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有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它已成了当前理论部门和实际工作部门研究的热点,并从不同的角度在理论和对策上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文主要从经济环境的变动从而引起企业内部一系列条件变化来研究国营大中型企业所有制改革的长期性和阶段性。对搞活企业的回顾资源占用最大化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主要特点。三中全会前,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是由国家直接管理和控制的,企业领导人由国家  相似文献   

2.
(一)方向1956年工资改革以后,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演变定型的那套工资制度,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即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针对这个根本弊病,我国企业第三次工资改革,从广义来说,无论是1979年开始的工资的一个局部,即奖金制度的改革,还是1984年开始的工资制度全盘改革的试点,改革一直是把工资分配分解为国家对企业(劳动者集体)和企业对职工个人两个层次来进行的。就国家对企业这个分配层次来说。  相似文献   

3.
农垦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抓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深化改革的方向.深化企业改革,其中最根本的一点是国有经济如何与市场经济实现有效的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涉及到农场许多企业自身问题.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农场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依据政府的行政指令和计划来安排,没有经营自主权,也不承担盈亏责任,造成有些企业长期靠贷款过日子,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缺乏活力,国有经济整体效益受到影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使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深化改革要着重抓住政企分开,加强企业管理,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三个中心环节,推进配套改革,为农场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创造条件.1)、明确投资主体 理顺产权关系.  相似文献   

4.
公司化是改造国自企业产权关系的好形式国家体政委副主任高尚全认为,公司化是改造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的好形式。公司体制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制度的主要法律形式,它按照公司法原则设立和运行。国有企业按公司体制改造后,与全民所有制企业有所不同:一是国家由承担无限责...  相似文献   

5.
经过几年来的改革实践,企业的活力有所增强,但还很不够,特别是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并没有真正活起来,尤其是在目前企业与国家分配形式过程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确定下来之后,用什么办法把承包指标落到实处,切实调动大中型企业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变经营者一个积极性为生产、经营者两个积极性,已成为摆在每个经营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认为落实企业内部承包责任制是搞活企业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6.
<正> 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始终面临着两大课题:一是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即所有制社会结构的多元化问题;二是全民所有制内部权利结构调整即在产权关系上改善国家与企业的关系问题。在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的理论探讨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多样化的观点已经被普遍接受,争论的焦点在于全民所有制或国家所有制的改革。国有制的改革,不仅是一个非常复杂、敏感的问题,而且是关系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国有制企业改革的最初思路是:通过国家放权让利,促使企业成为责、权、利相统一的经济实体。在放权于企业、工业经济责任制和“利改税”等一系列措施以后,企业有了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和部分独立的经济利益。但是,放权让利既没有使企业完全摆脱行政机关附属物的地位,也没有调动起企业追求长期利益的积极性,反而激化了国家与企业之间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对企业实行责权利三结合,这应该说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构想,但问题是这个构想却没有建立在有制度保证的坚实的  相似文献   

7.
戚金文 《发展》2003,(9):54-55
企业产权制度是国企制度变革的核心。转型时期,我国国企改革基于企业财产终极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希冀国企依赖法人财产权利的独立行使而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与承担民事权利及责任的民事主体,并期望依靠产权市场流通机制的调节实现国企产权结构的优化。改革路径并未偏离理论教义,但改革实际成效却与理论预期相悖,国企产权制度的深层问题依然并未得到有效解决。现代企业制度存在的问题1.产权关系模糊,产权边界不清国企资产名义上全民所有而理应全民负责,实则政府代表全民长期采取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的方式对国有企业资产…  相似文献   

8.
江国英 《特区经济》1992,(4):37-37,39
<正> 国营企业股份化涉及规范企业产权问题,会计工作既以产权为核心,会计准则必然提出“资本三原则”等问题。一、产权关系影响会计准则传统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以产品经济模式运行,因而会计制度即以计算劳动耗费为中心,算出企业的产值,继而就是执行财务监督,保护国家财产问题。由于企业产权主体缺位,所有权与经营权界定不清,会计保护国家财产的职能显得比较抽象。贯彻承包经营责任制后,迫使企业重视成本核算,因而提高了经济效益。但由于承包制只能在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上变动,解决不了资源在社会范围内的有效配置问题,因此会计无  相似文献   

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社会生产关系尤其是所有制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表现出由国有国营企业向私营民营企业转变、私有民营大企业内部产权关系向“法人化”演变的当代西方国家企业产权关系变化的两大基本趋势,深入地研究和揭示这种企业产权关系变化及其特点,对我们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征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这方面,赵凤彬、扬惠昶两教授通过对英、日、德、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改革及其私有企业产权制度变化过程的调查,在系统地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悉习研究,形成了《西方国家企业产权关系的演变》(以下简称《演变》,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这部开拓性的力作。  相似文献   

10.
今年,企业要全面实行第二步利改税。这样,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国家对企业的分配关系可确保基本稳定,从而比较妥善地克服了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弊病。在解决了通常称之谓"两级分配"中的第一层次的分配问题以后,第二层次的分配,即企业内部的合理分配就成为改革中非常突出的课题了。企业改革内部的分配结构,不论实行何种形式,其指导思想必须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经济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产权关系,产权关系不明确。就必然引起其它经济关系的紊乱,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我国要在“七五”计划期间大体形成新的经济体制的框架,使经济运行走上新体制的道路,就必须深化企业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产权模糊”问题。一、明确企业产权关系,承认资本收益,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商品经济的特点,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联系要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在商品经济中,社会资源和劳动产品都通过市场进行分配。如果商品的所有权关系不明确,那么交换就失去了法律的依据。如果交换中不遵循价值规律的要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的经济活动是由许许多多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组成的,企业充满活力,国民经济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企业缺乏活力,国民经济就难于发展,更谈不上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秩序。而企业分配问题则是影响企业活力的重要因素。企业的分配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二是企业和职工之间以及企业内部职工之间的分配关系。如何正确地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创造出适  相似文献   

13.
全民所有制经济所采取的国家所有制形式已不适合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它已成为全民所有制企业一系列改革难以进一步深化的严重阻碍。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国家代表全民对全民财产行使所有权即采取国家所有制形式,并采取统收统支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俞新 《江苏改革》2001,(6):23-24
市场经济要求各种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并按市场规律进行优化配置,劳动力作为最重要的资源也要“能进能出”,但是旧体制下形成的固定用工制度,虽然经过八十年代中期的改革,仍然没有解决问题,把固定工改为无固定期限的合同制工人,也就是改了一下“包装”,实质未变,企业产权制度变了,但原有企业职工包括他们的就业和分配观念都继承下来了,现在提出两“了断”,在产权关系明晰,清算了断的同时,职工原来的劳动关系也要转换,通过转换重新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劳动用工机制,在转换劳动关系的同时要对职工过去工作年限中的贡献作适当补偿,现在看来,这个问题也是绕不开、拖不过的,必须抓紧改,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实事求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进行梳理,有的职工已经重新就业了,就要终止原有的合同,转移劳动关系;有的是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就业的,本来就是有固定期限的合同制职工只要按合同办就可以了,对于那些无固定期限的职工,大多数工作年限长,年龄也较大,有的可以办理提前退养,由原企业主管部门或社区托管中心托管起;职工终止或转换劳动关系后,需要对过去工作年限合理补偿,所有转移、转换劳动关系的,都应续接劳动保险,维护劳动的合法权益,总之,要从实际出发合理支付改革成本,使原来按所有制划分的全民、集体固定工,转换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以合同契约为基础的不分所有制的新的劳动合同制职工,从而使职工真正成为最活跃的生产要素,自主择业;使企业自主用工,建立起职工能进能出的灵活的用工机制。  相似文献   

15.
马宗贤 《华东经济管理》1989,(2):100-100,9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了承包责任制,在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过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高效益。但是实践已经初步证明,承包责任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弊端,这些弊端最突出地表现在企业的短期化行为上。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从原则上讲不应存在和出现短期化行为,但恰恰相反,现实的企业经营与生产中不仅存在,而且行为短期化尤为突出,并且成了普遍的社会问题.承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十多年来的企业改革实践来看,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但仍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我们还没有很好地将经营方式的改革与产权改革相结合,至今未能完全解决使企业实现“四自”,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这个根本问题。本文重新分解全民所有制内涵,探求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终极所有权、法人所有权及经营权“三权分离”思路,以真正搞好全民所有制企业。  相似文献   

17.
“政企不分”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一大特征。十几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逐步解决政企不分的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了要认真解决“政企不分”、以政代企的现象。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分析旧体制模式的主要弊端时指出: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  相似文献   

18.
全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百户试点工作于1995年全面展开。一年多来,试点工作已取得了初步进展,并在解决一些难点、重点问题上有所突破。 (一)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认识不断深化 据统计,1995年百户试点企业共举办现代企业制度方面的培训班825期,参加人数达87000余人次。试点中,各省、市、部门和试点企业结合实际学习中央有关文件,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认识不断深化。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机制不  相似文献   

19.
在企业的各项制度改革中,分配制度的改革是职工干部最为普遍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深化企业改革的关键问题。我们石油销售系统经过近两年的改革实践,在分配制度的改革方面已进行了一些探索,如在实行经理负责制的基础上,普遍实行了职务工资、浮动工资、奖励工资,以及下浮工资和奖金捆在一起使用的分配办法。这些改革,对于调动广大干部和职工的积极性无疑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从这些改革的实际效果看还不尽完善。在企业内部,职工之间的分配不公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已成为深化企业改革的难点问题。本文试对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家庭农场:贡献不小 问题不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数以百万计的各类家庭农场已成为农垦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不仅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也推动了农垦农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回顾历史,分析问题,对家庭农场发展和深化农垦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贡献与作用1.历史的回顾。1984年全面推开的兴办职工家庭农场是农垦企业为了解决职工吃企业大锅饭,调动职工生产经营积极性而进行的重要改革。像许多国有企业一样,在土地资源国有化和高度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