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财政政策理论乘数和实际乘数效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通过建立宏观经济模型,分别测算了我国的理论财政政策乘数和实际财政政策乘数.测算结果表明,这两种财政政策的乘数值都不大,尤其是实际作用乘数的值明显偏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也不明显.就乘数的影响因素来看,其可能原因在于我国的边际消费倾向过低,同时消费存在很大的刚性.根据上述乘数的测算值,我们还分别估算了在两种模型下财政政策的综合乘数效应.显然,财政政策是政府调节经济的主要杠杆,其中政府购买支出是最主要的政策工具.此外,尽管理论和实际作用乘数相差很大,但两者最终形成的乘数效应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差不大,甚至财政政策的实际乘数效应在多数年份超过理论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2.
财政政策效应具有时变性特征,适时调整财政政策工具应对突发性事件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是当前财政政策选择的关键.运用2000年1月至2020年11月数据和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突发性事件冲击下不同财政政策的动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政策总体上对产出、价格水平、消费等宏观经济指标呈现时变效应,扩张性财政政策在中长期能促进经济增长,但会导致通货膨胀,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的增长;在突发性事件冲击下,财政政策的短期效应更为显著,中长期后趋于稳定.为此,政府应相机抉择,精准施策,根据经济运行状态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增强财政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促进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相似文献   

3.
李嘉图等价在中国是否成立及其适用条件一直是宏观经济学中的讨论热点.本文在考虑经济周期和汇率制度的条件下检验了李嘉图等价在中国是否成立.考虑到李嘉图等价假说实际上检验了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本文首先根据产出缺口检验了不同经济周期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然后利用VAR模型检验了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结论认为,财政政策在经济周期上存在不对称性,在经济扩张时效应更明显;与固定汇率制相比,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的效应被削弱.  相似文献   

4.
财政政策作为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的经营行为与价值创造有着重要影响。然而,微观企业层面上财政政策究竟如何影响企业行为尚不明晰。本文从需求管理、财政融资和供给管理三个维度,建立了财政政策影响企业微观行为的分析框架,沿着前两个维度对中国制度背景下扩张性财政政策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扩张性财政政策总体上增加了企业价值,在销售增长率较低、经营现金流更好、净资产收益率较低的企业中,价值增加效应更加显著;企业经营特质的调节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更为典型;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政策微观表现为拉动效应,东部地区的微观表现为挤出效应。研究揭示,在微观层面上财政政策直接拉动效应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而乘数效应更多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中。  相似文献   

5.
曹聪慧 《经济师》2008,(6):149-150
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文章对财政政策的基本理论、目标及所产生的效应作了概述。同时对2008年实施的财政政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财政政策的目标、工具和效应三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剖析了财政政策这一概念的内涵。文章认为,财政政策是指以特定的财政理论为依据,运用各种财政工具,为达到一定的财政目标而采取的财政措施的总和。目标、工具、效应构成财政政策的三个元素。  相似文献   

7.
丁骋骋 《财经科学》2006,(11):69-75
财政政策影响国际收支存在三个微观机制,即产出-吸收效应,储蓄-投资效应以及汇率效应.这本来是一国当局为实现内部均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对外部均衡产生的一个被动结果.但同时,从政府的角度而言,一旦掌握了其中的作用机制,当局完全可以运用财政政策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凯恩斯以来,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一直是经济学研宄的热点.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对我国财政政策的路径和绩效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显然有助于宏观经济的研究和政策优化.文章考察了1979-2007年的大量宏微观经济数据,并基于财政政策要素组成的数据特点,采用结构性的VAR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模型,以实证的方式解析了我国财政政策的路径演化和动态效应.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就业在受到重创之后快速回弹,这与政府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否相关?为此,本文通过扩展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解释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微观作用机制,并应用因子分析法实证检验中国财政政策对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发现:财政政策对稳定劳动力市场均衡具有积极作用,而且税收政策的效应强于财政支出的效应;1990-2012年以来,伴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财政政策对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影响经历了弱显性期、显性期、效用增强期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效应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1978—2007年东、中、西部的面板数据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否具有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结果显示:第一,财政政策具有产业结构调整效应,而货币政策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并不明显。第二,货币政策在对第一和第三产业的效应方面强于财政政策,而财政政策则在对第二产业的效应方面具有优势。第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三次产业的效应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域效应。第四,在东部地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效应相差非常悬殊,而对第三产业的效应则集中在高位;在中部地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第二产业的效应集中在高位;在西部地区货币政策对第一产业的效应集中在高位,而财政政策对第一产业的效应则集中在低位。  相似文献   

11.
自Giavazziand Pagano(1990)发现丹麦1982年和爱尔兰1987—1989年财政政策产生非线性效应(non—linear effects)以后,理论界和实务界纷纷展开对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的检验和研究,相关的文献不断涌现。明确财政政策的效应,特别是非线性效应,对于完善财政理论和指导财政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对我国来讲,更是如此。例如,如果通过实证检验能够说明我国财政政策存在非线性影响,那么就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评价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特别是对于我国经济正由局部过热状态回落的情形下如何保持财政政策的稳健性,以及对于财政政策今后调控方向的判断能够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急剧恶化,如何通过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成为当前最为关键的问题.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表明,积极财政政策发挥效应是有条件的,为了启动处于衰退中的经济,政府不仅需要采取扩张性的政策干预经济,而且由于各部门的乘数效应不同,政府更需要采取结构性的干预政策,通过对不同产业部门的不同支出以改进财政政策效率.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在结构式凯恩斯乘数理论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认为结构式乘数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实践,将为中国政府应对外部冲击和经济衰退风险提供更加科学的分析视角与更加丰富的决策手段.  相似文献   

13.
自经济危机发生以来,世界各国纷纷采取以扩大内需为主旨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从目前来看,尽管其对提升信心。抑制经济的继续下滑起到了作用,但离我们的预期政策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究其主要原因,我们认为,财政政策主要受经济制度的制约而未能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效应。以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中封闭条件下三部门IS—LM模型为主要分析工具,从理论上分析了制约财政政策效应发挥的各个变量,并实践上对制约中国财政政策效应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政政策及相关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康  刘微 《发展研究》2007,(4):6-12
本报告基于政府推动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不可或缺,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体系的需要,考察财政政策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促进作用.报告首先考察财政政策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机制,分析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形势下,财政政策所应当释放的政策效应及其作用路径.然后,报告指出制约财政政策发挥效应的主要矛盾既在于政策设计层面,更在于体制层面和制度安排问题.最后,报告提出了在中长期如何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推进相关制度创新、加大财政政策支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力度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紧缩效应"的形成机制及其检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积极财政政策的扩张性效果依赖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积极财政政策也有可能通过货币需求的利率渠道和汇率渠道等,产生对于实际产出的紧缩影响.本文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和时变参数模型,通过估计货币需求相对于实际产出的弹性系数,发现我国的财政政策仅在1996年前体现出显著的"紧缩效应",而在1996年后"紧缩效应"逐渐减弱和消失,这说明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组合方式和期限结构发挥了比较稳定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我国1998年为应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式变化,实行了积极财政政策,至今已达5年之久.5年来积极财政政策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应,本文对此给予充分肯定.与此同时,也对其未来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指出和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地区差异、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利用跨期优化理论导出实证方程,然后运用1998年~200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估计,并分析各地区政府财政总支出及其功能性分类支出对当地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1.地区差异对地方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效应有重要影响。地方财政总支出对居民消费是一种不显著的挤出效应,这种挤出效应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而不同;2.在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时期,只有西部地区其他支出对居民消费有显著的挤出效应,其他地区的其他功能性分类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效应均不显著;在国家实施稳健性财政政策时期,功能性分类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随地区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8.
林峰  赵焱 《财经研究》2018,(2):58-74
文章在构建一个局部均衡模型的基础上,采用150个国家(地区)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政府债务对财政支出乘数效应的影响,得到了与理论预期一致的经验证据.结果表明:(1)政府债务会显著影响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随着政府债务水平的提高,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趋于减弱.尤其是在克服内生性问题之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2)政府债务作用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当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突破88%的阈值后,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会在低债务国家和高债务国家之间发生非常迅速的逆向转换;(3)对中国这样的低债务国家,顺周期的财政政策运用是非常有效的.而对美国、希腊等已经处于高债务水平的国家,采取逆周期的财政政策才能避免潜在的经济波动风险.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实施六年之久的积极财政政策在国民经济增长的数量效应方面效果显著,而在质量效应方面却有待商榷。适时调整积极财政政策,提高其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质量方面的效应应是财政政策未来的取向。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很多国家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应对危机,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问题再次引发关注。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金融加速器(BGG)的DSGE模型,选取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采用Bayes技术估计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来分析中国财政政策的动态经济效应。结果发现:政府支出对消费和投资产生挤入效应;税收增加对总产量和消费产生负效应,对投资产生正效应;政府支出的效应大于减税的效应。研究结果充分肯定了中国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的有效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继续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