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淄博陶瓷步入品牌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0月13-16日,“2005’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第13届世界瓷砖大会”在中国陶瓷名城淄博举行,琳琅满目的各色陶瓷品让4000多名中外客商争睹了北方瓷都的风采,领略了陶瓷的魅力。就在1个月前“,2005中国名牌产品”评选揭晓,淄博的华光陶瓷、硅苑“中华龙”和银凤陶瓷3个产品榜上有名。淄博陶瓷的品牌推进初结硕果。淄博陶瓷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有8000年的历史“。后李文化”时期的陶釜、“龙山文化”时期的蛋壳陶、北朝的青瓷莲花尊、唐代的茶叶末釉、宋代的雨点釉,一个个时代的杰作代表了淄博陶瓷业发展的脉络。经过长期的发展,淄…  相似文献   

2.
盖芬清 《魅力中国》2013,(23):23-23
被授予“江北瓷都”的淄博是我国陶瓷生产基地之一,研究淄博陶瓷的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对淄博陶瓷出口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对淄博陶瓷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王村镇地处山东省中部,隶属淄博市周村区,位于济南,滨州,淄博三市交界处,素有“淄博西大门”之称,是“全国第一,二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第一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国重点镇”。先后荣获“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中心镇建设示范镇”,“省村民自治模范乡镇”,“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  相似文献   

4.
冯洁 《浙江经济》2007,(10):8-11
作为吴越文化的发源地,绍兴市近年来提出了“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旅游大市”的口号。以历史传承的人文精神作为其支撑,实现经济与文化并进,如今,绍兴凭借其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浙江乃至中国的经济版图上占有了一席之地。然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环境下,绍兴市上下也意识到,要突破现有的瓶颈制约,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走“创新发展”之路势在必行。在绍兴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文化环境的地区,如何将“创新发展”落到实处?对此,绍兴市发改委主任梁建华有着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中国陶瓷古窑村坐落在淄博市博山区山头街道,博山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陶瓷名城”、“中国琉璃之乡”、“中华陶琉文化城”。山头街道是闻名遐迩的“陶琉之乡”,全国五大陶瓷基地之一--淄博陶瓷基地的主要发祥地。  相似文献   

6.
吴晓梅 《魅力中国》2013,(26):100-100
淄博为中国北方著名产瓷区,其瓷器的大量生产可追溯到北朝时期。据考古发现淄博窑曾生产过青瓷、白瓷、黑瓷、颜色釉瓷等…但由于当地陶瓷原料和烧成气氛,所产瓷器白度不高,因此淄博地区的彩绘瓷见的最多的是粗瓷青花鱼盘、喜字罐等,陶瓷彩绘并没有在淄博窑的产瓷中占主要地位。近几年,在经济、文化和其他因素影响下,淄博地区出现了陶瓷彩绘的复兴。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必须有生态思维的指导,而生态思维的形成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千年的景德镇传统陶瓷文化在陶瓷生产制度、陶瓷装饰技法、陶瓷创作意境中包含着浓郁的生态思维,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当代陶瓷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启示。要推动陶瓷行业的发展,需要在建构生态型制度、完善新型生态机制、培养可持续发展思维模式三个方面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眉县的文化建设和县域经济建设的发展现状,提出文化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发挥“商标”效用,实现眉县经济价值的大提升;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农业富县”四大战略,以丰富的文化底蕴,助推了眉县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柳博隽 《浙江经济》2007,(21):34-34
经济和文化的联姻,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一些地方就已开展得“有声有色”了。彼时流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企业冠名、领导剪彩,地方热热闹闹办个节.似乎也就有了那么几分经济文化琴瑟相合的味道。可结局呢,却莫不是文化走过场、经济图个响,并未真正形成经济、文化互利共进的局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市域经济是一种统筹协调发展、又突出鲜明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区域经济。市域经济的发展需要“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支撑,而“文化力”则是“软实力”的主要构成。文化力包括精神、文化产品的创造能力和精神、文化产品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力。独特的文化力将对市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崔志英 《魅力中国》2008,(2):149-150
近几年来淄博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旅游形象定位不够充分。要想在旅游市场中独树一帜,赢得旅游者的眷顾与青睐,淄博必须整合和充分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赋予本地旅游产品更多的价值。淄博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可以整合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齐文化、聊斋文化和古商文化。  相似文献   

12.
9月6日至9日,第十三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第十二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2013年山东省产学研展洽会在淄博举行。这是淄博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向更高层次推进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创新文化是强调个性的文化。浙江创新文化的个性通过其独特的“块状经济模式”体现出来,在“长三角经济”和而不同地向前发展进程中占据了特殊位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文化也是生产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融合和发展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桂林国家高新区积极转变发展思路,以“文化”和“高新”元素,  相似文献   

15.
李瑞 《魅力中国》2014,(22):246-246
随着互联网发展,网络词汇层出不穷,而“各种+XX”结构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本文试图剖析“各种”的语法结构及词义的嬗变,并从文化语言学角度浅究其主要原因:其一、语言经济原则;其二、“环境优先”取代“语言规则优先”和语言混沌现象;其三、从众入时、个性表达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6.
淄博烧烤由网络热点下的区域性经济事件发展成为区域公用品牌,有效带动了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品牌建设和优化空间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重大经济意义。以区域经济学视角为切入点,基于淄博烧烤事件发展过程和特征,深入剖析淄博烧烤走红对以淄博为核心的区域经济的影响,结合现实经验和未来挑战梳理淄博烧烤事件的区域经济意义。研究发现,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发掘区域文化资源、抢抓流量营销机遇、扩大区域消费市场和推动政府-市场协同用力是淄博烧烤走红的六大核心机制;保持服务品质、应对市场竞争、提升创新能力是淄博烧烤行业长期发展中的关键着力点。淄博烧烤的成功为有效应对流量经济潮流,打造新型消费热点,促进区域经济转型提供有益参考,在我国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高效结合,激发人口大市场消费动能,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继海 《山东经济》2005,21(6):65-67
淄博市工业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占64.7%,从一定意义上说,工业经济决定淄博发展的命运,决定着和谐淄博建设的程度和水平。本文研究探讨了打造淄博工业强市的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提出了应大力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工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优势,借风借势加快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张军 《特区经济》2005,(10):36-39
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文化的一体化进程中,国外文化跨国公司抢滩国内文化市场,国外的强势文化资本、文化产品对我们的弱势文化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面临“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文化交流逆差”、“数码鸿沟”的挑战。深圳作为中国  相似文献   

19.
红色旅游开展5年来,进行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探索,红色旅游“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三大工程成效凸显。  相似文献   

20.
姜海洋 《走向世界》2012,(18):70-72
自古以来,济南一直是承载文化脉络和底蕴的圣地。在如今这个个性奔腾的年代.当最初的物质消费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便接踵而至。在产业经济的作用下,“文化”、“时尚”、“创意”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追捧,于是一个新的产业一一文化创意产业在单纯的文化产业面临传统与现代融合发展的难题时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