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迄今为止,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仍然是个未受到足够重视的薄弱环节。在社会格局剧变和文化高度融合的大背景下,隔离区域生态与文化特征的规划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人民对生活质量及其可持续性的更高追求。实现生态与文化视角的融合既是社会实践的要求也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以福建北部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实施研究区生态与文化区划的基础上,以空间统计与地理信息技术为手段,验证了研究区生态与文化类型区的空间关联性,并据此构建了乡土景观分类及区划方法体系。对乡土景观区划成果在区域风景道规划及旅游资源空间管制等领域的应用途径做了初步探讨。本研究可视为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有关乡土景观资源整合保护的一次有价值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
客家文化旅游在"客家热"和文化旅游背景下蓬勃发展。应用文化生态理论,从文化生态角度探讨客家文化旅游开发。客家文化具有显著的文化生态特性,并在客家文化旅游中凸显。在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文化生态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文化生态视野下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理念:强化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整体概念和环境意识;树立"大景区"意识构建客家文化旅游"大景区";树立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理念发展客家文化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文化的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化是当代社会持续发展的主流文化。生态文化的内涵决定了林业必须坚持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多重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双重压力也决定了林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林业产业化管理、现代林业各体系的协调、政策保障系统的建立、技术支持系统的完善以及全民生态意识的提升等方面,提出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云南是边疆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在顺应、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生态文化,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对云南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启发意义。然而,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中,民族生态文化面临着文化变迁等困境,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通过文献分析、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的结合,对生态文化、民族生态文化、生态文明三者之间的内涵和辩证关系进行了梳理,指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背景。进而以元阳县、普者黑等少数民族地区为例,阐述了民族生态文化助力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培育生态文化,加强生态文化教育等措施,以期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用标准差椭圆模型深入研究了我国国土生态空间格局及其演化规律。研究发现:(1)2015年全国生态空间总面积为73 237.04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76.28%。按一级生态空间划分,全国生态空间结构主要以草地生态空间和林地生态空间为主。(2)我国国土生态空间分布方向性特征较为显著,并且分布十分不均衡。研究时段内各生态空间标准差椭圆转角θ变动较小,重心迁移不明显,表明我国国土生态空间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研究结论:应根据国土空间的不均衡性实行差异化的国土生态空间优化管控政策,划定"三类空间、三条红线",构建统一、协调的国土空间管控体系。  相似文献   

6.
王筱春  夏雪  雷轩 《经济地理》2020,40(5):191-197
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区,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明确生态保护红线与生态空间的内容及相互关系,基于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系统类型将生态空间类型划分为林地生态空间、水域生态空间、草地生态空间、荒地生态空间,根据不同管控等级以生态保护红线为界线确定滇池流域生态空间管控区为一级管控区和二级管控区,提出滇池流域生态空间四类两级九区的管制体系及规则,为构建以分类分级管控为导向的流域生态空间管控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的核心共识。为了定量测度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并提供决策依据与参考,研究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2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由3.8714 hm2/cap上升为4.4279 hm2/cap,年均增长1.22%;(2)人均生态赤字整体趋势为逐年增加,从-3.6146 hm2/cap增加为-4.2206 hm2/cap,年均增长1.42%;(3)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8.
基于状态空间法的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熊建新  陈端吕  谢雪梅 《经济地理》2012,32(11):138-142
利用层次分析与状态空间法,从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社会经济协调力三个方面构建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评价体系,对洞庭湖区2001、2005和2010年3个时相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生态承载力综合指数2001年为"中等",2005和2010年均为"较低",呈"U"型变化趋势,反映了引起生态承载力变化的最直接驱动力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②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协调力三者状态由"中弹性—中承载—较低协调"转变并维持"较低弹性—较低承载—较低协调";其中,社会经济协调力持续"走低",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生态弹性力呈现"回暖"趋势。③县域生态承载力综合指数空间差异明显,10年来稳定上升的只有沅江市和南县,一直处于下降的有岳阳市区、岳阳县、汨罗市、益阳市区、常德市区和汉寿县,其它9个县(区、市)处于不稳定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9.
旅游空间格局研究以主要旅游城市为依托,运用生态住测评理论,构建了河北省主要旅游城市生态位测评指标体系.结合聚类分析,从双核心城市、节点城市、网络城市的空间角度构建出河北省区域旅游城市的双扇形空间格局,有利于河北省区域旅游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态当量法评价江西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确定江西省各地市生态补偿优先级及补偿额度。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江西省2011年总生态服务价值为2548.75亿元,其中非市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占总价值的89.43%,占江西省总GDP的19.48%。考虑污染排放与治理投入,江西省共需其他省份补偿2216.65亿元,人均获得补偿额4938.58元,此额度为生态补偿的上限。赣州市、吉安市、上饶市、抚州市应当率先得到生态补偿,分别为558.22亿、340.08亿、307.20亿、254.21亿元。  相似文献   

11.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实现生态质量协调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之一。基于物质流分析框架,建立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协调度模型,对1992—2015年京津冀生态质量协调发展的演化趋势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资源投入方面和废物排放方面生态质量协调发展度的演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都分为上升期、下降期和上升期三个阶段。2014年和2015年,京津冀资源投入方面生态质量协调发展度虽出现较明显的回升,但2012—2015年,废物排放方面生态质量协调发展度上升幅度仅为0.02,要实现京津冀生态质量协调发展任重而道远。津冀两地的生态质量是影响三地生态质量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各地要准确定位,加强合作,实现京津冀生态质量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生态安全是新型城镇 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区域生态空间规划是实现生态 安全格局的有效途径。当前区域生态空间规划侧重于在静态生 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础上提出蓝图式规划愿景,忽视了城市扩 张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动态干扰和应对风险的适应性弹性策略研 究。以动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为目标,分析城市扩张对生态安 全格局干扰影响机制,在建立城镇空间发展预测模型和生态空 间格局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动态多情景模拟预 测-生态空间安全性评价-方案协调弹性响应”的区域生态空 间弹性规划途径,为实现城乡空间协调发展、提升生态空间安 全性,以及优化区域生态空间规划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国内文化生态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国内关于文化生态的涵义、特点、功能、保护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加以梳理,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从国家安全战略高度上讲,雷州半岛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从经济全球化上讲,雷州半岛是我国内陆和世界的重要经济交汇点。探讨了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中的相关理论问题,以及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中的误区,从科学规划、承载力评价、发展理念、人才培养、宣传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融资体制等方面,提出了雷州半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朴素的生态思想,表现在少数民族民族生态文化的三个层次上: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体现在少数民族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规约、精神文化和价值观念中。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体现了少数民族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的生态价值观。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存在共性与联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育养和支持,对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研究可以探寻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以生态文化为基础,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庐山—鄱阳湖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以景德镇为中心的陶瓷文化、以南昌为中心的赣文化、以九江为中心的庐山文化,这些文化具有开放性、多样性、生态性特征,而这些文化特性正是庐山—鄱阳湖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生态城市或低碳城市是北京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的目标之一。然而,无论是政府的政策措施,还是学术界相关研究,主要关注物质层面的内容,对于精神层面的问题关注不足。故此,主要探讨了生态文化的培育问题。除了简要分析生态文化的概念及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外,主要分析了培育首都生态文化的特殊性,以及目前北京生态文化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推进思路。  相似文献   

18.
樊宁 《江南论坛》2014,(12):21-23
正苏州市政府倡导"提高文化生态,构建创业平台,挖掘历史资源,缔造旅游品牌"。培育传统民间工艺资源优势,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恢复文化景观、培植商旅人气,助推旅游发展,是苏州高新区塑造文化旅游品牌的重要举措。一、民间工艺的现状传统工艺美术产业是具有物质和文化双重属性的特殊行业。苏州传统工艺美术名重天下,在全国传统工艺美术产品11个大类中,苏州就有10个大类40余个门类3000多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5,(11)
布宁是知名的俄罗斯文学家,曾著作《安东诺夫卡苹果》《乡村》《霍多尔》等多篇著名小说,在他的众多文学作品中,庄园气息一直若隐若现地贯穿于其中。布宁作品中所出现的庄园主题主要是受到了儿时生活环境的影响:他出身于破败的地主家庭,父亲留下的唯一财产——庄园,成为了唯一伴随他童年生活的乐园,那一花一草、庄稼林地给他的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文章对布宁创作中的庄园主题进行分析,深入解析贯穿其作品当中的庄园主题。并试图把俄罗斯庄园文学中的文化生态思想有效地应用到我国文化生态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中。  相似文献   

20.
生态经济类型区是刻画区域自然、社会系统时空耦合聚集关系的图形抽象.本文运用GIS、RS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建构了生态经济类型区聚类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技术路线.在具体的研究内容中,本文首先给出了空间信息方法模式下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调控机理,并集中讨论了基本生态经济表征要素空间信息的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应用多源空间数据挖掘原理构造了多维空间要素进行空间聚类的基本方法,结合区域基本的自然生态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进行了针对萝岗区的实例研究.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空间信息技术进行生态经济类型区空间聚类分析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高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