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债券是债券发行人为筹措资金而向债券投资者出具的、并承诺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在西方成熟的资本市场中,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来募集资金已成为企业筹资的主要手段,企业债券的融资额通常是股票市场的3~10倍,有的国家股票发行甚至出现负数,即新发行的股票比不上退市股票的数量,且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越来越大,甚至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2.
发行债券是企业筹资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债券筹资管理也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试就债券发行价格的确定作一深入分析。 一、现行计算公式 式中: n——债券期限; t——付息期数; I——第 t期支付的利息。 该公式可理解为:债券发行价格由债券到期还本面值按市场利率折现的现值与债券各期债息的现值两部分组成。 式中的有关参数除“市场利率”外都是票面上已经标明的,“市场利率”的确定就成为计算的关键。实务中,我国国内的市场利率通常以银行存款利率表示,或以国库券…  相似文献   

3.
刍议中国证券市场上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早在1992年,深圳宝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已发行了中国第一个可转换债券。可是,直至2001年,中国证券市场上的可转换债券仍然是屈指可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投资者对它还不太了解,投资热情不高。而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证监会对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主体规定非常严格,有资格发行的企业非常少。按现行的可转换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可以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只有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重点国有企业,也可以说,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主体只是处于成熟期的企业。但是从可转换债券的本质特征来分析,可转换债券主要适合于成长期的企业。近几…  相似文献   

4.
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应重点关注的四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荣芳 《中国金融》2006,(21):47-48
我国债券市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债券发行量、交易量成倍增长,债券品种日益丰富,多个品种、多类信用发行主体、多种之易工具、多方参与主体的市场格局基本形成。今后债券市场发展应重点关注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关于债券发行价格计量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军  王禾 《上海会计》2000,(7):26-27
对于筹资者来说 ,其债券的发行价格通常是根据其在未来期限内支付给债券投资者的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的。目前 ,债券发行价格的确定 ,根据其利息支付方式的不同 ,分别采用以下计量模型 :(1)利息支付方式为一年付息一次时 ,债券发行价格票面面值(1 市场利率) t(2)利息支付方式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且不计复利时债券发行价格 = 票面面值×票面利率×n 票面面值(1 市场利率)(3)利息支付方式为一年付息两次(即半年付息一次)时债券发行价格票面面值×票面利率÷2(1 市场利率÷2)2票面面值(1 市场利率÷2)2= 2…  相似文献   

6.
政府通胀指数债券作为债券市场的一种债券品种创新,具有能够帮助投资者规避长期国债投资的购买力风险、降低国债发行成本并有利于国债的顺利发行、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有用信息等优势,我国应适时推出通胀指数债券以促进国债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外通胀指数债券的发展、运作机理及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通胀指数债券作为债券市场的一种债券品种创新,具有帮助投资者规避长期国债投资的购买力风险,降低国债发行成本并有利于国债的顺利发行,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有用信息等优势,我国应适时推出通胀指数债券以促进国债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可转换债券因其具有筹资成本低,能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增加企业资本结构,稳定股价等优点,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重要的筹资工具,文章对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证券导刊》2013,(9):62-62
去年以来的债券牛市行情中,信用债成为主力,近期随着可转债市场逐步走强,基金公司加速布局信用债、转债市场。华夏基金日前公告,华夏双债增强债券基金3月6日正式发行(A类代码:000047),该基金80%以上的债券类资产投资于信用债券和可转换债券誊投资者可前往中行、  相似文献   

10.
王丹林 《新理财》2008,(5):37-38
抵押债券仅仅是从担保证券向信用债券过渡的中间步骤。最终,市场的主流依然是信用发行方式。目前,我国债券品种主要是无担保但可享用政府信用的国债、金融债以及三峡债券等少数企业债,和由银行担保的企业债、公司债(未包括短期融资债)。国内债券投资者已习惯在这种信用风险下进行债券投  相似文献   

11.
<正>一、我国企业债券的品种创新(一)现有债券品种企业债券非市场化发行的行政管制严重制约了企业债券品种的创新与发展,债券品种和期限结构较为单一,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这是企业债券市场供给方面的主要问题。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债券产品的金融创新有利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制,重新激发债券市场的活力。2007年以来,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创新产品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波兰与法国的主权绿色债券特征的研究,发现发行人均以绿色用途债券的形式,设定略高于普通债券的利率定价发行主权绿色债券,以吸引绿色偏好和低风险投资者的参与;发行人均以国际资本市场协会的绿色债券原则为标准,对募集资金的使用领域、项目评估与遴选、资金管理和信息披露等进行了规范,并采用第二方意见的形式,验证上述规范是否符合绿色债券原则。上述绿色债券的特征,为我国通过主权绿色债券金融工具实现国家环境治理目标、增强绿色债券市场流动性、培育绿色偏好投资者、丰富绿色项目资金来源和提高绿色项目资金使用效果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企业融资:发行股票还是发行债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认为,企业筹资时应先考虑内部资金,其次是举债,最后才是发行股票。企业债券与股票相比,筹资成本低,可以使企业更多地利用外部资金扩大企业的规模,提高单位股份的净值,而且不会分散企业的控制权和改变公司的管理结构。因此,发行债券比发行股票对企业更具有吸引力,这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上可见一斑。但是,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却存在着严重的“重股票、轻债券”的思想。究其原因,可能是下列因素造成的:(1)企业对股票筹资认识的片面性。股票筹资相对于债券筹资而言,最大的特点就是企业可以永久使用,不需还本付息。而…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介绍了债券预发行交易的内涵和运行规则,并从预发行交易期间界定、预发行市场交易系统与交易主体、预发行市场交易券种和报价方式、预发行市场交易结算交割风险及其控制等几方面提出了在银行间市场推出债券预发行交易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发行体自80年代进入国际市场以来,已陆续有20多家中资机构发行了近150笔外币债券,发债品种包括:全球债券、扬基债券、欧洲债券、亚洲债券、武士债、双币债等等,足迹遍及全球各主要资本市场,已基本培养起一个相对稳定的中国债券投资基础。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债券目前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的影响还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6.
1996年4月8日国务院证监委正式决定在我国进行可转换债券发行试点、1997年3月25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又颁布了《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这对我国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建立我国自己的转债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从我国公司转债发行两种途径的情况比较可发现,境外发行与境内发行在融资规模、转换价格、债券利率和顾及投资者利益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转债发行存在“双重标准”,产生“双重标准”的原因是什么,它对我国转债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下面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国有金融机构注资改革的新模式,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于2010年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了两期人民币债券。汇金债的发行,掀开了我国政府支持机构债券新的一页,它在拓宽汇金公司融资渠道的同时,也进一步创新了市场债券品种,满足了中长期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汇金债的经验也表明,应系统研究我国债券结构,对未来需要开发的债券类型做出制度安排,以利于更多创新债券的出台。  相似文献   

18.
期限偏长是近几年我国内地企业债券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不完善的表现之一。其成因是,企业债券投资项目大都是周期较长的固定资产项目,市场利率的变化对债券发行期限选择的影响微弱,债券投资者结构及其长期投资偏好使企业债券发行的期限设计必然要与之相匹配,以及企业债券发行的多头审批多头监管等。展望企业债券期限结构变化的趋势,主要有,发行制度由审批制向核准制过渡会影响期限选择,企业债券机构投资者结构日趋多元化会促使期限品种选择更趋差异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美国市政债券市场发行规模、投资者和信用评级角度进行分析,然后与国内市政债券发行进行比较,得出我国应从完善法律制度和信用评级体系、统一债券托管结算体系、税收体制改革等方面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管理。  相似文献   

20.
近期A股市场大幅震荡下跌、拖累偏股型基金表现,投资者开始转向低风险的基金品种,加上债券市场收益逐渐回暖,使债券型基金迎来了发行热潮。基金公司也加大创新力度,相继推出了多只结构型的分级债券基金,以满足不同投资者需要。市场上第一只分级债基是2010年9月成立的富国汇利基金,今年以来,已有6只分级债基发行,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