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航 《魅力中国》2010,(7X):87-87
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如果把《高兴》定义为一个农民进城的悲剧,那么它展现的即是主人公刘高兴的人生价值慢慢被城市撕毁的过程。《高兴》让人感动不在于高兴艰辛的底层生活,而是高兴面对人生困境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兴》让人悲戚不在于高兴最终没有在城市有立锥之地,而是不论高兴精神是怎么"现代",高兴对城市的贡献有多大,他依然是农民,他代表的城市异乡者这个群体依然被城市无情地拒绝。  相似文献   

2.
姚青群 《魅力中国》2010,(11):100-100
贾平凹的很多作品都关注农村人进城务工的问题,例如《白夜》,《废都》等,然而《高兴》这部小说不同于以往,《土门》反映的是城乡二元结合部的变迁,《废都》表现的社会转型期城市精英知识分子的精神状况。对于《高兴》作者将文学触角延伸到了城市最底层的人物身上。贾平凹的《高兴》以平实的语言叙述了农民进入城市务工的生存状态。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刘高兴这个处于社会底层人的形象,从小说本说可以看出,由于农民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城市对异己的排斥,导致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道路还很漫长。  相似文献   

3.
唐杰,作为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的总经理,不是因为他在国企老总的位置上被人注目,而是因为狮子会这个舞台,让他的人生有了高度。唐杰要“为有需要帮助的人点起希望的光亮”,要让大连这座城市变得更加温暖。其实也绝不局限在这里,狮爱无疆,他随国际狮子会组织献爱非洲,他将来自大连人的大爱,又铭写在城市之外的天空。  相似文献   

4.
田雅 《魅力中国》2011,(3):111-111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写了方鸿渐这一追梦文人在事业、爱情、家庭等方面的悲剧命运。向人们展示了知识分子面对人生困境,不断做出选择,却依然是从一个围城逃进另一个围城。主旨在于表达文人的一种“临境羡境,得境厌境”的人生困惑与文人在无路可逃时,不断追梦,不停在逃所揭示的人生本质上的孤独感与隔离感。所以《围城》应算是一部文人的悲剧小说。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悲剧》中克莱德的人生悲剧不是个体的悲剧,而是整个美国的悲剧。作者德莱塞通过对二十世纪美国广阔的生活画面的描述,向我们展示了这个黄金帝国光辉下面的腐朽、黑暗和对人性的戕害,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毒害。德莱赛用他的艺术之笔将《美国的悲剧》主题予以淋漓尽致的表现,令人抚卷沉思,感悟良多。  相似文献   

6.
"城市不应是一部经济机器,而是一个宜居的幸福家园。"这是湖南省长沙市市长张剑飞对城市的解读。在他看来,一个城市能否留住人、吸引人,关键要看在这里生活是否方便、舒适。说到长沙,人们会想到一连串的标签:生态优美、历史悠久、适宜居住……享誉全国的湖南卫视从《快乐大本营》到《天天向上》,从《超级女声》到《我是歌手》,让这座城市充满了快乐、愉悦的氛围。此外,长沙荣获"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连续五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并摘取了"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城市不应是一部经济机器,而是一  相似文献   

7.
电影《人生》中有一个人所皆知的细节,这就是来自农村的青年高加林被小报告打得失去了新闻记者的工作,随之他和城市以及城市姑娘黄亚萍的爱情也走到了尽头,他去与小黄告别,彼此说了一番感情冲动的话之后。高加林流下了苦涩的泪水。说苦涩兴许太轻薄了一点,那是百感交集的泪,情幻消残的泪,无奈人生的泪。高加林知道回农村后迎接他的是什么,他将怎样应对熟悉的过去和困惑的现在?他以后的生活可以嫁接到另一部电影《老井》的主人公孙旺泉身上,巧珍已经出嫁了,他不能够娶其所爱,但总得结婚,他可能会屈从于经济压迫、老人意志和家庭…  相似文献   

8.
王超鸿 《魅力中国》2011,(7):277-277
“二战”的爆发使全世界的人直接面对着死亡的恐惧,对现实世界充满怀疑,对社会现实感到绝望,自我如何选择成为是否酿成人生悲剧的关键。不同于传统悲剧,现代悲剧意蕴的表达由外部冲突转向主体对生存异化的悲剧性体悟,因而悲剧艺术由对行为与情节的倚重转变为对内心与精神层面的渲染,而且表现的更为荒诞。但这荒诞背后则存在着哲理性,让人深思,从而寻求希望。本文从两个大方面:人与社会的悲剧冲突、人与自我的悲剧冲突,通过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与高行健的《车站》这两部戏剧,来揭示现代人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9.
张宇 《魅力中国》2010,(33):120-120
《啊Q正传》可谓是鲁迅的经典之作。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是一个封建社会中国式农民的典型代表。阿Q是一个没有人生方向,没有意志品质的人,他永远无法融^人群中。因此,阿Q注定以悲剧收场。阿Q完全沉浸在自己自欺欺人的精神世界里,他的“精神胜利法”在《阿Q正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鲁迅写的阿Q不是为了大家荼余饭后笑料,而在这背后真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悲剧。用心去解读,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鲁迅先生的这部作品不仅在当时很是“轰动”,就是在现代社会里它对于我们还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它会令你恍然大悟、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0.
艾芳 《魅力中国》2010,(9X):170-171
本文以王国维指出《桃花扇》中悲剧人物侯朝宗、李香君二人分离的破绽为引子,通过对中国传统戏曲悲剧大团圆艺术形式的分析,指出《桃花扇》正是我国传统戏曲悲剧表现形式的体现,是悲剧人物生命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延续和发展。《桃花扇》也绝不是简单描述侯朝宗、李香君二人对爱情执著的追求,而是深刻反映了一群面对倾覆而无力回天的悲剧人物的坚韧抗争。因此,《桃花扇》的悲剧是彻底而完满的。  相似文献   

11.
反思范宪案     
秦颖 《上海国资》2009,(9):31-33
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讲的是一个小人物在某个特定社会大环境下充满扭曲的、荒诞的人生悲剧。人变成甲虫,是荒诞的:个人权力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更是可悲的。范宪是整个时代改革浪潮中的一个小人物,他不过是被市场经济涤荡过、受不住诱惑的一条“变形”的蛀虫。然而,就如《变形记》一般,范宪的“变形”更多地折射出的是环境体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罗长斌 《重庆与世界》2013,(10):114-117
悲剧文学始终是西方的文学传统。毫无疑问,这个传统源于《圣经》、大规模灾难性的特洛伊战争、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悲剧。人类也发现了人生中充满了悲剧性的因素。通过悲剧文学,人类的良心和同情心将会在人心中被唤醒,从而尊重友谊、尊重人生。  相似文献   

13.
《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根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是个悲剧人物。悲剧的产生并不是孤立或偶然的,而是人同社会环境冲突的结果。苔丝的悲剧首先来自社会,也有她的个人因素,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法避免的。  相似文献   

14.
《发展》2014,(3):40-40
正生活总是充满着矛盾,现实与愿望之间总有太多的相悖,社会永远无法按固定的模式去发展,说到底,还是人要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来适应人。有的人之所以活得累,过得苦,那也许不是在于外物而是在于他自己,就像有些人动不动发脾气,那或许是因为他觉得别人太不讲信用了,说话做事总没有按他的意愿去做。表达的方式要是不对也是错误,生气  相似文献   

15.
"这种做法名曰让农民过上现代化生活,实则是把农民宅基地当成唐僧肉。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的城市化一直遵循"土地的城市化,而非人的城市化",这种模式概而言之就是"只要农民的地,不要农民的人",其结果是悲剧的。虽然我国名义上的城市化率已达46%,但实际上真正具有城市户籍的却只有28%,有18%的农民工虽然已在城市打工并且居住半年以上,  相似文献   

16.
《海外经济评论》2006,(43):28-29
【美国《新闻周刊》10月13日】普拉托的城墙还是中世纪的,食物也依然是托斯卡纳风格的。但是走进这里的工业区,氛围突然发生了改变。咖啡馆里的人们讲的不是意大利语,而是汉语,甚至街上的招牌、报纸也是汉语的。过去几年来,这个城市的中国人数量从几百人激增至一万人左右。2000多家中国人开办的企业让走下坡路的普拉托纺织业重现生机。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的人物性格各具特色,林冲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林冲一生的悲剧命运,与他的性格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性格矛盾性是造成林冲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同时他的悲剧人生又脱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林冲的形象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丰厚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他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笑星,带给我们无数的欢乐,从小品舞台上的“忽悠”系列到电视连续剧《马大帅》,其喜剧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直到今年7月《芳香之旅》上映热播以后,我们才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范伟,一个真正的演员。如果说以前他的角色是逗人的,这次就是感人的,以前能让人捧腹大笑,这次则让人怦然心动。9月2日,是范伟44岁生日,范伟很高兴地接受了记者采访,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一范伟出生在沈阳市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工会干部,母亲是商店营业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母亲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天生幽默,并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经…  相似文献   

19.
陈怡璇 《上海国资》2015,(2):98-100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如何提升效率、提高服务水平,以人为本,让乘客感到更加舒适方便,这是上海轨道交通的使命所在"我认为,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地位多高,而是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对他人有帮助的人,这样人生也算有意义,没有虚度。"上海轨道交通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黄天印真诚地说。他自诩为IT界的老兵。黄天印将最青春宝贵的十一年献给了上海的磁悬浮事业,后返IT领域,力图以信息化技术提升上海地铁运营管理的水平,他不断探索应用新技术,并大胆推陈出新。他的工作是为出行人们提供便利,但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工业革命之下的《推销员之死》这个文学作品人物的悲剧出发,让现代人意识到单纯追求物质享受,有让自己变成消费品并最终失去人生意义的危险;结合当今大学生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希冀《推销员之死》的悲剧能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