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燕 《魅力中国》2014,(10):76-76
本文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舞台场景、叙事角度四个方面对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剖析该作品神奇的戏剧性特色。  相似文献   

2.
齐雪 《黑河学刊》2015,(1):16-17
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丁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塑造的男主人公达西形象,由最初因家庭条件优越及门第观念造成自视甚高、傲慢无礼,到因初次求爱不成,进而深刻检讨自己,最终改正自己傲慢态度,和佳人有情人终成眷属,成为大家心中理想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3.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对五位青年男女对爱情、婚姻的看法与作法,进行了深入的人物剖析。其目的是要将他们的婚姻观念、爱情观念表现出来,以此来反映英国的社会现实。以下是对作品中的婚姻观念进行的分析,希望能对了解当时英国社会现状及当时的婚姻观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电影《傲慢与偏见》中英国十八世纪社会主流婚姻观,语言,礼仪的解析,论证了《想象的共同体》作者本尼迪克.安德森的"民族观"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傲慢与偏见>的不同翻译作品进行对比赏析,以此来具体探讨文学作品翻译的理想化标准.  相似文献   

6.
郭芳 《新西部(上)》2014,(1):79-79,81
本文解读了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通过分析小说中五种不同类型的婚姻,探讨金钱与爱情在婚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得出作者的婚姻观:财产、门第和爱情是婚姻中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为了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没有男女双方感情做基石的婚姻注定会失败;婚姻应以爱情为基础,财产为保障。奥斯丁的婚姻观强调爱情和经济条件之间的关系,但爱情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她所处的时代以及现代社会都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183;奥斯汀通过对五对人物婚姻关系的分析入手,来阐述19世纪英国中上层道德价值观、婚姻观以及男性的婚姻观。强调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即爱情是美满婚姻的先决条件,但婚姻的产生又往往受人的性格、财产和门第等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9.
林雁娜  马黎 《魅力中国》2010,(3):270-271
文本将从《傲慢与偏见》与电影《新娘与偏见》这两部作品都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婚恋中的女性形象,两位女主人公都追求建立在幸福爱情基础上的婚姻,鄙视以“金钱”为基础的传统婚姻观,在性格上也都具有易于偏见这样的性格弱点,这些使得两个人物形象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就整体形象而言,她们在性格特点及内在精神方面又有她们的不同之处。本文试就其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姗姗 《魅力中国》2014,(13):196-196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小说家简。奥斯丁(JaneAusten)的经典之作,反讽手法在《傲慢与偏见》的翻译中再现了作品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文学作品妙趣横生,令读者百读不厌。所以,能否成功再现原作中反讽的艺术风格,使译文达到原文戏谑、嘲弄及讽刺的效果,是译文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对王科一译本和孙致礼译本中反讽的翻译手法运用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中,作者用最透彻的角度向读者展示当时社会的大众婚姻观——钱权基础上的交易,金钱和财富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和婚姻关系。奥斯汀的理想婚姻观是以爱情为基础,以金钱为保障的。虽然奥斯汀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但奥斯汀的婚姻观在当今仍具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田苗苗  徐燕 《魅力中国》2014,(10):81-81
简?奥斯汀的作品以其幽默诙谐又富有讽刺性的语言、现实主义的描写手法和巧妙又有矛盾性的情节冲突等特征成为影视创作的宠儿。从19世纪末电影艺术诞生至今,将小说作为蓝本进行影视创作已成为影视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傲慢与偏见》被评为奥斯汀最浪漫、最著名的作品。小说讲述了中产阶级出身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和傲慢商人达西由相遇、相识到相恋的曲折过程。本文主要研究《傲慢与偏见》的三个荧屏版本,它们分别是1940年的美国电影、1995年的BBC电视剧和2005年的英国电影。文章将着重研究三个版本的《傲慢与偏见》对原著的故事情节和作品风格的不同处理方式,解读三个版本呈现出的不同的艺术效果和作品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著名翻译家孙致礼先生在其翻译的《傲慢与偏见》中,运用了直译、意译、异化、归化等翻译策略。根据刘重德"信达切"翻译标准,本文以观察分析为主要方法,通过对比《傲慢与偏见》三个中译本,对孙致礼先生翻译策略的效果在内容、语言、风格再现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简·奥斯汀通过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反映了她的婚姻观以及对社会的反思。对当时的女性而言,婚姻能够保障自己的尊严、自己的财产权和社会地位;美好的婚姻需要建立在爱情基础之上,没有爱情的婚姻注定是苦涩的;完美的婚姻没有物质财富做保障也是不行的;理想中的婚姻不仅需要有平等的意识,女性还要在婚姻中确保指导地位,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相似文献   

15.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一部名作.自出版以来,文学界、评论界对其评论从未间断过,同时它也是一部广受大众读者青睐的佳作.本文运用法国文学批评家罗兰·巴特的文本理论,试图从小说作为文本本身而非作者的写作结果来阐述这部小说能在小说作者死后,仍然魅力无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王友华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9(2):118-119,166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在人物塑造、主题、语言和情节等方面娴熟地、全方位地运用了各种讽刺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贝内特太太、柯林斯先生、凯瑟琳夫人、威克姆和宾利小姐等。通过人物形象的讽刺,作者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历史画卷,揭露了以金钱为轴心的爱情与婚姻,抨击了腐朽的旧爱情的婚姻观,宣扬了作者进步的爱情与婚姻道德观。文章拟探讨《傲慢与偏见》中塑造柯林斯先生的形象时所运用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17.
我栖居北京已多年,尽管早就拥有所谓含金量颇高的“北京户口”,尽管可能没有经历不少外地人闯荡京城遭遇到的艰辛和坎坷,但我和大多数漂泊于京城的外省人一样,在这座城市似乎依然难觅“诗意地栖居”的感觉。对我个人而言,北京的魅力主要就是她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文化氛围,这显然有利于作为学术人的我的精神需要。不过,任何人都不可能是与世隔绝的,都市里的每一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面对”这座熟悉或陌生的城市。作为学术人的我青睐北京首屈一指的学术文化氛围;作为社会人的我则对北京充满“傲慢与偏见”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当前,千方百计地阻挠、压制已经成为某些基层政府官僚对付群众上访的"常规手段",这种"常规手段"凸显和暴露了某些基层政府对待群众上访的"傲慢与偏见",而诱发这种"傲慢与偏见"的或许就是在官场颇为盛行的一种"潜规则":"上访"就等于"闹事",上访有损地方形象,给地方父母官抹黑,上访者就是影响当地社会稳定的"不稳定因素",更重要的是,惟恐群众的上访举报可能影响自己个人的政绩和仕途,因此对待上访动辄阻挠、压制甚至要动用司法的力量予以"严打"。正是在这种狭隘乃至阴暗的"潜规则"支配下,某些基层政府干出了诸如散布"越级上访就是违法"之类标语口号,乃至以所谓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罪名抓捕和制裁上访群众等咄咄怪事。从法律意义上讲,作为公民申怨诉苦、诉求权力救济的民间路径和维权途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