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全纳教育,目前还无定论。国内普遍较为认同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黄志成等人的综合性定义:全纳教育是这样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同时,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特殊教育当中提出并运用“全纳教育”理念,指出要接纳所有需要特殊教育的孩子,给他们以平等的地位和平等的教育机会。因此,可以认为,“全纳”的本意就是“全部纳入”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孙红霞 《农业经济》2023,(3):122-124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攻坚后的农村,依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防止农村地区返贫,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之举。《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的客观需要,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1]。高职院校“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因材施教,提高我国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使教育培养与人才需求相匹配,推动实现精准就业。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智力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会计学专业如何培养适应 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是每个会计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之一。对会计学专业基础的层次设置必须重新思考和定位。 一、会计学专业基础的层次设置 (一 )专业基础层次设置应考虑的问题 1专业基础的层次设置必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特征。 21世纪人类将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中的“知识”已不再是传统的知识量的概念,而主要是指利用知识的能力,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等。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应具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4.
崇明县竖新镇前卫村位于崇明岛的中北部,全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753人。它是于1968年从一片滩涂中围垦诞生,经30多年的艰苦奋斗,从昔日荒凉沉寂的边陲小村,发展成既有现代化村镇风貌、又有田园诗意、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经济比较发达的以生态建设为核心内容的新颖村庄。全村历年累计上缴国家财税总额达3500多万元。从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先后获得联合国1996年度“全球生态500佳提名奖”、“全国文明村”、“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和“上海市生态环境教育基地”、“上海市先进单位”、“上海市五好村党组织”、“上海市文明村”、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戊戌变法、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古老中华终于迈出了走向现代化的步伐。然而,“小农经济生活方式”造成的我国乡村“愚、贫、弱、私”四大弊病更似一道鸿沟,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前进的步伐。受当时丹麦民众高等学校运动和美国农业推广制度的影响,上世纪20年代起,以晏阳初、黄炎培和陶行知等为代表的近代知识分子发起乡村教育运动。他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职业教育,而职业教育对这种需要的回应或适应,在于改造农村,改革农业,促进农民致富,最终促进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它为我国教育和世界教育绘制了宏伟的蓝图。1996年10月,中国珠算协会在山东省潍坊市召开的首届世界珠算大会指出:“开发珠算的教育功能,推广普及珠算式心算教育,是今后和21世纪世界珠算团体和珠算专家、学者的中心任务。”我国珠算文化的发展,必须与世界同步进行,因为当今世界已从社会、经济和人才的开发而迈进到文化开发。我们开发珠算文化,完成首届世界珠算大会提出的中心任务,实现这一战略思想有着得天独厚的珠算文化资源。珠算…  相似文献   

7.
在21世纪,中国将全面完成“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建成中等发达国家的几代人的梦想将成为现实,21世纪,也将是一个观念更加活跃、市场更加规范、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纪,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一粮食经济将在21世纪为振兴民族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提供更加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实现粮食工作的观念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将是粮食工作在新的世纪充分地、完全地履行保障作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的全球一体化及信息高速传递使会计本科教育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威胁。这不仅向全世界各国的会计教育人士敲响了警钟,更是我国会计教育界将面临的严峻考验。 一、会计教育的目标定位 21世纪的经济将是高新技术迅速发展,技术含量比重高,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迅速转化的新经济,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教育与学习,经济与文化等方面带来很大的影响,当然也是对会计工作及教育的巨大挑战。具体表现为:一是人的因素,尤其是人的潜能 (即知识含量 )在会计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且成为会计核算及管理的重要内容;二是信息技术的…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来,“创意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创意经济并不是独立于新经济的又一种经济制度,而是我们观察新经济的又一种角度。经济日新月异,总体趋势是从建立在物质原材料基础之上的旧产业模式转变到创意经济模式,这种根本转变也同样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时间安排方式、生活休闲方式、生活社区选择方式以及个人和家庭的身份定义。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21世纪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对此,国内外已有很多“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正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这就是:“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国际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或“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有人称为“智能经济”,...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将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会计环境发生重大的变化,客观上需要会计人员不断学习,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本文拟对我国会计人员后续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就曾经出现了生产假货的浪潮。那个时候国人才开始对假货这个名词有了概念。当进入信息网络化的21世纪,假货的产生与销售已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近期发生的淘宝大战工商总局更是把中国的“假货”问题推到了浪尖。假货的泛滥对经济和民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讲述假货的历史,分析假货产生的根源,并提出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13.
口红效应     
《农村工作通讯》2009,(9):38-39
“口红效应”源自海外对某些消费现象的描述,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首次提出。  相似文献   

14.
梁超伦 《农村经济》2004,(11):90-91
四川巴中市民办职业教育“订单教育”模式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比较简易、快捷的有效方式,我们只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大力扶持和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及其“订单教育”模式,那么,我们就会进一步搞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从而促进本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新时期迅猛生长,标志着中国农业竞争环境正在发生向“组织竞争”的深刻转型。曾有专家预言:“21世纪的中国农村,将是合作经济组织大放异彩的世纪。”笔者最近在苏、皖等省的农村发现,这一预言正在化为农民活生生的实践。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简称“农合”)风起云涌,农民经济活动的组织化程度快速提高,农村生产力在合作组织中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世界就要跨入 21世纪了,我们正生活在信息社会。 Internet、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超媒体、网络、网吧、 WebTV、网上俱乐部、电脑办公、电脑黑客、电脑病毒……只要你生活在人群中,你每天的生活都会被上述各种与计算机有关的名词所充斥。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天融入在你脑海中的信息比起生活在半个世纪、甚至 10年前的人们,不知要多多少倍,这就是信息社会的特征。   当我们满怀憧憬,准备拥抱 21世纪的太阳时,有人却说你是一个“文盲”——一个 21世纪的“文盲”。这决不是在贬低你的价值,也许这是实实在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 90年代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模式的转换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城乡贫富差距的拉大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我们认为 ,城乡收入差距不仅有悖于公平观念 ,也不利于效率的提高 ,经济的发展。收入差距的拉大会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降低生产效率 ,不利于劳动供给的增加 ;其次 ,农村人均收入低以及增长速度的缓慢 ,限制了农村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 ,不利于目前解决需求不足的重大难题 ;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还会影响到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因此 ,深入研究我国在 2 0世纪 90年代城乡收入差距的特征、发展态势、成因以及如何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贯彻“走出去”战略作为上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必然选择。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就提出要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上海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发展海外经济有过两次较大的动作。首先是开拓东南亚市场,主要集中在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其次是开拓南非市场,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村民自治以来的乡村治理模式研究述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中国20世纪80年代实施村民自治以来的乡村治理模式问题,学术界一是从肯定村民自治的方面。构设出总体上可称作“理想村民自治”的各种乡村治理模式,期望乡村社会治理实现“理想”的飞跃;二是从批判村民自治甚至否定乡镇政权机构的方面,提出了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批判村民自治”的乡村治理模式。初步分析来看,这些模式尚存在较大缺陷,一方面容易使民众在自上而下的制度化过程中遭受不应有的损失,另一方面可能不符合中国非均质性的社会历史环境。因此,关于乡村治理模式问题,我们还需要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0.
稿件闯过三道关,作者定有佳音传。何谓“三关”,又怎么去闯?根据我多年写稿、投稿之经验,作品只要能从编者眼皮底下闯过书面、标题、导语三道关,上稿就有了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