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志华 《北方经济》2012,(17):97-98
正一、引言现金持有价值指企业增加现金持有能够给股东带来的收益的增加。国外的研究发现,不同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价值与现金及其等价物的持有总量、财务杠杆、财务约束、现金分配、公司治理、投资机会等密切相关。国内的文献中主要是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股权结构、高管变更等因素的影响。但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一般意义上的上市公司,而较少关注中小上市公司,其研究结论是否适用于中小上市公司有待检验,同时,对公司治理影响的分析并不全面,如未论及董事会治理的影响。从这些现存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中国上市公司长期高额现金持有的动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长期高额现金持有行为的动机。研究发现,选择高现金持有政策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与同类公司相比并非显著较好,且后期的资本支出较少。本文得出的结论是,高现金持有政策并不符合公司价值最大化原则,现金持有的预防性动机假说不成立,高现金持有的潜在原因是管理层消极工作的代理问题。上市公司应增加对管理层的治理约束,改善管理层激励机制。这对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内生视角检验了高管薪酬激励机制与公司投资行为之间的交互关系。以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制度为背景,选取2004~2010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1)公司投资强度越大导致高管薪酬水平显著降低。公司投资活动通过公司会计业绩显著地影响了高管薪酬水平。(2)基于会计业绩的高管薪酬契约无法对高管长期投资活动产生激励作用,提高高管薪酬水平显著地降低了公司投资强度。而基于股票和期权的激励机制能够显著地提高公司投资强度。(3)进一步研究表明,当期和滞后期的公司投资强度均对高管薪酬水平产生了负面效应,并且影响程度逐渐减弱。(4)研究还发现,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并没有对公司投资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说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机制并没有对公司投资行为产生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4.
俞红海 《南方经济》2012,(11):55-66
中国上市公司高额现金持有现象十分突出,本文基于控股股东侵占与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利用2004-2008年上市公司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方法中的固定效应模型,本文研究表明:代表控股股东侵占的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越大,公司现金持有比例越高,而在投资者法律保护好的情况下,分离度对现金持有比例的影响减小。进一步研究表明,两权分离度对现金持有的市场价值产生显著为负的影响,投资者法律保护则产生正向影响。本文的研究从公司治理角度揭示了中国企业高额现金持有现象产生机制及市场影响,并从现金持有角度进一步揭示了控股股东侵占行为。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高管团队稳定性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高管团队稳定性对公司违规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2)高管团队稳定性提高信息披露,进而影响公司违规行为;(3)媒体关注度对高管团队稳定性与公司违规行为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4)当违规行为已成既定事实时,高管团队稳定性不利于违规稽查。相关结论对提升我国上市公司治理规范性、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7-2014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高管跳槽现象的视角,对经理人市场如何影响高管薪酬进行探究。研究发现,公司在发生高管跳槽之后会显著提高现任高管的薪酬,尤其是基于股权的薪酬。现任高管的薪酬提升幅度与其在经理人市场上的流动性有关,也与跳槽高管的特征(对原公司的重要性、新工作的吸引力)有关。同时,通过引入倾向得分匹配( PSM)模型,发现发生高管跳槽的公司在事前有显著的薪酬劣势,而事后的加薪使这些公司显著的薪酬劣势消失。另外,加薪措施能够有效地防止现任高管的跳槽。研究结果说明,经理人市场中的高管跳槽行为是公司薪酬政策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文章着眼于我国证券市场中发生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从组织合法性视角,根据信号甄别理论和有效市场理论,实证分析信息披露违规与高管变更及其市场反应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披露违规的公司更可能发生高管变更;进一步地,在发生信息披露违规的情况下,变更高管的公司比未变更高管的公司有更好的市场反应,且主动变更高管的公司,其利好反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中国A股一千多家上市公司披露的2004-2006年度的数据.实证研究上市公司的高管持股激励对于高管薪酬和公司短期与长期绩效敏感性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管持股制度没有显著提升高管薪酬对长期绩效的敏感性。本文提出了完善股权激励制度、完善绩效衡量指标、培育市场加强外部约束、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2002-2010年期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不同产权性质公司高管政治网络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高管政治网络对公司的资本投资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且这种影响效应在国有公司中更大更显著。在国有公司中,高管政治网络加大了公司的过度投资水平,降低了投资效率;与中央国有公司相比,地方国有公司高管政治网络对过度投资的正面影响效应更大;而在民营公司中,高管政治网络能缓解公司的过度投资,抑制投资不足,从而促进了公司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何靖 《南方经济》2011,(9):57-72
融资约束的存在要求企业持有必要的现金以预防可能的流动性冲击。不同于以往研究,本文从融资数量的硬约束——信贷配给视角将企业现金持有水平及其经济后果的考察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并运用实证的方法研究流动性冲击下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行为。研究表明:民营上市公司持有高额现金的原因出于在信贷配给约束下的预防性动机;在遭受流动性冲击时,增持现金对民营上市公司具有正向的价值效应,且信贷配给水平越高的企业这种正向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11.
现有关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文献大多聚焦于股权质押后控股股东为规避控制权转移而对公司施加的直接影响,忽略了高管这一公司治理体系中的重要角色。实际上,股权质押后控股股东更可能通过加强对高管的监督进而降低控制权转移风险。基于此,文章从高管超额在职消费的视角,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高管行为的影响,并区分不同产权性质、不同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以及股权质押类型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情境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水平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会加强对高管的监督,降低了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水平;进一步研究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水平的降低作用主要出现在非国有企业样本、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较好的样本以及场内标准化质押的样本中。本文的研究对现有股权质押经济后果相关文献形成了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2.
王德建  冯兰时 《南方经济》2021,40(3):89-105
文章选取2008-2017年沪深A股3449上市公司的23193个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分红水平的关系。研究发现,相比于高管无学术经历的企业,有学术经历高管企业的分红水平显著更高。高管的学术经历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而不是缓解过度投资的路径显著提高企业分红水平。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通过引入外部治理与企业产权性质影响因素,发现外部治理较弱、非国有企业的情况下,高管的学术经历对企业分红水平的提高作用更加明显。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工具变量回归等检验结果依然稳健。研究丰富了高层梯队理论与企业分红相关性的文献,发现了中国情境下影响企业分红的新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上市公司债权融资与公司治理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荣  钱毅 《特区经济》2006,(11):27-29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债权融资与公司治理的相关性进行了详细的实证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总负债率和其绩效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的结论。剖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债权融资治理失效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改进建议:强化债权融资的“硬约束”;大力发展债券市场;适当加大高级管理者的股权比率;加强市场中介机构的培育,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姚禄仕  余柳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118-121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激励机制问题,是当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改革实践中的一个重点问题。文章以安徽省上市公司为基础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激励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在高管薪酬水平、高管人员持股、高管薪酬结构、高管薪酬制度规范化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文章对这些问题分别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曾晓  韩金红 《南方经济》2020,39(6):36-52
纵向兼任高管究竟会加强大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督,减少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还是会强化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提升其私有权收益的获取能力,增加企业风险?为此,文章将以2007年-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纵向兼任高管如何影响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研究发现,纵向兼任高管显著降低了公司未来股价崩盘风险;在进行Heckman两阶段模型、倾向得分匹配等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同时,文章进一步研究发现,纵向兼任高管在"监督效应"和"更少掏空效应"共同作用下降低了股价崩盘风险;且当纵向兼任高管权力越大时,即纵向兼任董事长时,对公司未来股价崩盘风险的降低作用越明显。文章不但深化了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而且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纵向兼任高管这一关系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这对于完善公司治理、防范股价崩盘风险,进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上市银行内部薪酬差距对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14家上市银行的2008年年报数据为基础,结合当前形势政策,对高管之间的薪酬差距、高管与全体职工的人均薪酬差距和银行的绩效进行了相关性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管之间的薪酬差距对净资产收益率无显著影响,对每股收益有较小的正向影响,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锦标理论;而高管与全体职工的人均薪酬差距对银行绩效有很强的负向影响,符合行为理论的假说。  相似文献   

17.
陈文婷  曲艺 《南方经济》2022,41(4):90-107
文章通过区分家族女性高管和非家族女性高管两类群体,实证检验了在家族企业创业成长的过程中,性别属性与家族属性带来的双重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独立型女性高管相比,与控制家族有血缘关系的亲缘型女性高管参与治理会对家族企业财务绩效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且在内部创业导向下该积极作用更显著。独立型女性高管对财务绩效无直接显著作用,且在内部创业导向下,会削减家族企业的绩效,在外部创业导向下也没有体现出积极作用。本研究揭示了在以内部创业导向为主的家族企业中,家族经验、家族关系等家族属性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女性角色在家族企业治理中的不足,为日益蓬勃的女性后代继任的家族企业创业成长给出了一定的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8.
利用沪深A股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样本,实证检验了高管研发背景与权力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发现,高管研发背景与权力均对企业风险承担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上述结论在进行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企业创新投入增加在高管研发背景与权力促进企业风险承担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区分高技术行业发现,高管研发背景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仅在高技术行业显著,而研发背景高管权力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促进效应则在高技术与非高技术行业均显著。  相似文献   

19.
马骏  黄志霖  梁浚朝 《南方经济》2021,40(7):105-127
随着改革的深入,民营企业的健康成长已然攸关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但近年来频发的民营企业高管腐败问题屡禁不止,即使在高压反腐的背景下,这一问题仍然没有在根本上得到遏制。基于此,文章从基层党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党组织参与治理对于民营企业(高管)腐败的影响机制和效果。利用2004-2017年中国上市民营公司数据,作者发现:作为正式化、制度化和常态化的治理安排,企业内部党组织的建立能够有效抑制高管腐败的发生,这得益于党组织参与企业治理过程中的监督、协调和推动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党组织参与治理还能够显著弱化高管权力集中以及家族涉入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由此,文章丰富了民营企业高管腐败和党建工作方面的研究文献,为民营企业如何更好地监督和约束高管腐败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0.
Climate change leads to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extreme weather, 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enterprises. Based on panel data of Chinese A-shar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from 2000 to 2019,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mpact and influence mechanism of extreme temperature on risk-taking and enterprise value.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risk-taking level increases under extreme temperatures but does not enhance enterprise value. 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endowment effect of risk-taking leve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when the existing risk-taking is below the optimal level, the extreme temperature increases the enterprises’ risk-taking, which then increases the market value; otherwise, the extreme temperature reduces risk-taking and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enterprise value. The mechanism test reveals that external supervision by market participants aggravates the negative market reaction to an increase in risk-taking under extreme temperatures and reduces enterprise value, whereas good internal governance of enterprises enhances their market value. This study expands the literature on the effect of extreme weather on the risk behavior of listed companies, provides micro-empirical evidence that extreme weather risks transmit to the capital market and impair enterprise value, and serves as an empirical reference for enterprise climate risk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