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8 毫秒
1.
<正> 东西方(本文指经互会欧洲国家与经合组织)这两类制度不同国家的经贸关系,在战后几十年里,时断时续,时起时落。至1985年,东西方贸易额只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总额的3.2%,占经互会欧洲国家的对外贸易总额的24.6%。但随着当今国际政治形势的相对稳定和缓和,世界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加强,以及苏联东欧各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东西方经贸关系,如无意外因素,将会趋向改善和扩大,但在相当一段时期里,仍将是缓慢的和有限度的。东西方经贸关系变化现状  相似文献   

2.
自七十年代初以来,东西方的经济关系以及工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集团和经济的政治化是发展经济关系的两大障碍。西方国家的发展援助目的是创造能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先决条件。东方国家的发展援助特点是只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官方援助;重点放在大型工业工程和基础结构工程上;目的不是提高受援国家的经济力量。世界经济关系将来如何发展,取决于西方国家对挖掘东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潜力所作的贡献。很有可能,发展中国家同东方国家将来会在西方工业市场上进行剧烈竞争。  相似文献   

3.
苏联与东欧国家从六十年代后期起才开始在资本主义国家开办独资或合资企业。至七十年代后期,已形成一股小小的浪潮。西方各国十分注意这种新动向。1983年,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在一个报告中指出这是“近十年来东西方经济关系的一个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社科院亚太所、福建社科院亚太所和江苏社科院世经所联合举办的亚洲“四小”和东盟国家经济调整及前景研讨会,于1990年9月19—22日在福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人参加了会议。现将研讨会的一些观点综述如下。一、亚太经济的宏观环境针对这一问题,与会同志取得了较一致的看法。1、苏东变化的影响。大家认为,由于华沙条约名存实亡,“经互会”已趋于解体,东欧向西方靠拢,东西方的缓和趋势将进一步发展。在此条件下,估计九十年代的亚太地区将进入相对和平的发展时期。目前,军备竞赛已让位于经济竞争,综合国力日益突出。美国的主要威胁已不是苏联,主要是日本的经济威胁。总之,东西方缓和化,打破了战后的“冷战”体制,促成美国和平“红利”增加,使之增加了对外经济合作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苏东国家的开放政策及对亚太地区关注程度的提高,使国际资本流向发生了变化。亚太一些国家和地区要发展外向型经济,将遇到苏东国家吸收外资的强力挑战。  相似文献   

5.
万光 《亚太经济》1991,(1):20-22,26
本文准备从政治和经济相结合的角度,来探讨开展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几个有关问题。 前所未有的有利形势 (一) 随着东西方军事对抗和国际局势趋向缓和,东北亚局势也逐步缓和,各方关系都在朝着改善的方向发展。美苏关系缓和,它们在东北亚和亚太地区的军事对抗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我国对外经济关系和对外学术交流不断发展,西方国家的经济思潮逐渐引起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重视。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当代西方经济思潮,已成为大家所关心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使广大读者对当代西方经济思潮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正> 德国的统一标志着其经济实力将更加雄厚,国际政治地位将大大提高。德国将在欧洲扮演什么角色,对欧洲的格局和经济将有何影响,这是世人所关心的问题。本文拟对此作粗浅探讨。第一,德国统一后,经济实力将会增强,并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联邦德国原是西方经济三强之一,为西欧之最。东德原是东欧经济最发达国家。东西德经济虽有差距,但两个德国统一之后,意味着将东西方两个经济强国合而为一,其经济实力自然增强,确实足以令欧洲国家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不安。按1988年统计数,东、西德国民生产总值相加约为2.4万亿马克,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3987美元,亦可名列世界前茅;贸易出口达3541亿美元,为世界头号出口大国;贸易顺差为739亿美元,仅次于日本的775亿美元。若以综合国力比较观察,以美国为100,1989年联邦德国为37.7,1990年德  相似文献   

8.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7):F0002-F0002
宋魁:1947年生,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东北亚经济合作软基础结构委员会中国委员、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专家、黑龙江省边疆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东北亚经济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东北亚经济与中俄经济贸易关系。已发表科研成果200多万字,主编和合作出版专著18部,主持国家和省、市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译文100余篇,在国家一级报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相似文献   

9.
阿岩 《开发研究》1989,(4):6-10
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关系的讨论,在国家放弃经济平衡发展原则,采取有倾向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之后,成为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一个热门话题。因为,这不仅是国家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而且是地区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这一客观事实要求人们依据转变中的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来研究问题,寻求现阶段我国体制转轨时期新的地区协调和制衡机制。本文拟将资源配置和利益配置从认识上分开,来研究变革中两者之间的协调与相互影响,更好地把握地区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过程。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在全球的盛行已经使得二次大战前由资本主义国家创立并独有的这一国际企业组织经营形式开始为第三世界、苏联、东欧与中国等不同经济水平,不同经济制度的世界各国所采纳。这不仅是战后世界经济中,南北经济、东西方经济联系加强的一个表现,更是经济生活国际沦趋势的一个标志。社会主义国家利用跨国公司这一对外直接投资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合理利用资金、资源、人才和技术的相对优势,开拓海外市场,增强 了在竞争与合作日益加强的世界经济总格局下,社会主义经济的生存与发展力量,然而,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兴办跨国公司毕竟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因而,无论在对它的理论认识方面还是实际经营管理方面都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拟就社会主义跨国公司的经济属性、经济行为及其组织管理问题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一、1995年西方经济有惊无险 1995年,西方经济险象丛生,上半年主要经济强国连续出现经济衰退的警讯。由于美日德等联手干预汇率市场,并取得成效,美元止跌回升,投资人信心由弱转强,加之各国普遍降低利率和实施紧急刺激措施,使下半年西方经济形势又呈现反弹趋势。估计西方国家全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2.5%,低于1994年的3.1%。其主要原因,一是采取紧缩货币政策,造成需求萎缩;二是需求减弱导致库存增加;三是汇率波动,影响一些国家的出口。  相似文献   

12.
东盟国家经济2000年回顾与2001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宁 《亚太经济》2001,(1):8-9,54
本文分析了盟东国家2000年经济复苏中的特点,并说明了面临的问题和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七十年代以来,苏联同西欧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由于苏联经济发展速度的减慢和西欧国家持续的经济危机,以及整个西方世界经济危机对西欧地区造成的影响,使苏联同西欧的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的阶段。一、苏联同西欧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七十年代,东西方推行“缓和”政策以来,为了适应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7月1日华沙条约解体,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标志着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立和华约与北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结束,也标志着二战后产生的冷战正式结束。
  然而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群,各种利益集团各种信仰各种宗教,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各种形式产生的国家领导人,因他们之间的价值取向不同加上历史遗留的问题和社会不民主、不自由、不平等现象的存在,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产生了各种矛盾冲突甚至是战争。世界格局发生了新变化,南北方的发展问题让位给经济全球化的问题,东西方的和平问题让位给反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 外债过多不仅是导致80年代东欧国家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目前东欧国家经济改革的严重障碍。70年代以前,东欧国家在借债方面执行了谨慎的贷款政策,在对外经济贸易合作方面,侧重发展经互会内部间的关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往来遵循着进出口平衡的基本原则。因此,直到1970年东欧国家欠西方外债还不足100亿美元。但是到了70年代,东欧国家普遍提出了“开放经济的战略”和“积极贷款的政策”。当时东欧一些国家不从本国的经济状况和偿还能力出发,盲目地大量从西方借债,同时又不能合理使用贷款,因此每况愈下,债务累累。到80年代初,东欧国家欠西方债务达450亿美元,比1970年增加了4.5倍。而80年代以来,由于东欧各国经济普遍困难,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向西方贷款的数  相似文献   

16.
1995年欧洲形势中有4个问题表现比较突出,第一,在整个西方经济“变冷”的背景下,欧洲经济成绩尚可;第二,西欧主要国家继续渐进式地进行重大的政策改革,包括调整国家与公民、国家与企业、公司和工会、对外经济关系以及财政货币政策等;第三,关于欧洲联合,或者说关于欧洲联盟一体化进程的议论增多,怀疑增强;第四,欧洲联盟首次提出了较为明确的对华关系长期政策。在所有上述四个方面中,德国都起着重要的、有时候是相当错综复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反倾销争端中,西方贸易大国在确定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时,采用特殊标准——替代国制度,歧视这些国家,给这些国家的利益造成极大损害。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能提出替代国制度的不合理性这个议题。一、经济可比性原则的问题 美国、加拿大等西方贸易大国在确定非市场经济国家正常价值选择替代国时,大都强调替代国要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当,要“具有经济可比性”。经济可比性主要考虑人均国民生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关于建立包括日本、朝鲜南北双方、中国东北及北部沿海地区,以及苏联的远东地区在内的“东北亚经济圈”的构想成了国际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该经济圈构想实现的条件作一初步探讨。笔者认为,在当今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下,“东北亚经济圈”构想,是切实可行的,它已具备了如下基础和条件。第一,8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因美苏关系的改善而趋缓和,从而,为不同经济制度国家进行经济合作提供了可能,进而,为既包括资本主义制度国家,又包括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在内的“东北亚经济圈”构想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且,东北亚这一地区本身的局势也正朝着和平与稳定的方向发展。首先,敌对长达30多年的中苏两国近年来关系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公共债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panel data模型,以2001~2010年OECD中19个主要国家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第一,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因素是劳动,其次是资本;第二,公共债务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影响,也不存在滞后效应;第三,在西方国家,采用何种政治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显著的,但是,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增长比非欧元区国家低。  相似文献   

20.
【英国《金融时报》2月2日】日本的经济停滞始于资产价格的崩溃,而德国的经济停滞则是由东西德统一而引起。在这两个国家,拙劣的经济政策都导致糟糕的局势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