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琳敏 《魅力中国》2010,(7X):44-44
《白毛女》是根据我国民间传说而改编的一部歌剧。故事的内容源于抗战时期的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这部歌剧于1945年初创作于延安。是由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隅、陈紫、刘炽等完成歌曲的创作。同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进行了第一次演出,受到党中央和边区人民的热烈欢迎,后来在解放区的各地方陆续上演,深受广大人民和解放军官兵的喜爱。新中国成立以后,电影工作者根据这部歌剧的题材,改编成京剧、舞剧等艺术形式并搬上了银幕。  相似文献   

2.
蒋琦 《魅力中国》2014,(8):87-87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歌剧作品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并为大家所熟知。这部以爱情为主题的意大利喜歌剧,用轻松幽默的感性方式,向人们展示着歌剧的魅力,并在作品中暗含的反对封建统治的思想也是这部作品在当时被人们喜爱的重要原因。 本文以歌剧主人公费加罗的形象为切入点,对费加罗的戏剧形象和音乐表现手法这两大部分进行分析,突出了费加罗乐观、机智、沉着、稳重、热爱生活等的性格特征,同时也在音乐表现手法上,强调了重唱和咏叹调在费加罗音乐形象塑造时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了戏剧和音乐作为歌剧艺术的重要组成因素,对歌剧人物创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钢琴协奏曲《黄河》在中国听众中的普及程度,迄今为止没有哪一部中国钢琴作品能够与之媲美。事实上,它也是历年来唯一一部曾在世界各地反复上演的中国钢琴作品。可以说,《黄河》的久演不衰,源自黄河的不朽。前不久,《黄河》初创者之一并成功地改编了这部作品的石叔诚先生,在泉城济南举办了两场专场音乐会,记者因此有机会就极富戏剧性的《黄河》之创作及改编问题,与石先生进行了长谈。"我对《黄河》的认识有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是海内外千千万万的观众启发了我对这部作品的思考,我对《黄河》的改编也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石先生谦逊而一往情深地谈起了《黄河》……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根据冼星海的名作《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成的。无独有隅,《黄河大合唱》创作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抗击日寇的战火纷飞年代,而《黄河》则初创于中国历史上另一个错综复杂的时期——文化大革命当中。鲜为人知的是,这部作品竟是在江青的一手干预下诞生的。当时的创作人员有著名钢琴家殷成宗及刘庄、储望华、盛礼洪、石叔诚及许斐星等人,他们本着毛泽东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在江青的所谓"去词留曲"的直接指示下,大量运用了西洋经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方法,放弃传统的奏鸣曲和三乐章  相似文献   

4.
冯晓玉 《魅力中国》2010,(2):221-222
本文主要论述了亨德尔生平及其主要创作,亨德尔的歌剧创作的主要风格特点以及对亨德尔歌剧《里纳尔多》中的咏叹调《让我痛哭吧》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在演唱时如何根据作曲家的歌剧创作的风格特点,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旋律,伴奏织体,节奏和节拍以及强弱标记等,来更好地塑造歌剧中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论述了亨德尔生平及其主要创作,亨德尔的歌剧创作的主要风格特点以及对亨德尔歌剧<里纳尔多>中的咏叹调<让我痛哭吧>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在演唱时如何根据作曲家的歌剧创作的风格特点,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旋律,伴奏织体,节奏和节拍以及强弱标记等,来更好地塑造歌剧中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6.
陈常 《魅力中国》2010,(9X):172-172
普契尼是一个典型的意大利式的歌剧作曲家,他的歌剧创作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蝴蝶夫人》是较为典型的一部。在《蝴蝶夫人》的欣赏过程中,几乎可以领悟到普契尼歌剧创作中所有的技法与特点。他的歌剧创作旋律诗情化、音乐民族化、故事悲情化,其创作牢牢扎根于意大利歌剧的传统,是真正弘扬威尔第歌剧艺术的剧作家。他的歌剧创作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他那独特的艺术魅力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7.
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优秀的古典音乐,是维族人民长期以来根据自己艰苦的斗争经历,以天才的智慧创作的一笔巨大的音乐财富。这部大曲以生动的音乐形象和音乐语言,鲜明地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历史上黑暗统治势力的愤慨和热烈追求光明幸福的愿望。由于它产生在民族民间传统  相似文献   

8.
马成赟 《魅力中国》2014,(13):99-99
电影《老子出关》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和民间传说创作的。以老子为主要人物的电影、电视剧在国内尚属首部。正因为是第一部,创作极为艰难。剧本几易其稿,耗时一年多。最终由专家、学者、各方人士都基本认可的修改剧本,为拍摄蓝本。  相似文献   

9.
徐青 《魅力中国》2010,(23):313-313
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我国最早的歌剧应从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算起,之后的80多年中,有很多艺术家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有秧歌剧《兄妹开荒》,有继承戏曲传统的剧目《小二黑结婚》;有以话剧加唱作为自己的结构模式的《星光啊星光》,有以传统的借鉴西洋大歌剧为参照系的剧目《王贵与李香香》等等。可以说我国歌剧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我国歌剧的创作依然还在探索尝试中,对今后的歌剧创作我个人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潘芳 《魅力中国》2014,(25):88-88
《风萧瑟》选自歌剧《伤逝》,以鲁迅唯一的同名爱情小说改编而成,1981年由中国歌剧舞剧院进行首演。此剧的上演,在中国音乐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特别是剧中女主人公子君的多段精彩唱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将从音乐的演唱角度对《风萧瑟》进行分析,在了解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和特点、感受人物内心的基础上,准确表达这首咏叹调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1.
出生于英国的靠政府救济金生活的单身母亲乔安娜·罗琳,用一部小说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让全球为之疯狂.她的这部创意新颖的魔幻小说《哈里·波特》是近年来国际上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从小说的创作、出版、营销,到电影的改编、制作以及衍生产品的开发等,一环扣一环,整个产业链规模已达干亿美元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万韵婷 《魅力中国》2013,(13):80-80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是巴洛克时期极具盛名的作曲家之一,他对协奏曲的贡献被人们誉为“器乐创作大师”。然而,90余部歌剧的创作也使得他与这个影响人类文明数百年的艺术形式——歌剧(Opera)有着紧密且不可分割的联系,人文思潮影响下的歌剧和维瓦尔第的歌剧都被刻上了历史烙印和个体特性,本文希望通过研究能同歌剧爱好者一同重温过去的美好。  相似文献   

13.
刘菲 《魅力中国》2010,(9X):192-192
知名畅销小说的影视剧改编是影视界的流行趋势之一。尤其在中国迅猛发展的影视剧创作中,小说的改编更是生产灵感产生的重要源泉。原小说的知名度给影视剧的发行创作带来了良好的关注度,在此基础上,创作者如果遵从相应的客观规律进行改编创作,必将制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影视剧作品。  相似文献   

14.
赵欣 《魅力中国》2013,(2):49-49
贝里尼是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著名的歌剧大师,与罗西尼、唐尼采蒂并称为“美声学派”的三大巨头。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共创作了大约10部歌剧作品,最著名的歌剧之一就是《诺尔玛》。本文就《诺尔玛》中的经典咏叹调《贞洁女神》作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贝里尼的创作特点和手法,从演唱的技法、音乐的结构去分析和塑造诺尔玛这个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5.
赵欣 《魅力中国》2013,(1):49-49
贝里尼是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著名的歌剧大师,与罗西尼、唐尼采蒂并称为“美声学派”的三大巨头。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共创作了大约10部歌剧作品,最著名的歌剧之一就是《诺尔玛》。本文就《诺尔玛》中的经典咏叹调《贞洁女神》作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贝里尼的创作特点和手法,从演唱的技法、音乐的结构去分析和塑造诺尔玛这个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6.
赵芊 《魅力中国》2010,(26):282-282
作为浪漫主义初期意大利歌剧的主要代表人物,多尼采蒂对于歌剧从罗西尼式的喜歌剧时期发展到威尔第式的正歌剧时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本文试从多尼采蒂创作的历史因素、时代背景、以及其生平和学习经历三方面进行剖析,浅析多尼采蒂这一以多产而盛名的作曲家的歌剧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17.
程爽  王震宇 《魅力中国》2014,(27):68-68
本文对中国多元文化在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艺术价值的渗透、运用、融合与发展进行深层次的理论研究,从创作背景和创作风格的形成以及人物的性格、音乐的创作手法等方面,创作性的运用了中国民族音乐的旋律、故事背景、民族乐器等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元文化艺术价值融合,其发扬中国多元文化艺术价值,合理借鉴西方文化艺术,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滕非 《魅力中国》2010,(32):265-266
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在他的作品中独具一格的是,他将异国曲调运用到他的创作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并且这些作品深受广大歌剧爱好者的喜爱。作品中的异国曲调分别采用日本、中国和美国的民歌,而这些民族语汇的运用是普契尼歌剧音乐中特有的艺术语言,勾勒出了作品奇妙的意境。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歌剧在秧歌剧的基础上,吸收了传统戏曲的许多表现特点和民间音乐的精华,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经脸,充分运用大型乐队,结合独唱、重唱、合唱、对唱等多种表现形式来演绎故事情节,深入刻画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经过几代剧作家和音乐家的努力奋斗,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火热演出的话剧《白鹿原》、热播的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荣获文华大奖的歌剧《麻醉师》……这些文艺精品的登场和亮相,展现了陕西深厚的历史,描绘着陕西新形象. 近年来,陕西文艺战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文化强省为目标,以“文化陕西”建设为统领,通过实施文艺精品战略,搭建文化交流新平台等措施,实现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