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土地发展权内涵 土地发展权也称为土地开发权,这一理念最开始来源于采矿权可以从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而单独支配。土地发展权就是发展(开发)土地的权利,是一种可脱离土地所有权而单独利用的财产权。在土地利用水平较低的农业社会,人们通常认为占有了土地也就一并拥有了该土地上空与下部所具有的一切权利,这就是所谓的“上及天宇,下至地心”的土地所有权,  相似文献   

2.
从土地发展权视角对中国土地管理的地方创新实践典型个案的分析表明,土地发展权理念已应用于地方土地政策制定并出现了私有化趋向,对解决当前土地管理中存在的征收补偿不公、建设用地指标空间配置等问题具有积极意义。对关于土地发展权权源与性质特征的认识分歧进行了澄清,研究认为土地发展权是私有产权与行政权综合作用的产物,兼有公共产权与私有产权的性质,是可与土地实体相分离的无体物权。基于上述理论分析与实践经验总结,对中国土地发展权制度建设提出以下建议:虚化土地公有产权的所有权性质,创设土地发展权制度;以行政许可的方式实现土地发展权"私有化"的初始配置,土地发展权收益则应通过税收调节的二次分配手段实现"公私分享";结合城乡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土地发展权的配置方式、原则和手段进行具体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3.
压抑与抗争:一个关于农村土地发展权的理论分析框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十分现实的农村土地发展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研究.作者分析指出,土地发展权是从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物权,是所有权人将自己拥有的土地变更现有用途而获利的权利.本文认为,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发展权从法律和事实上是受到压抑的,从而使农民的利益受到某种程度损失,农民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就会对此作出反应,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抗争.最后作者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发展权的压抑与农民的抗争作了结论性的评价,并就制定有关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产权不应包括各种非经济性质的权利。把产权理解为包含非经济性质的权利,是西方产权学者认识过程发生误解的结果。如果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有权权能分解理论对产权作出抽象,所谓“产权”就是指一般财产权,具体是指在所有权权能发生分离条件下,由所有权及其派生的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诸权能发生重新组合而形成的多种财产权形式的共性的抽象。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应以明晰的产权关系为依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司法人财产权不能等同于公司法人的所有权,本文试从公司法人财产权与所有权的一般性质出发,阐述公司法人财产权与所有权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分析对另一种错误观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土地发展权是国家土地权利的一种类型,土地发展权包括国有土地发展权和农村土地发展权.农地发展权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淹没在土地所有权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需求的增加国家对土地利用的控制进一步增强这一权利的社会实现和价值体现逐步增强才逐渐为各利益主体和社会所认识.然而目前国内农地发展权的探讨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对农地发展权进行了一些理论的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正>制度往往是对一种(或一套、一系列)安排或者规则的统称.土地制度的内含和类型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土地制度按其不同的内含,可以分为土地的财产权制度、使用制度和流转制度.(一)土地的财产权制度土地的财产权制度,可以简称为土地的产权制度.产权作为一种权力,产生于财产(property),财产本身就是一种权力,是一种排他性的(exclusive)权力,“当个人拥有对另外的人特权去控制某一事物时,这就是财产权”,产权(property rights)的排他性并不意味着一个人不受到任何限制,它的作用是在人与人之间确定一个边界,以保证他们之间在互惠的条件下共存.“产权包括一个人或其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产权是社会的一个工具,它的意义来自于这个事实:它能够帮助一个人在与他人交易中形成一个可以合理把握的预期……谁拥有产权,他人就允许他以某种方式行事”.按照科斯的观点,假如交易费用——包括信息成本、监督成本和对策成本——等于零,那么,产权的确立就是不必要的.由上可见,产权就是通过法律界定和维护人们对财产的权利,通过权利的给予和限制,保证人们以较低的成本进行交易,或者说,降低经济的外部性.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和总结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矿产资源产权的界定问题.研究表明,我国矿产资源产权是由所有权和矿业权等权利组成的一组权利束,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非常明确,矿业权则是由所有权派生的,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矿业权的财产权属性仍不明确.最后,本文提出了几个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如何清晰完整界定矿产资源产权,产权界定过程中的中央与地方如何分权,如何确定矿业权的财产权属性,以及如何完善矿产资源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财产法的视阈下,土地权利体系非物权法体系甚至民事权利体系所能涵盖.土地公法财产权与私法财产权的二元分野是土地财产权体系的基本架构.我们将土地财产权分为公法上的土地财产权(国家地权)和私法上的土地财产权(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继承权等),这对解释土地权利运行的各种法律关系和澄清土地权利的诸多理论误区具有积极的意义.土地财产权二元体系应当作为我国土地权利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
对所有权、财产权和产权三个概念进行全新的辨析,同时,还讨论了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与现代产权理论的异同及其互补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四化同步"的不断推进,将推动城乡之间要素相互融合、实现优化配置。处于"四化"交集的农村土地经营模式也将发生变革。在分析农地利益相关者改革愿望的基础上,对湛江农村土地经营创新的四种模式,即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承包经营权资本化模式和土地流转模式的做法、效果和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土地经营模式创新的组织保障,农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分置是土地经营制度创新的产权基础,而保障农民的发展权是实现土地创新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民土地财产权是农民对农村集体土地享有的财产性权利,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与集体土地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利,其本质为带有"公有"色彩的"私有财产权"。当前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应当是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财产权,强化对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土地发展权是从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物权,它是指所有权人将自己拥有的土地变更现有用途而获利的权力。土地发展权是针对土地用途管制而提出来的。这种管制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我国对土地发展权的压抑主要体现在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上。即农村集体土地从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产权与所有权存在着理论上的差异与融合性,二者既相互关联,又在基本内涵上存在区隔.而在我国,房地产产权的应然内核与所有权不做区分使用,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之间的复杂关系,导致房地产产权冲突出现.文章在分析了房地产产权内涵的基础上,探究了房屋所有权和土地所有权主体差异下,以及房屋所有权的永久性和土地使用权的期限性矛盾下的房地产产权冲突,总结了几点当前现实条件下,我国房地产产权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现行农地产权制度与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存在诸多矛盾 ,如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集体所有权名不副实、农民缺乏对土地独立、稳定和受保障的产权等。改革我国农地产权制度 ,可从界定农地产权、确立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规范土地产权界区、开展农地产权的市场化流转等几个方面入手 ,而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较长时间内可以是土地股份合作制。  相似文献   

16.
黄荣军 《时代经贸》2011,(10):162-162
土地发展权是国家土地权利的一种类型,土地发展权包括国有土地发展权和农村土地发展权。农地发展权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淹没在土地所有权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需求的增加国家对土地利用的控制进一步增强这一权利的社会实现和价值体现逐步增强才逐渐为各利益主体和社会所认识。然而目前国内农地发展权的探讨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对农地发展权进行了一些理论的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投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及其实现方式缪建仁,阮兴华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投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产权结构,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步入产权制度改革阶段。但是,如何认识和实现这一新的产权结构,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一、对法人...  相似文献   

18.
一、土地产权政策(一)土地产权与土地产权政策土地产权是存在于土地之上的排他性的各项权利,从权利束概念的角度看,包括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租赁权、抵押权、继承权、赠与权、地役权等一系列权利。土地的所有权是对土地完全支配的权力,其他的权利都是土地所有权派生的。  相似文献   

19.
"土地涨价归公"和"土地发展权国有"是被征农地增值收益归国有的主要经济依据.但根据产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土地涨价归公"实际上只能表明政府有权利"分享"被征农地的增值收益,而不表示被征农地增值收益归国家所有;另一方面,从权属性质看,国有土地发展权实际上是权力性质的,政府不能藉此而直接占有被征农地的增值收益.从产权经济逻辑看,被征农地的增值收益应该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由于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土地涨价归公"思想和"土地发展权国有"思想容易混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导致权利主体错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30年:回眸与瞻望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该文回顾了"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长期稳定承包权、鼓励合法流转"的新型农村土地制度创立和完善的历程。对农民自发制度创新与国家强力推行相结合的制度变迁方式,以及"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流转权,保障收益权、尊重处分权"的制度变迁路径进行了较系统总结;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运行态势及其效率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用多元产权模式和制度安排,实现并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改革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