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帅政 《当代陕西》2007,(9):46-48
编者按: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对此进行深入探索.苏南农村的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村专业合作、富民合作社和劳务合作社等合作组织形式,对于积极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苏南成功经验对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尤其是对我省加快"一村一品"发展步伐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期我们特转载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苏南农村的股份合作社》一文,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苏南、温州模式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史上,有两种经济发展模式曾受到我们的广泛关注、讨论和模仿,即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时至今日,温习这两种经济发展模式仍然是有意义的。一严格地说,苏南模式萌芽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人民公社化过程中,江苏南部地区在集体副业的基础上办起了一批社队企业,为本地农民提供简单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这些“社队企业”就是后来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苏南模式”的主角———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的前身和基础。因此,“苏南模式”最初的含义,是指苏南地区农民集体办工业、发展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的农村经济现象。而在…  相似文献   

3.
在土地流转背景下,苏南地区农民的大规模流动加速了乡村社会的转型,苏南农村社会秩序、农村经济结构、农民的生存状态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一要完善农村土地市场体系,二要健全农民利益保障制度,三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四要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4.
钢花 《北方经济》2006,(12):3-4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而严峻的问题,而提高农民素质技能是中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内容.本文强调农民在中国改革和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突出强调农民素质技能结构是农村经济结构中的首要结构,明确提出"提高农民素质技能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之根本"的论点.这一论点突破了以往从生产力角度,以产业结构或投资结构为核心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的局限,揭示了中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其不在于生产力、资本或资金等物质力的增长,而在于农民素质技能结构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发展集体经济,致富农民,促进农村繁荣,一直是苏南经济最鲜明的特色之一。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传统集体经济也明显显露出一些严重缺陷,特别是这几年乡镇企业全面改革改制以来,有些人甚至认为集体经济已走到了尽头,没有再发展的必要了。事实果真如此吗?读一读这篇章,看一看苏州的实践,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兴利除弊,重塑苏南农村集体经济的地位,势在必行,也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社会也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完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走访苏南、苏中、苏北之后,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提出了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而严峻的问题,而提高农民素质技能是中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内容。本文强调农民在中国改革和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突出强调农民素质技能结构是农村经济结构中的首要结构。明确提出“提高农民素质技能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之根本”的论点。这一论点突破了以往从生产力角度,以产业结构或投资结构为核心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的局限,揭示了中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其不在于生产力、资本或资金等物质力的增长,而在于农民素质技能结构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供销合作社作为中国农村特有的合作经济组织,是连接城乡物资交流、信息传递的重要枢纽,它的特殊性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面对异军突起的各种经济组织,它的特殊性正在慢慢丧失,生命正在一天天萎缩。供销社作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却越来越远离农民,远离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领域,除农资供应外,基本上不能满足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服务需求。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已经成为生产和流通领域的主力军。而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的供销社却一直沿袭着国营商业企业…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在农村建设中对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建设、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问题普遍重视,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农村公共事务方面,例如农村文化建设、环境治理、乡村规划建设、教育以及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等方面却较为薄弱.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失去集体经济的支持而解体。1997年中央提出在农村多数地区建立起各种形式的合作医疗制度,但全国只有18%的行政村实行了合作医疗,只覆盖了农村人口的10%,90%的农民仍要自费看病。截至2003年,79%的农民还是完全自费医疗。作为衡量医疗保障  相似文献   

11.
农村医疗保险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而农村医疗保险的发展速度却十分缓慢,这与农民的需求存在表面上的不一致和实质意义上的不匹配。湘西农村医疗保险业之所以发展速度缓慢,不仅是农民的经济收入偏低、素质低下等原因;同时,保险公司的不作为与乱作为也是束缚其发展的重要原因。规范并简化理赔程序,强化保险公司的诚信意识将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试论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我国政府应该发挥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兰英  罗毅 《乡镇经济》2004,(7):36-37,48
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随农村集体经济的削弱而逐渐萎缩,在国民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却停滞不前,这应该说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制度设计的遗漏和政府干预不当。文章提出在新的经济、制度条件下,要解决农民医疗保障不足的问题,在制度上应该建立符合当今农村实际情况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政府干预方面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加大投资力度以及加快立法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描述农村集体经济概念及特征基础上,指出苏南城郊农村集体经济在城市化过程中承担了较多功能,分析了苏南城郊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和民营化两种改革模式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苏南城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苏南农村实施了工业、农业、农村居民三集中战略,通过该战略有效地推进了农村地区工业集约化、农业规模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的进程。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三集中战略符合产业集群理论、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理论、农业集约化理论的原理,是苏南特定文化、历史、地理条件下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5.
当今时代的中国,虽然全国经济获得极速的发展,国内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国内农业人口仍然占到全国人口总数的63.91%。长久以来农民的生活问题都是政府最为关心的民生大计。在我国,政府经过多年的努力确立了一系列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经济的政策和制度,在这其中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便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国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是惠及我国亿万农民的一项制度。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谈不上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已表明,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角度看苏南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梁 《乡镇经济》2008,24(6):12-14
苏南地区新农村建设颇有成效,表现为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苏南的新农村建设实践表明,实现城乡和谐重在发展农村,而发展农村又重在充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包含两层含义,其一为人力资源存量的充分利用,其二为人力资源品质的不断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要在政府宏观指导和财政支持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利益导向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民的主体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7.
当前,启动农村市场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德阳市1998年1050户农村住户调查资料却显示,农村市场存在着农民无力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对此,有关方面应积极采取措施,设法解决这一矛盾。一、当前农民消费心理一是无力消费。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多年来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在4%左右增长,不少农户基本处于温饱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8.
当代农村文化建设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大力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却忽视文化建设的现象,使得农村经济与农村文化发展失调现象普遍存在,平衡农村经济与文化发展刻不容缓。本文认为应在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农民;转变思想认识,增强立体意识;优化农村文化队伍配置三个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9.
温饱解决了,农民却困惑了:下一步的发展源泉在哪?为何我们一年到头辛苦却活得不如城里人滋润?为何城市修座花园容易,农村却修条马路都困难?国家财政部长掷地有声:只有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全国人民实现小康才不是一句空话。[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段学慧 《特区经济》2006,(5):123-124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应当遵循保护农业、农村经济,进而保障农民的逻辑。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制度化的保障,具有社会保障的功能和性质,应当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农村社会保障的建立,应当首先在全国开展农业保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根据各地经济状况分类分步实施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