发改委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政策形势下,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群日益成为牵动、辐射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在梳理福州、厦门、泉州三大港口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数据,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计算港口与城市两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值,再根据两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值计算二者的协调系数,以评价其协调水平并略作比较.  相似文献   

18.
《发展研究》2008,(2):1-1
今年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们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一年.去年召开的省委八届三次全会,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明确了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新要求,提出了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9.
猴年开春,在刚刚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带着全省3400多万人民的共同心声,“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了福建代表团的热门话题。随即,福州市委也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作为全省和福州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龙头县市,面对八闽大地涌动的新的一波发展热潮,福清更是人勤春早  相似文献   

20.
李为 《发展研究》2016,(12):20-24
城市群是我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海峡西岸城市群是福建优化发展空间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抓手.在界定城市群定义、论述城市群建设意义的基础上,分析海峡西岸城市群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剖析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描绘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认为,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优势突出,且面临着闽台合作以及自贸区、“海丝”建设等带来的新机遇,但区域联系松散、核心城市竞争力偏弱、要素内聚力不足.据此,从整合空间、培育极核、提升功能三个维度,对海峡西岸城市群规划建设提出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