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大学科技园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技术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养基地、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回顾了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建立和发展状况,在分析地方高校建立大学科技园的优势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创建地方高校大学科技园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2.
沙德春  荆晶 《技术经济》2019,38(10):88-94
大学科技园是通过集聚大学优势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技术企业孵化、强化产学研合作的支撑服务平台,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velopment analysis,DEA)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分析2014—2017年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行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国家大学科技园整体平均效率较高,但各地区间的差异较大;规模效率过低是导致多数省区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行效率DEA无效的主要原因;国家大学科技园全要素生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越来越大,技术进步是抑制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技术进步贡献、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学科技园企业创新人才孵化现状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某大学科技园部分园区企业人员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和结构化人员访谈,分析了大学科技园企业在创新人才孵化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加强对人才孵化的认识、发掘各级优秀人才资源、对人才创新能力进行有效开发和科学管理等方面就强化大学科技园企业的创新人才孵化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实现区域产学研结合的关键平台之一,但相比国家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的区域融合优势亟待发挥。在国家大学科技园非均衡布局基础上,援引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38家国家大学科技园数据,从资源集聚融合、园区互动融合、经济链接融合3个方面,选取20个相对指标,比较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区域融合度,并运用K均值聚类法划分区域融合路径模式。结果表明,不同城市间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融合度呈现出明显差异,融合结构呈现非均衡性;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区域融合优势与城市经济规模并无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分析了大学科技园集成创新能力的内涵、特征及构成,构建了大学科技园集成创新能力形成的钻石模型,揭示了其集成创新能力形成的牵引机理和耦合机理;分析了大学科技园集成创新能力演化的反应循环、催化循环、超循环等系统结构类型,揭示了大学科技园集成创新能力演化的超循环机理和周期性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学科技园管理模式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企业孵化的平台,就必须在科技成果利用转化、创新人才培养、孵化企业方面提供软硬件支持。在对大学科技园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和以往文献基础上,总结了我国现行大学科技园存在的不足,分析了产生不足的原因,并借鉴高校与政府结合较好的科技园经验,对我国科技园发展模式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学企业孵化器运行模式:基于江苏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企业孵化器作为产学研创新网络的新型组织形式,在服务新创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创造就业机会以及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运作主体、孵化机制、在孵企业的选择和调节等方面分析了大学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模式,通过对南京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案例研究,以及对江苏孵化器和在孵企业的问卷调查,实证研究了我国大学企业孵化器的运行状况,以期为大学创新因素的有效延伸和孵化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学科技园作为一种社会建制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技园三元参与理论为基本出发点,从科学技术的新的社会建制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科技园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认为其作用在于整合所在区域的各种创新要素,实现技术转移和企业孵化,以及通过分园建设参与其他地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优化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产品创新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科技迅猛发展,世界正在进入以高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在未来全球竞争中,谁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越式,谁就处于中心和支配地位。任何国家要增强国际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拥有大量国际领先和先进水平、能占有可观市场份额的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不仅是高科技人才培养基地,而且也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把蕴藏在高校科技与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1999年国家首批选择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大、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等十五个有一定基础、不同类型的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建设大学科技园已成为加速大学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推动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然而,如何创造和优化大学科技园技术产品创新环境是充分发挥大学科技与人才优势,解决高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瓶颈问题,加速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和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联盟作为产业集群创新的一种组织形式,在联盟企业技术创新中起到核心作用。一个稳定的技术创新联盟不仅可以提升联盟内企业的竞争力,而且还能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高速发展。本文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控制的主体、客体以及联盟稳定性内涵进行研究,提出适合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联盟控制的正式机制与非正式机制。该机制的提出对于促进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技术创新规律,首先针对现有生物基因在产品设计、知识创新等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进行分析,通过深入分析创新过程与生命体形成过程的类同性,将生物基因理论与创新理论融合,在界定创新基因、创新染色体、创新算法等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创新基因学理论模型,同时对其应用步骤进行了分析,在探讨创新源动力的基础上,着力挖掘原始创新影响基因以及创新机理,以期为技术创新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地球空间信息(涵盖GIS、GPS和RS三大领域,亦简称3S)技术发挥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在介绍武大科技园产出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区域创新系统运行(以下简称RISO)的“四三结构”模型,介绍了武汉地区在3S领域的创新内容、创新主体和创新投入现状,接着分析了武汉地区3S产业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最后在提出武大科技园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举措。  相似文献   

13.
将创新划分为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3种类型,构建了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比较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3类创新发展水平,并测度了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之间的匹配协调程度。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3年间我国东部地区创新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创新之间的协调作用程度主要处于初级协调阶段,而中西部地区创新之间的协调作用程度处于濒临失调或勉强协调阶段,东部地区创新间的协调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各地区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应重视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之间的匹配性与协调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商业环境动荡性不断增强,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增长成为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案例分析,研究了亚洲中印两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新范式。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借助协同创新、反向式创新等发展模式正逐步向以知识与创新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转型,印度企业的朴素式创新以及节俭式创新发展模式也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创新政策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和规则设计,对加快推进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演进、提升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引导、支撑和推动作用。在探索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演进规律、构建政策作用模型的基础上,围绕主流与新流创新生成、变异、选择和协同4个时期的创新政策需求,对164家大中型科技型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展开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实施企业家创新激励机制、完善政府创新基金制度、设立技术创新风险监控制度、建设高端化、专业化、特色化众创空间、推行科技创新券是政府推进主流与新流创新演进,实现企业持续创新发展急需且有效的政策手段。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创新测量误差会严重影响学术研究、政策制定与企业决策质量,且相关问题研究缺乏清晰的逻辑主线与理论框架。通过查阅国内外研究文献,围绕什么是创新测量误差、为何产生创新测量误差以及如何减少创新测量误差的逻辑主线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建立创新测量误差研究理论框架,得出相应研究结论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创新实践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构建了一个服务企业不同层面创新能力影响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并以酒店服务业为背景,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武汉、宜昌、襄阳三地的酒店服务创新活动展开调研,搜集相关数据。结果表明:服务企业不同层面的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其中,新服务开发战略的影响最强,IT经验和注重新服务开发流程次之,市场敏锐性影响最弱;组织创新氛围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影不太显著,但组织创新氛围在服务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创新逐渐成为经济发展和企业生存的主要基点,创新评估也随之成为重要议题,并在不同阶段发展出了不同的评估模型,形成了要素增加、对象扩大、理论基础交叉应用的总体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9.
原始创新模式是原始创新活动的载体。中国本土创新主体依据自身现状选择合理的创新模式,对于实质性提升中国制药行业原始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原始创新模式演化,归纳药品原始创新模式,考察影响原始创新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进而研究中国制药行业原始创新的现状和不足。结果表明,中国本土药品创新模式单调,主要原因在于创新主体单一、基础研究累积薄弱、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可操作性的激励政策。中国政府应该引导更多的本国主体参与原始创新,鼓励主体间进行多元化合作,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破坏性创新的中小企业创新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理论界认为跟随和模仿等维持性创新战略是中小企业的首选。然而,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技术更新速度的日益加快,专利保护制度的不断加强,给上述战略的实施带来巨大困难,出现反复模仿、持续落后的现象。破坏性创新的非竞争性和对产业竞争规则的破坏性特性,为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扬长避短,击败行业领头羊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根据破坏性创新的特征,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分析了中小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的优势及劣势,探讨了中小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的一般模式及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