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长株潭城市群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文章从空间结构、城镇体系规模和各城市空间联系三个方面对研究区域空间发展展开分析.结果发现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发展存在:①长沙市首位度低;②区域"轴-圈层"辐射力量薄弱;③城镇体系规模分布呈现平衡特征;④城市间空间联系性不强等问题.最后借鉴国内外空间管治研究现状,提出从空间管治理念入手,优化...  相似文献   

2.
城际铁路的建设为两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根据调查郑州到开封交通方式的每一次变化都对两地的旅游业带来重要的影响。而郑开城际铁路的开通不仅带动了沿线旅游景区的发展,也对两地旅游业有着深远的影响,为区域之间同城化,以及资源的整合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利用相关数据分析郑开城际铁路建设的必要性,总结出对沿线各旅游景区的影响,并为郑州、开封两地旅游业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4.
5.
环境友好土地利用是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环境友好的土地利用出发,选择18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建立土地利用环境友好指数综合评价体系,并对2005年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环境友好指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区域差异较大,长沙市环境友好指数最高,其次为株洲市,再次为湘潭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针对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需要提出了土地环境友好型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环境友好土地利用是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从环境友好的土地利用出发,选择18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建立土地利用环境友好指数综合评价体系,并对2005年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环境友好指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区域差异较大,长沙市环境友好指数最高,其次为株洲市,再次为湘潭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针对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需要提出了土地环境友好型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城际交通发展对京津冀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本文运用考虑交通因素的引力模型,计算京津冀城市群间经济联系强度,并与不考虑交通因素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比。结果表明:除秦皇岛、邯郸外大部分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强度有较大幅度增长,北京、天津仍是京津冀城市体系中的核心城市;考虑交通因素后,各组团之间经济联系强度增长幅度比不考虑交通因素时大幅增加,这是由于城际铁路的快速发展减少了要素流动的时间成本,缩短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使京津冀城市联系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两型社会"的内涵及对城市群空间配置的影响,从空间总体方略上探索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转型和创新,就其产业空间、环境空间、新农村的建设及区域一体化等方面提出一些构想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集对分析法的长株潭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长株潭城市群“两型”发展模式,评价其资源环境承载力对其生态型城市群建设、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结合研究区2001-2009年有关统计资料,从社会经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3个方面构建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法对研究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8年,长株潭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2000-2002年的快速增长阶段,2002-2006年的波动后的缓慢增长阶段及2006-2008年的持续性快速增长阶段,并与社会经济子系统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基于评价结果,就长株潭城市群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优化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分析近20年桂林市空间扩张规模、形态及协同性分异特征及驱动因子,探索市域城镇化空间扩张地域分异规律及协调机理。研究方法:基于城镇体系和空间结构均衡理论,以空间扩张及其协同性指数为数据驱动,用地统计分析、空间插值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开展研究。研究结果:(1) 近20年桂林市城镇体系空间扩张及形态扩大呈增长趋势,渐趋形态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空间一体化驱动的点—轴聚集模式,城镇化时空扩张差异不断扩大,空间极化作用不断增强。(2) 大部分城镇人口、经济、社会扩张快于土地扩张,城镇化空间承载力及溢出效益不断提高,但增势趋于减弱;城镇化扩张强度与协同性分布普遍不一致,中心城市对协同性的极化效益不显著。(3) 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二产业占比三个因素是空间扩张分异的主要驱动,各因子对空间分异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都趋于增强,其变化具有空间集聚特征。研究结论:城镇化空间扩张是推进区域要素流动、资源配置及其协调性的重要动因,统筹城乡发展和共同富裕需要均衡协调空间扩张的规模、形态及其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省直管县改革成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热点话题。河南自2014年实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以来,10个试点县(市)呈现出快速发展、健康发展的好势头,近几年各项经济指标高于全省增速,排头兵的作用逐步显现。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通过构建城镇中心性强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128个县市的中心性强度进行计算排名,构建河南省城镇等级层次结构,从市县两级对河南省城镇体系结构进行评析,评价河南省直管县分布的科学性,对河南省直管县未来发展规划提出建议。通过对比2010年与2015年的分值、排名、等级层次结构变化发现郑州市没有很好地发挥带头作用,除了与洛阳的协同发展,应尽快寻找第二副中心城市;省直管县的分布较为合理,对县级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生活确实有促进作用,可以扩大省直管县范围,加强县级城市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对外交通中,铁路是发展较早的交通运输方式。本文以新疆的铁路交通网络为依据,以道路密度为指标,利用Arc GIS的叠加分析和空间分析功能,研究新疆铁路交通网络的空间分异,并分析新疆各区域人口、生产总值差异与铁路密度差异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新疆铁路密度差异显著,大体呈现"南北低中部高"的趋势;(2)新疆各地区铁路密度与人口分布、生产总值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哈长城市群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和经济潜力两种指标来构建可达性,对哈长城市群城市高铁开通前后的可达性变化及空间分异规律进行研究,利用ArcGIS分析高铁开通前后对城市可达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开通运营后哈长城市群内城市的可达性整体上提高,但是可达性提高表现出空间分异性。没有通高铁的城市可达性改善较弱,而中心城市可达性的提高没有边缘城市明显,但中心城市对边缘城市仍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城市经济实力与地理位置影响高铁通行前后可达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识别京津冀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梯度下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对于优化国土空间资源配置和实现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ArcGIS空间分析,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中低发展水平区域的城镇空间持续扩张,农业空间连续收缩;高发展水平区域的农业空间持续减少,城镇空间在2010年之后出现负增长。中高发展水平区域的生态空间在2010年之后开始正向增加。(2)国土空间结构转化的共同特征是农业生产空间向农村生活空间和城镇空间的流入,不同之处在于低发展水平区域的水域生态空间流出多于流入,在中高发展水平区域则相反。(3)城镇、农业和生态空间的分布均为东北—西南方向,但三者空间重心的移动方向各不相同。城镇空间的核密度测算高值由中部向多核扩散转变,农业空间核密度测算值呈现“一横一纵”两条高密度带,生态空间核密度测算高值主要分布在冀北和冀西南。(4)人均GDP和公路里程是国土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影响强度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存在明显的差异。研究结论:京津冀应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结合空间规划目标,对国土空间分类管理;重视经济发展和交通设施对国土空间格局的影响,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探究铁路网络联系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为依托铁路交通发展促进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空间面板模型。研究结果:(1)长三角城市铁路联系强度和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均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2)铁路联系强度的提高促进了本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升,与综合铁路联系相比,高铁联系对本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3)铁路联系的加强促进了本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升和创新产出的增长,进而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产生影响。高铁联系在促进本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升和创新产出增长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4)城市对外铁路联系强度的提高产生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抑制了邻近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升。研究结论:应充分发挥铁路建设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创新方面的作用,依托铁路网络加强区域内经济技术合作、发挥各城市比较优势,以推动区域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整体性提升。  相似文献   

16.
针对县域经济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基于滇中城市群2003—2012年县域人均GDP数据,采用结合时空尺度的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研究方法,对于县域经济发展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滇中城市群县域经济在全局和局部空间上都表现为较强的正相关性质,县域经济在时空上的联系日益密切,但中心城市的经济集聚和扩散辐射效应较弱,经济欠发达的县域单元数量仍比较多。该方法能够为滇中城市群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参考,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修正的基础上,计算分析了长株潭地区2000年和2010年的生态服务价值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城镇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过去10年,城镇用地增加了14.27%,林地面积大量减少;②生态服务价值减少29.8亿元,减少超过5%,林地的锐减是其生态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因素;③单项生态服务价值中废物处理与食物生产服务价值在增加,其他各单项价值均减少;④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在空间上呈东南-西北带状分布,生态服务价值剧烈减少的区域包括长沙市辖区以及株洲市辖区,增加的区域仅有株洲的炎陵县;⑤城镇化与生态服务价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杨莉莉  王健  吴群 《中国土地科学》2023,37(12):104-114
研究目的:考察工业用地空间错配对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为从土地资源配置视角深化产业分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动态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样本考察期内,长三角地区工业用地空间错配有所改善,中心城市总体呈短缺型错配,外围城市总体呈过剩型错配。(2)工业用地空间错配对产业分工具有显著且稳健的负面影响。(3)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工业用地空间错配对产业分工的负面影响呈现中心城市>外围城市>城市群总体;时间异质性分析表明,随着2016年长三角地区土地约束加码,工业用地空间错配对产业分工的负面影响增强。(4)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工业用地空间错配促进了产业由中心城市向外围城市转移,但中心城市高端制造业流失和外围城市承接产业同质化,抑制了产业分工深化。研究结论:稳步推进工业用地空间错配的纠偏和制定科学的产业转移规划,是深化城市群产业分工、推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进程中,受经济衰退、全球化、产业结构变化、郊区化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欧美发达国家很多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收缩,而中国不少城市近年来也出现了收缩迹象。选取2008—2017年10年的数据,对关中平原城市群91个区县的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就业人口、人均GDP和常住户籍人口比进行计算,发现分别有35.16%、41.75%、47.25%、8.79%、46.15%的区县出现不同程度收缩,综合各测度结果后共有38个区县出现收缩,占比达42.22%,且大部分集中于西安市周围。同时,对比国务院公布的资源型城市名单中,发现有63.64%的资源型城市出现较大程度的收缩。研究结果有助于初步了解关中平原城市群整体收缩格局,对于城市规划以及产业结构等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以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所以城镇的经济要想得到发展,必须先要使道路通畅。为此,我们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