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谈读书     
正谈到读书,首先是该怎样读书的问题。我记得小时家里长辈教育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后来我渐渐不以为然,觉得这副对联的下一联应该改为"学海无涯乐作舟"。一字之差,读书态度大不一样。我的祖父来裕恂先生是一位老学者,清朝末年的留日学生,他的  相似文献   

2.
读书的快乐是人生中的一种境界,是一种最高境界的快乐,是人生中一种最高的享受。关于快乐读书的界定传统的读书观其实还是有快乐的,只是这快乐不在读书的过程中。中国传统读书观中有三句很有名的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代科举考试使读书很苦,苦不堪言。但是一般人读出来之后,  相似文献   

3.
焦晶 《英才》2004,(2):84-84
既然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那么,商务书中自然任何一个企业家们无法割舍的标的物。读书,读好书,于是才能成长、成熟、成功、成就。所以,看书的魅力无法抵档。为了补脑,办公室里必须有一个巨大的书柜;书可以一页不翻,但是摆在那里的不可以不流行,不可以不知名。  相似文献   

4.
万莺 《审计月刊》2004,(10):56-56
嗜财者书中发现黄金屋,好色辈书中看见颜如玉,我近日阅览孙中山、毛泽东、林则徐等人物传记,由衷得出“书中自有凌云志”的结论,与喜欢读书的朋友们共勉。  相似文献   

5.
读书的功用     
关于读书的功用,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有过不少精辟的表述,例如,“书是人类进步的梯阶”“知识就是力量”等。比较真切的,是英国培根所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孤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淡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有点庸俗的是世人常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至于读书还有疗伤治病的功能,那是笔者从于幼军在经历一场人生沉浮起落中得出的深刻感悟中获知的。  相似文献   

6.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从古至今,中国人就非常重视读书,而书房在人们心自中必定是一个墨香幽幽、修身养性之所。过去对大多数老百姓而言,拥有一间书房简直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现在随着住房条件的不断改善,在充分满足“住”这个基本要求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而书房  相似文献   

7.
刘建强 《中国企业家》2005,(16):106-108
这个阶层20年来的惊人变化,因为有了这些读书人而变得面目可爱这篇文章的题目据说出自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如果诚实一点儿,我就会说,事实上,这题目的出现是因为我碰到了宁高宁。他说两年前自己曾写过一篇叫《黄金屋》的文章,谈论读书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读书的境界     
无论何时何地,当阅读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那是诗意栖居的一种召唤,也是人生幸福的一种见证。季羡林先生曾将古人读书之乐概括为"四时读书乐"。同时,他给我们描绘了古人读书的三种境界和趣味:其一是"红袖添香夜读书"。有红颜知己相伴,挑灯夜读,把盏品茗,美人养眼,美文养性,其乐融融,其情怡悦,令人艳羡。其二是"绿满窗前草不除"。因醉心于读书,沉迷书中,忘记了时光流逝和季节更替,四季轮回,窗外已是绿草茵茵而不知。这是一种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忘我忘物的读书境界,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9.
清代戏曲家唐英写过这样一副律己联:"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作者是雍正年间的一位官员,在尔虞我诈、蝇营狗苟的封建官场上,唐英能做到不与世沉浮,唯读书自乐,确属难能可贵。"除却读书都让人",只此一句,直入我心扉,人生世上,至乐之事莫如读书。 读书应该是一件很纯洁、很高雅的事,然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它却被灌注了太多的功利色彩。"万般皆下品,  相似文献   

10.
书中自有黄金屋──随州市新街镇农民读书热书──这一人类智慧的最高结晶,千百年来,与土里刨食的中国农民是很难联系到一起的。他们的祖先创造了这东方的古老文化──汉文字,可贫穷的日子却剥夺了他们识字的权利。这是历史的颠倒。今天,我们的农民兄弟正在把这种不公...  相似文献   

11.
书问书答     
枕戈 《审计月刊》2004,(12):58-58
关于读书,汉代学者刘向有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诚为至理。但说的不够通透。书药如何医愚?我以为,一为书问,即读书首先能够引人思索,使人脑瓜子里多了些“为什么”。一为书答。即读书又能使人对诸多“为什么”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12.
徐中远 《秘书工作》2012,(11):53-54
我们知道,毛泽东一生的最大爱好是读书。1959年6月,毛泽东来到庐山。有一天,他与时任江西省副省长的方志纯谈起了读书问题。当谈到读什么书时,毛泽东说:"除了马列的书外,还要读些历史书。古人说‘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这是很有道理的。一个领导者,知道一点历史有好处,可以学习历史的经验嘛。"  相似文献   

13.
早在孩提时代,读过几年私塾且嗜书如命的父亲就这样告诫我们,“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要我们兄妹几个博览群书,从中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时至今日,已过而立之年的我谨遵老父的教诲,每日闲暇泛舟于书海,或翻阅中外名著、或浏览百科全书、或诵读唐诗宋词、或涉猎轶闻野史……从而真正体验到了读书的乐趣与裨益。 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述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中外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书籍给我们描绘了自然界的奇观壮景,千资百态;书籍指引我们度难关,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  相似文献   

14.
以短期功利而论,读书似乎最是无益,"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百无一用是书生"。就长远成长而言,读书确能润物无声,"忽如一夜春风来","于无声处听惊雷"。胸有书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增力量,智慧助闯关。机遇从来只青睐有准备之人,这世间永远不会辜负我们自己的就是我们用心去读的书。本栏特邀主持人 高志明gaozhiming2002@yahoo.com.cn  相似文献   

15.
人生处世,第一要呼吸吃饭,延续其生命,茁壮其体魄。第二要读书求知,健全其人格,强健其精神。二者虽缺一而不可,却以后者为重要。否则,即如鲁迅所言,无论体格如何健壮,也只能作些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聪明者则运用学问。"哲人培根如是说。无论我们属于哪一类读书人,读书都不应该是目的。读书人不能眼高手低,纸上谈兵,自以为是,远离实际,空泛飘渺,画地为牢,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赵括兵败而身死,时人空谈尽误国。"书斋当然是学习的好地方。但闲坐其间,闭门造车,烂漫遐想,从来都不可能产生有真正价值的思想,获得睿智和超凡的才能。书斋从来都只是一个起点。要想得到真智慧,增长超凡才能,成就伟大事业,绝不能纸上得来,袖手空谈。" 命运只青睐有准备的人。书中自有颜如玉,细读一定能够找到《爱的真谛》。我们读多少书都不为过,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亭要躬行"。读书人不能不引以为诫。  相似文献   

16.
乐书     
宗璞 《秘书工作》2012,(12):52-53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绿满窗前草不除”一句,是形容生意盎然的自由自在的情趣。“瑶琴一曲来熏风”一句,是形容炎炎夏日中书会给人一个清凉世界。这种乐境只有在读书时才会有。  相似文献   

17.
陈培婵  罗影  张军 《英才》2009,(8):114-117
书对一个人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在《励学篇》中,宋真宗赵恒讲了个明白:“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相似文献   

18.
与阅读有关     
少年时最热衷吃饭时读书,不读书似乎就吃不下饭。书本成为最好的佐餐之物。边吃饭边读书似乎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见到的人说,这家的孩子真刻苦啊。其实,他们有所不知的是,我正在享受。很早就在书里知道,吃饭时读书会形成胃病,但我的胃一直非常健康。  相似文献   

19.
读书·明理     
正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教导后代"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希望儿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视读书为人生第一要务,读书即明理,读书为铭志,悟道,修德。人贵有志,为何学习,是读书的首要条件。曾国藩在家书中曾告诫子孙:"盖士人读书,第一要立志""有志者则断不甘为下流"。诸葛亮隐居隆中,就能三分天下,一出山被拜为军师,  相似文献   

20.
冬夜读书     
冬夜昼短夜长,心静气爽,正是读书的好时机。雪亮的夜,就着桔黄色的灯火,神游书海,冬夜不再寂寞。手捧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流连往返,陶醉于书香中,是件再惬意不过的事了。冬读自有一番滋味。冬夜里,拥被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