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场协议"后的美元/日元汇率与美日双边贸易失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85年"广场协议"的最主要目标是通过美元对全球主要货币特别是对日元的贬值来缩减美国的贸易逆差。然而,对1985-2006年美元/日元汇率、美日双边贸易差额等数据进行的分析说明,美元/日元汇率变动对美日双边贸易收支变动没有解释能力,美元对日元的贬值没有解决美日之间的贸易失衡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也同样不能解决当代美中之间的贸易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2.
1980年代是美国在传统的贸易政策之外日益重视用货币和金融手段敲打日本的时期。在这一阶段,美国主要借助日元美元委员会、广场协议、贝克-宫泽会谈、卢浮宫协议4个平台和机制,对日本采取双边谈判与多边协调并举、推动日本金融自由化与压迫日元升值并用的策略,在美日货币谈判的阶段性推进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与在国际商品市场上公然"对美说不"不同,日本在对美货币谈判中无一不是以妥协和让步收场。追根溯源,奥秘在于美国塑造并控制着日本活动于其中的安全结构、金融结构、知识结构和贸易结构。从结构性权力的视角反思1980年代的美日货币谈判,对于当下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全面回顾跨境贸易计价货币选择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贸易国利差变量拓展了Goldberg和Tille(2005)模型,并实证分析了1984~2009年日元计价货币选择的影响因素。本文研究发现,出口商倾向于选择利率高、预期将升值的货币作为计价货币。日元持续升值、日本出口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日元计价货币的选择,日美利差的扩大不利于日元计价货币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自去年九月西方五国财政部长和银行行长会议(又称“五国集团”会议)以来,通过西方五国政府的“国际协调和干预”,日元对美元的汇率直接上升。从去年九月的1美元兑240日元猛升到今年6月12日的150日元,上升了38%左右。日本在美国等政府的共同压力下,不得不采取日元升值和“扩大内需”的政策。日元大幅升值将会引起日本国内经济衰退和中小企业大批破产。然而日本政府为什么不惜丧失数百亿美元的债权,不怕因升值引起经济危机?除了考虑到日美经济的相互依赖,避免矛盾加剧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欧元诞生对日元国际货币作用与地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1999年1月1日正式启动的统一的欧洲货币-欧元,预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做重大调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储备多元化和浮动汇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黄金的国际货币职能退化,美元的地位不断被削弱,德国马克,日元的地位不断增强,尤其是1994年以后,日元,德国马克不断升值,美元不断贬值,人们一般认为国际货币体系将由战后美元“一统天下”的时代,逐步走向美元,德国马克,日元共同充当国际货币的“三足鼎立”的时代,但实际上马克和日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并不能与美元相提并论,准确地说应该是“美元一极主导,马克,日元三币共存”的国际货币格局,随着欧元的正式启动,“三币共存”的国际货币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美元的主导地位将被彻底打破,马克将融入欧元,而日元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将居于什么样的地位,也成了人们关心的重要国际金融问题之一,本文拟通过美元,欧元,日元对比分析,对日元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做出客观的估价。  相似文献   

6.
2011年国际汇率变动将主要表现为新兴经济体货币升值,美元、欧元与日元不可能出现某种货币的单边大幅升值或贬值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以消费者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数和出口品价格指数为基础对日元兑美元的购买力平价进行分析,验证了巴拉萨-萨谬尔森效应(B-S效应):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价格差异导致日元兑美元的购买力平价与均衡汇率的结构偏离和日元的长期升值。日元长期升值有国内和国际方面的原因:二元结构、日美经贸关系的扭曲等.日元长期升值导致日本多年的通货紧缩,利率下降,形成当前的流动性陷阱。因此在B-S效应下,政府干预下的日元贬值无助于日本经济,并不能使日本经济最终走出萧条,反而会导致日元长期升值的趋势.进行国内的结构改革,加强与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是日本经济走出萧条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8.
1992年9月,欧洲货币市场发生巨大动荡和骚乱,似乎成了人们的注意焦点。但也不能忽略日元的变动趋向,在1992年8月底,日元对美元已升值5%,对西德马克升值6%;9月30日,日元升到历史上的最高记录,1美元兑118.6日元,而其历史最低点是1982年1美元兑227日元,进入1993年,日元又开始急剧升值,2月下旬,在东京外汇市场上,曾出现了116.3日元兑1美元的最高记录,而在纽约外汇市场上,1美元达到了兑换115.95日元的最高记录。到3~5月份,美元兑日元跌破110,与20世纪70年代比较,已上升了3倍多,那时358日元兑1美  相似文献   

9.
在贸易和金融全球化的推动下,全球经济总体上将保持冷热适度的“黄金状态”。因此,在债券市场稳定之后,投资者将重新开始投资于风险更大的资产。随着美国经济加速增长,美元对主要发达国家货币将全面升值,欧元/美元和英镑/美元汇率都将下跌。短期内日元将继续下跌,但如果日经指数涨势出色,到今年秋季将支撑日元升值。由于旺盛中国经济的推动,澳元、新元和加元将保持坚挺走势,这三种原属于“美元区”的“初级产品货币”日趋成为“人民币区”货币。  相似文献   

10.
美日币值波动新加坡深受其累据新加坡贸易发展局统计资料显示,美元兑新元汇价下跌减少了新加坡的出口收入,而日元对新元的升值却增加了新加坡的进口成本。这两国币值的波动,深深地影响了新加坡的进出口贸易。美国是新加坡第2大出口市场。去年全年新加坡出口至美国的货...  相似文献   

11.
刘锋  张胜荣 《北方经济》2014,(12):65-67
正一、引言2005年7月21日,中央人民银行发布公告:自当日起,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按照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国家和地区构成,参考一揽子货币——美元、欧元、韩元、日元等进行调解,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公告发布当天,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由汇改前的8.27降到了8.11,人民币一天就升值了1.9%,从该天开始人民币对美元就一直处于稳步升值的趋势中。2006年上半年,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跌破8元关口;此后人民币的升值速度更快。2008年4月10日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中间价为6.9920,美  相似文献   

12.
狗年年初,台湾经济面临着糟糕的贸易数字和萧条的境内投资;到了年末,却出现了3年来最强劲的出口增长和制造商宣布的各种工程项目的扩展,尤其在电子和石化工业方面。 GNP增长为6.1%,比前两年稍高,比当局年初的预测高0.2个百分点。令人惊讶的是与日本庞大的贸易赤字有了稍微的缩小,为140亿美元,比1993年减少了2亿美元,是10年来的首次缩减。分析家把这归因于日元的大幅升值(台湾自己的货币目前与美元兑换率为26.3:1,有少许升值)。 另一良好标志是去年台湾出口增长了8.8%,为上年增幅的两倍,使其贸易顺差保持在约77亿美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日本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顺差国。1986年贸易收支顺差达到961.5亿美元,其中对美国贸易顺差为520亿美元。在国际支付中对曰元的需求越来越大,有形成美元、德国马克和日元三足鼎立之势。在这一形势下,其它国家希望兑换这三国的货币,而这三种主要货币将会互相制约。如果出现这种局面,将潜在地改变国际货币体系。有关人士认为,随着日元在亚洲地区贸易和金融活动中使用的增加,一个日元区正在东南亚出现。据日本通产省公布的数字,在1987年时,日本与亚洲地区的贸易往来  相似文献   

14.
在经历"9·11事件"后的短暂升值后,日元呈现持续贬值之势.2001年12月25日,日元跌破130日元兑换1美元的心理底线,成为1998年10月6日以来的新低.后又一度跌破133日元的水平,与2001年初的114日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相比已贬值约17%.日元的急剧贬值,特别是美、日政府对此问题的态度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王润芳 《首都经济》2011,(10):92-92
适当储备避险货币 近几年,外汇市场每年平均波动幅度达到15%,利用非美元货币如欧元、英镑、日元、澳元、瑞士法郎等升值,赚取”汇差”,是炒汇达人的妙招。根据目前市场行情,美元兑日元汇率大起大落,受日元大量回流影响,澳元等高息货币兑日元汇率跌幅也较大。现阶段持有非美元的高息币种是一种投资策略,可起到避险作用,目前最安全的货币是瑞士法郎,瑞郎兑美元已创下新高,已胜过日元和美元这两种传统避险货币。因此,笔者建议投资者可以适量持有瑞士法郎。  相似文献   

16.
以往的经济摩擦问题,日美双方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商品的进出口上,美国压日本开放市场,限制出口,日本则顽强抵抗。自1983年年底以来,双方的争执逐渐集中到日元对美元汇率以及金融资本市场上来。《日本经济新闻》为此发表社论指出;日本与美国的经济摩擦发生了“质变”,已由贸易领域发展到了货币金融领域,1984年春有可能成为日美“金融战”的起点。近两年来,美元在国际市场上步步坚挺,而一度被人称为“硬货币”的日元却疲软不振。日元同美元的汇率从1982年年初的1美元兑219日元下降到1983年10月末的1美元兑232日元。美元的坚挺对美国国内经济回升固然有一定的好处,但使它在外贸上吃亏不少。美元对日元汇率的上升,使美国  相似文献   

17.
《海外经济评论》2008,(13):21-22
[美国《新闻周刊》3月13日]随着美元对欧元和日元的汇率跌至新低,现在已经没人关注人民币。即使那些曾经将陷入困境的美国贸易归罪于中国操纵汇率的美国总统候选人也是如此。但好好看看:几年以来,在西方越来越强烈地要求中国让人民币自由兑换之后,北京终于有所松动。去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7%,今年迄今已.经升值3%。  相似文献   

18.
双周     
寰眼天下·国际人民币国际化将提速伴随着近来人民币升值速度的加快,海外持有人民币的意愿也在加强;全球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速度也给出了较高预期。全球范围看,在未来半年最受贸易企业青睐的五种结算货币将依次为美元、欧元、人民币、英镑和日元。新兴市场对这一趋势的形成起到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2005年我国外汇外债情况 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中趋升,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也有较大升幅 7月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在一次性小幅贬值2%的基础上逐级下跌,到年末收在年内最低价8.0702。全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56%,其中汇改后累计升值0.49%(见图1)。同期,由于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在国际市场上全面回升,人民币对欧元、日元一年来分别录得了17.6%和16.O%的升幅,同时对港币累计升值2.25%。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不大,但人民币对主要贸易伙伴货币的平均升值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20.
近期的国际货币市场动荡不安:美元暴跌,日元升值,许多欧洲国家的货币不断贬值,欧洲汇率机制面临危机。这一系列事件实际上是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金融体系新变化的必然反映,动荡的趋势在短期内难以转变。 国际货币市场波动的主要标志是美元暴跌。但是,美元贬值并不值得过分恐慌,这是美元地位长期持续下降造成的必然结果。 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不再是单一的方便的国际结算货币,近年来,美国的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