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金融体制的改革,要围绕着增加储蓄、改进服务、合理使用资金三个方面来进行。国家把增加储蓄提到体制改革的高度,说明储蓄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提高了,改革给储蓄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一) 必须提高对储蓄在国民经济中作用的认识。近几年来,各级银行的储蓄工作已有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民经济的部门杠杆率及负面冲击在部门间的传染路径对我国宏观金融系统稳定和去杠杆政策的制定及执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既往研究由于忽视部门储蓄的内生再平衡机制,可能高估部门杠杆导致的总体风险传染性。本文基于宏观金融网络分析框架,首次通过构建传染乘数,在部门储蓄终止损失传染的模式下测度了我国宏观金融系统的传染性,并进而量化模拟了去杠杆与系统传染性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发现,传染乘数由冲击的平衡效应和反弹效应构成,部门去杠杆可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效应降低系统传染性。量化模拟结果表明,国外、住户和金融机构部门的去杠杆能显著减小源自其部门内部负面冲击的传染乘数,而政府与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去杠杆效果较弱;多部门杠杆率联动下非金融企业部门大幅度去杠杆能有效降低我国宏观金融系统传染性。  相似文献   

3.
税收与国民储蓄间的关系表现在税收对储蓄的动员性上。所得税和财产税抑制储蓄,商品税则有可能相对提高国民储蓄倾向。当前,我国受税制安排的特殊性、收入分配的非公平性及特殊国情的影响,税收制度与国民储蓄间的关系具有某种特性。这种特性表明,在我国税制改革中税制的设计既要保证国民储蓄的合理增长,又要兼顾公平,从而使我国国民经济在适度储蓄规模的基础上得以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居民储蓄的持续增长一直是我国经济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居民储蓄增长的原因,许多人都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解释。本文试图从预防性储蓄理论出发,联系我国社会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和变革来解释这一问题。该理论认为储蓄的主要动机是预防意外事件,当人们预期未来收入不确定时,就会进行预防性储蓄。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居民预期未来收入不确定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吴艳 《西安金融》2007,(12):37-38
本文首先提出了影响我国储蓄增长的三个因素,即租金效应、实际存款利率和居民收入,接着针对我国储蓄的利率与收入效应进行了检验,得出居民收入增长对我国储蓄的影响作用明显,而利率效应始终处于不显著的地位。针对检验结果.提出扩大居民消费倾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及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标准的发展经济学教科书中,一般都将I—S缺口作为判断储蓄缺口是否存在的依据。本文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对此提出疑义,认为此标准与较早对储蓄缺口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先行者罗森斯坦——罗丹的解释不符。按照对储蓄含义的剖析,在资本自由流动的今天,I-S缺口并不能完全反映一国真实的储蓄供求状况,而中国在此基础上所兼有的巨额存差和银行呆坏帐则表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约束条件已经由储蓄不足演变为储蓄过剩。  相似文献   

7.
王晖 《中国金融》1999,(12):32-32,34
储蓄作为居民与金融机构间的一种信用形式,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也是银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之一,在国家宏观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储蓄行为的产生是储蓄心理活动的结果,储蓄心理是人们储蓄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的总称,包括在储蓄活动中产生的储蓄需要、储蓄动机、储蓄决策、储蓄行为等。研究储蓄动机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促进储蓄行为,通过对储蓄动机和行为进行研究,可以掌握人们的储蓄心态和行为规律,搞好储蓄服务工作,为金融机构和整个国民经济部门改善储蓄营运提供一条新思路。作为一种自觉、自愿、独立决策的有目的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储蓄管理的稳定性和增长性原则在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环境下,储蓄管理工作总的原则是什么?我认为应当是保证储蓄的稳定性和增长性。为什么是这样呢? 可以说,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起飞的初步阶段,需要建设的项目很多而资金短缺。资金从何而来?除了依靠多种形式争取外资外,积累资金来源的重点是在国内,储蓄便成为我国筹集建设资金的重要形式。储蓄对我国经济发展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占信贷资金增加额的比重逐年增加,已达70%以上,储蓄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信贷资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银行储蓄和居民的消费水平有了较快的增长和提高。与此同时,社会经济不协调的现象也通过储蓄与消费的戏剧性变化而表现出来。储蓄与消费的突升突降同国民经济的忽冷解热呈现出对称性发展,并不断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迫使我们不能不进行认真的反思,以便尽快地步出这一怪圈。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金融》1989,(8):10-12
长期以来,我国的储蓄工作一直受到普遍的重视。解放初期,储蓄作为稳定物价、稳定市场的手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发展到今天,数以万计的储蓄网点遍布城乡,数以十万计的储蓄工作人员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随着金融事业的发展,储蓄工作的重要作用日益显著。到目前,在银行  相似文献   

11.
谢平 《金融研究》1993,(8):23-27
随着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个人储蓄已成为90年代我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由此个人储蓄行为构成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储蓄行为实际上包括两方面,一是总量问题,即个人储蓄率,二是对储蓄结构的安排,即个人金融资产结构,这种结构安排一方面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反作用于货币政策。一、个人收入与储蓄总量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部分,就形成储蓄。储蓄分为实物储蓄和金融性储蓄,中国经济改革14年来,  相似文献   

12.
戴根有、陈仕强同志的文章剖析了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居民家庭储蓄的增长情况和结构变化,阐述了居民储蓄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上升和积极作用,指出今年以来储蓄增长疲软的原因,提出了大力发展储蓄的对策,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储蓄向投资转化是金融体系最基本的功能。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论证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在储蓄投资转化过程中是竞争又合作的动态互补关系,接着以灰色关联度的数量方法论证我国目前正处于金融体系历史演变阶段中的弱市场导向阶段,信贷市场仍然在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过程中占主体地位,以股市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对储蓄投资转化率的影响较小,但已呈现出向上发展的态势。我国应在加大银行部门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并从法律政策、政府监管等方面进行完善,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建立适合中国自身特点的金融结构。  相似文献   

14.
回顾'七五'期间我国居民储蓄发展的变化特点,探索建立和完善适应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居民储蓄动员机制,对于'八五'期间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一、'七五'期间我国居民储蓄发展的几个变化特点'七五'期间,我国居民储蓄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城乡储蓄存款余额从1985年末的1622.6亿元,上升到1990年末的7034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4.1%,是建国以来增长率最高的一段时期。由于这一时期居民货币收入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15.
一、居民储蓄的规模及分布居民储蓄是指居民取得的可支配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余额。我国的居民储蓄主要形成储蓄存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迅猛增长,截止到1997年6月底,储蓄存款总额已达42771.2亿元,但是由表可看出,我国1996年城镇居民储蓄...  相似文献   

16.
储蓄向投资转化是金融体系最基本的功能.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论证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在储蓄投资转化过程中是竞争又合作的动态互补关系,接着以灰色关联度的数量方法论证我国目前正处于金融体系历史演变阶段中的弱市场导向阶段,信贷市场仍然在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过程中占主体地位,以股市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对储蓄投资转化率的影响较小,但已呈现出向上发展的态势.我国应在加大银行部门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并从法律政策、政府监管等方面进行完善,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建立适合中国自身特点的金融结构.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储蓄率的人口老龄化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这一人口转变会对社会、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对储蓄的影响非常值得关注,按照一般的经济理论和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前鉴,人口老龄化对储蓄有着较强的消极影响,而我国多年来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目前我国存在的高储蓄率所产生的积极作用,短时间内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的消极作用难以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国民经济恒等式"投资等于储蓄"的理论出发,认为当前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加剧的深层次根源是国民经济长期储蓄、投资与消费三者关系失衡的综合反映。在当前情况下,解决之道是通过"从紧货币政策、宽松信贷政策、稳健财政政策、稳定汇率政策"等手段改变投资长期持续低于储蓄的困境,通过扩大投资来改善就业,提高消费者收入水平,最终实现投资储蓄相平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教育储蓄是国家为了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鼓励城、乡居民为其子女接受非义务教育积蓄资金,而开设的一种特殊储蓄品种。目前教育支出已成为居民的第二大消费热点,所以教育储蓄作为一个新兴的业务种类,有着积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开展教育储蓄对促进教育产业化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及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银行来说也蕴含着无限商机。从长期来看,知识分子是银行的主要信贷、消费群体,银行的这项储蓄业务可培养一批高素质、可信赖的潜在客户,教育储蓄对银行的发展同样具有重大意义。但教育储蓄在开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各金融机构为了自身的利益,忽视教育储蓄业务本身的规定,随意违规扩大业务范围和条件,造成国家税款流失,引发不正当的存款业务竞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地方金融秩序。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发行储蓄国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筹集财政资金,支持国民经济和发展社会事业,储蓄国债的稳定发行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而储蓄国债投资者结构变化是影响我国储蓄国债稳定发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抽样调查江西省7214位投资者,分析影响投资者投资国债的因素。结果表明,投资者的年龄越大,偏好的风险收益等级越高,其投资国债的意愿越强,而投资者的最高学历越高、居住地越不发达、个人年收入越高、家庭年收入越高、家庭净资产越大、家庭可投资流动资产越大,其投资国债的意愿越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