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离岸金触交易的特殊性导致了相关纠纷和案件管辖权确定的困难,使得积极的管辖冲突目前难以避免.协议管辖原则和属物管辖原则因为离岸金融交易的虚拟性和国际性而受到较大影响,需要做出一定调整.解决相关问题的最有效作法是加强国际协调,出台国际条约,坚持统一管辖依据、确立非方便法院原则和未决诉讼原则;此外,各国可以适当地允许平行诉讼,避免使用禁诉令.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当事人申请民事再审管辖权的现行规定和内涵,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当事人申请民事再审管辖权的进路问题。指出,当事人申请民事再审管辖要符合诉讼管辖集中原则;要符合诉讼效率原则,使法院负担均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ITC和地区法院对案件的审理程序仍存在一些差异,会对国外被告造成不利。337调查中的双重诉讼违反了TRIPS协议相关规定。337调查与联邦法院诉讼之程序规则在性质、管辖权、审理期限、审理机关、当事人权利、立案标准、救济措施、调查程序、证明标准、司法审查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会在当事人间造成差别待遇。二者的管辖权常会产生冲突,导致挑选"法院"。对ITC裁决的上诉可能导致同一案件的一审还在进行,但对其争议的二审裁决已做出。使国内外被告人适用于相同机制,可能是解决337条款倍受诟病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4.
邢霞 《改革与开放》2012,(20):11-12
源自苏格兰的不方便法院原则是解决管辖权冲突的重要制度。它在普通法系国家特别是英美澳等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全球一体化的世界格局中,大陆法系国家也渐渐的重视起不方便法院原则。它不仅体现了国际协调精神而且方便当事人诉讼,减轻法院的负担。所以笔者认为我国应当在国际私法的立法中确立不方便法院原则。  相似文献   

5.
杨长海 《特区经济》2012,(10):216-219
"注册"("登记")的知识产权所涉的主要是注册(登记)国的权力,这是专利等注册权利的效力问题由权利注册(登记)国法院专属管辖的主要原因。至于版权等不须注册(登记)的权利,由于这些权利的成立无需国家公权力的介入,国际立法都将其纳入一般管辖或协议管辖范围。对于侵权或合同诉讼中作为抗辩或反诉提起的知识产权效力问题的处理,《ALI原则》排除了注册(登记)国法院对此类问题的专属管辖权,但将此类判决的效力限制在诉讼当事人之间。ALI方法具有司法成本效益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诉讼欺诈理论阐述的基础上探讨了应对诉讼欺诈的具体对策。建议对《刑法》做出修正,增设"诉讼欺诈罪";在民诉法的原则上要做出一定的补充,使法院在一定程度干预和限制当事人的自由处分权,对于企图通过欺诈获得利益的行为提高处罚标准,增加诉讼欺诈当事人的违法成本。以遏制诉讼欺诈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其目的是保障民事法律法规的实现,同时还需要发挥民事诉讼法保障诉讼当事人权利义务的作用。然而在民事诉讼的某一阶段,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却没有得到较好程度的保护,尤其是在当事人实体权利义务已经经过法定程序确认的案件执行阶段,当事人总是面临着"执行难"的问题,法院也面临着"执行难"、"和解难"的问题。案件的长期不结,一方面会导致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增加;另一方面会导致当事人对司法机关的不信任,同时也会引发社会矛盾的出现。因此解决民事诉讼活动中执行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学术和司法实践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小额诉讼制度是基层法院的小额法庭或专门的小额法院采取一系列简易迅捷的手段审理标的额较小或权利轻微案件的独立诉讼制度。在推行小额诉讼制度之初,其适用范围应当限定于金钱给付类的财产纠纷;在地域管辖上,对小额诉讼案件可以以"原告就被告"为一般原则,以一些条件为例外;采用法院强制适用和当事人选择适用相结合的方式,高效审理案件,并当庭宣判。一审终审制度下,如果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服,则采取再审方式救济为宜。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民事诉讼中,管辖权问题至关重要。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核心问题在于哪国法院依据什么原则或者标准取得该项管辖权。根据国际民事诉讼管辖的根据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分为不同种类,在本文中,笔者将着重介绍国际民事诉讼中的属人管辖权在主要几个国家的概况以及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王继芳  余庆 《特区经济》2005,(4):239-240
<正>提单是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中最常用的单据之一。在提单的背面通常会有管辖权条款即当事人约定争议必须提交某国法院(多为承运人主要营业地法院)解决的条款。由于提单一般由轮船公司提供, 并采用格式提单的形式,因此提单背面的  相似文献   

11.
苏建 《西部论丛》2003,(3):42-42
集中诉讼。对于在银行系统内多头贷款形成不良的企业,应通过债权转让程序,由所属二级分行(或一级分行)将这些贷款合并到一起集中提起诉讼。这样,易引起受理法院和社会的重视,有利于公正司法,同时可避免若干个案导致法院与律师收费相对昂贵而增加诉讼成本。 连带诉讼。应利用“连带诉讼”的法律规定,在贷款逾期后对贷款企业和保证人一同提起诉讼,向法院全面列明案件当事人或者要求人民法院追加漏掉的其他当事人(被告的增加并不导致诉讼费用的增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中,原告的起诉引发程序的启动,答辩期间被告可提出管辖权异议,由法院作出裁定,对裁定不服被告可提起上诉。被告对管辖权异议的裁定提起上诉后,原告向一审法院申请撤诉,此时,一审法院能否作出准许原告撤诉的裁定?这涉及到法院的审判权、原告的撤诉权以及诉讼效率等问题。法律对此并无明文规定,实践中存在肯定和待定两种不同观点。而两种观点都各有不足,可折衷思考这一问题,由二审法院作出裁定。  相似文献   

13.
陈晓庆 《魅力中国》2010,(33):38-39
诉讼和解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世界各国大多作了详尽的规定。我国民诉法亦规定有诉讼和解规定,但其内容设计过于简单,司法实践中难以操作,其应有的重要功能难以发挥。我们应当在完善这方面的立法时,注重吸引法院和当事人使用和解解决纠纷,提高当事人对和解制度的信心,落实和解制度的司法运用。  相似文献   

14.
问:法院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查封企业?答:当事人在提出诉讼之前和诉讼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避免债务人在此过程中转移、逃逸财产,可申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对债务人或其他被申请人的财产予以诉前或诉讼保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23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家属的生活必需品。问:被查封后有何法律后果?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26条规定:“财产被查封扣押后,执行员应当…  相似文献   

15.
李荣胜 《黑河学刊》2014,(4):54-57,101
随着"依法治国"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通过法院处理各类纠纷逐渐成为人们的理性选择。近年来,当事人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各种手段提起民事诉讼已屡见不鲜,这种虚假的民事诉讼行为不仅侵害了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正常的审判秩序,损害了司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以诈骗罪规制虚假诉讼难以保护被虚假诉讼行为侵害的众多法益。考察域外经验,结合实际国情,设置"虚假诉讼罪"是规制虚假诉讼犯罪行为的正确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答:一、调解分为诉讼外调解和法院调解。 诉讼外调解特征: 1.当事人的行为无诉讼上的意义; 2.主持者可以是人民调解委员会、行政机关、仲裁机关、双方当事人所信赖的个人;  相似文献   

17.
分析法官的行为模式,应考虑法院的体制制约因素。以婚姻家庭纠纷的审判为例,当事人的诉讼预期、态度、行为与法官的办案预期、态度、行为存在着极为明显的"非对位性":当事人期待实现自己理想化的最大效用,对法院和诉讼持以工具主义的定位;而身处权力体制中,法官的办案目标则是案结事了,避免上诉涉访,提高调撤率,高度关注案件质量评估与审判绩效考核结果。  相似文献   

18.
黄建中 《理论观察》2007,2(1):102-106
作为国际司法机构裁判其自身管辖权的管辖权,对管辖权的管辖权是国际司法机构内在的、附带的管辖权的一个部分,不需要在法庭基本文件中加以明示规定。在实践中,尚不存在一种超权威的、可以接受当事国委托的组织对某司法机构是否具有管辖权作出裁判,因此相反约定条款之有效性值得商榷。各成员国在声明接受法院规约时所声明的自动保留条款并不具有排除法院对管辖权的管辖权的效力,否则,国际法院作为司法机关的司法职能将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9.
一、在财产保全、执行程序中银行应注意的问题   对银行存款的查询、冻结是财产保全的措施之一。银行作为从事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在法院发出财产保全裁定书,要求查询、冻结诉讼当事人存款后,就被牵涉到诉讼程序中来。银行在由他人引起的诉讼财产保全程序中,不是诉讼当事人,只是一个协助人,才产保全裁定并不当然对银行发生效力。只有在法院执行人员出具相应的法律文书并办理完善的法律手续后,银行才会实现有关法院查询、冻结存款的通知。   这就要处理好银行为作守法主体和市场主体双重角色所带来的问题。一方面,银行作为守法主…  相似文献   

20.
吴晓宇 《魅力中国》2014,(9):307-307
伴随国际民事变往的频繁和深入,涉外民事争议日益增多,国际民事诉讼是解决这些争议的一种最主要机制。在涉外民事诉讼中,管辖权问题是至关重要的。现实中存在着管辖权冲突问题,如何协调这些冲突。关系到诉讼程序能否顺利进行。本文主要就管辖权的冲突与协调问题进行论述。并对我国相关立法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