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晨 《云南金融》2012,(3):36-36
美中贸易摩擦也体现在汽车零配件行业。美国的汽车业人士说如果不制止中国的非法贸易行为,美国汽车业大量工作机会面临威胁。美国工会和制造业联盟、贸易协会2012年1月31日在冈会山举行记者会公布研究报告中说,2000年以来美国汽车业损失了40万个就业机会,其中大部分原因要归咎于中国;而且如果中国不停止非法贸易行为,还有160万个美国汽车零配件业的工作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2.
金名 《中国外资》2003,(12):36-37
<正> 通用汽车公司亚太区总裁汉德森近期表示,在未来的五年内,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 一向出言谨慎的美国汽车业人士做出上述判断,从侧面印证着中国汽车业的非凡前景。而以德国、日本、韩国为代  相似文献   

3.
中美贸易:互补性很强但前景坎坷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美国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从1994年到2001年,中美贸易总额占中国贸易总额的16%,其贸易总额仅次于中日贸易,相当于中国与整个欧洲的贸易总量。在中美贸易关系中,美国巨额对华贸易逆差已经成为两国的一个矛盾。据美国商务部统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与我国必须应对的挑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美国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主要是美国自身的产业结构问题造成的,并且美国实行限制对中国高技术转让的贸易政策,自己封闭了实现贸易平衡的渠道。在WTO机制下,美国一方面坐享贸易自由化的成果,另一方面又不愿其他国家也分得一杯羹;旨在推行世界贸易自由化的世贸组织,也对各国的贸易争端持务实的态度,承认贸易保护在双边和多边谈判中的重要作用,这是美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本质原因。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严重损害了我国的贸易利益,我们必须妥善应对。  相似文献   

5.
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政策审议司司长、著名经济学家克莱门斯·布恩坎普3月24日表示,美国不应把其巨额贸易逆差归咎于中国,而且贸易保护主义并不能解决贸易逆差问题。他说,美国如果真的要担心,就应该担心全球贸易失衡问题,而不是美中双边贸易失衡。美国的贸易失衡显然是一个宏观经济现象,是全球贸易失衡的一部分,通过贸易保护主义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布恩坎普说,几乎所有的世贸组织成员都对美国的“双赤字”现象表示关注,并担心巨额贸易逆差会助长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美贸易逆差责任不在中国  相似文献   

6.
<正>2012年2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行政命令,成立一个跨部委的贸易执法小组,积极打击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不公平的贸易做法。批评人士认为,这是受选举政治驱使的举动。白宫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个叫做"跨部门贸易执法中心"的机  相似文献   

7.
陈支农 《新理财》2011,(11):26-27
尽管赢得了一部分贸易保护主义者的喝彩,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的《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仍然理所当然地在国内外激起了反对声浪。且不提今日之中国早已不是1934年美国实施《购银法案》时的中华民国,中美综合国力对比及其变动趋势正在削减美国强制施行这份法案的能力;且不提这份法案一旦付诸实施将对中美经贸、乃至全球贸易体系和全球金融市场产生核武器般的冲击,以至祸及美国自身;仅仅从美国自身的立场看,这个法案也很有些  相似文献   

8.
尽管赢得了一部分贸易保护主义者的喝彩,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的《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仍然理所当然地在国内外激起了反对声浪。且不提今日之中国早已不是1934年美国实施《购银法案》时的中华民国,中美综合国力对比及其变动趋势正在削减美国强制施行这份法案的能力;且不提这份法案一旦付诸实施将对中美经贸、乃至全球贸易体系和全球金融市场产生核武器般的冲击,以至祸及美国自身;仅仅从美国自身的立场看,这个法案也很有些  相似文献   

9.
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讨论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时,应强调的是,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它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通常我们说到影响,往往是说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些负面影响。正如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认为的那样,影响的渠道有两个,一是贸易渠道,一是资金渠道。在贸易渠道方面,美国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贸易市场,美国经济  相似文献   

10.
任清 《中国外汇》2018,(20):42-44
为避免美国制裁风险,中国企业应慎重开展与伊朗石油能源业、汽车业等关键领域有关的贸易和投资活动,并建立客户筛查系统,避免与“特别指定国民”等高风险客户进行交易。  相似文献   

11.
《理财》2009,(6)
全球汽车业动荡的年代,拥有80年历史的克莱斯勒成为第一个倒下的巨头。美国时间4月3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克莱斯勒正式破产。据报道,在美国街头。拉来10个人就“是否该让克莱斯勒破产”的问题举手表决,至少有7个人会投赞成票。一位美国汽车企业高管认为,克莱斯勒的衰落是市场的必然,也是美国汽车业整体衰落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2.
在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国货币政策冲击主要通过贸易和金融渠道对其他国家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作为国际贸易不可或缺的融资支持工具,贸易融资同样以美元为主导,其规模的变动将会影响美国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本文构建包含金融摩擦的IS-LM-BP模型,分析贸易融资影响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理论机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贸易融资的作用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表明,美元主导的贸易融资的引入会强化美国货币政策贸易渠道、金融渠道的作用效果,即会放大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国际溢出效应。实证研究发现,在宏观层面,美国加息将抑制中国产出,推升中国通胀水平,考虑贸易融资后其对中国产出和通胀的影响将分别放大15%和11%,溢出的传导速度也将显著加快;在微观层面,美联储加息将显著抑制中国企业出口规模,降低企业投资和商业银行信贷供给,贸易融资的引入同样会强化美联储加息的溢出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积极推动本币优先的贸易融资有利于缓解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外汇》2014,(20):14-14
中美之间的经济和股市将越发不同步。中国不会成为美国政策外溢的殉葬品,如果中国自身的宏观和改革政策应对得当的话。 让我们回顾20年前的美国,80年代的美国经济,经历了艰难的保罗·沃尔克时期:1984~1988年,短短五年,美国就从全球最大的债权国沦落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  相似文献   

14.
马丽 《金卡工程》2010,14(9):195-196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2009年9月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案作为奥巴马时代中美贸易第一案,对中国轮胎产业以及中美贸易关系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也标志着贸易保护主义的进一步抬头。无论是针对中国产品实施的特保机制本身,还是美国在特保调查的过程都存在不合理性。中国应依据WTO相关规则深入分析本案,进一步探究中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国际资本链条脆弱但不会断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说,现在美国国债的60%以上控制在国外(主要在亚洲国家),到2004年9月30日,外国持有美国的国债已经为1.79万亿美元。《IMF2004年金融稳定报告》统计,2003年美国用了全球资本项、贸易项盈余的71%,这是一个比较脆弱的链条。因为美国的贸易和财政赤字一共是10297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金融》2012,(12):6-6
美联社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过去五年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的国家数目已经远远超过与美国建立贸易关系的国家数量,单从拥有的贸易伙伴国数量方面衡量,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好比小孩子"玩家家",一会儿热得火山上坐,一会儿冷得冰床上卧.中美贸易也是这样,风云变幻,乍晴还阴.最近由于美国对钢铁产品通过总统命令增收额外关税,对农产品通过立法在未来数年扩大和提高补贴程度,使两国贸易引发了摩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对中美贸易关系有什么影响?我们特邀请了本刊驻美国联络处的王一江教授、博士撰文回答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唐学鹏 《中国外资》2009,(23):13-13
全世界对中国的贸易保护的确不断加强,不论是美国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断扩大了对中国产品的限制,而且这种整体的力度已经超过了中国入世之后的任何年份。简单地说,目前不存在世界性的贸易保护,只存在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其经济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的扩张和崛起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考察了美国贸易政策在其历史上不同时期所表现出来的特征,研究了从殖民地到独立战争时期、到南北战争时期、一直到罗斯福新政前期等近代工业化背景下的美国贸易政策的发展;阐述了20世纪大危机至20世纪60年代期间贸易政策的调整;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贸易政策的变革与公平贸易的主导;论述了进入21世纪和金融危机后美国的贸易政策.同时,文章最后探析了美国贸易政策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媒体观点     
《黑龙江金融》2011,(4):10-10
韩国《朝鲜日报》:中国正在为“后美国时代”做准备 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下降后,中国的下一步行动备受关注。对于深受债务之苦的美国来说,迫切需要中国的帮助。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如果中国不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美国经济就有可能走下坡路。但中国也不能轻易抛售美国国债。因为如果抛售美国国债,美国国债的价格和美元价值就会暴跌,中国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