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大量的文献研究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则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无效的。本文研究表明,影响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因素是流通速度的可预测性以及货币当局对货币流通速度的预测能力,货币流通速度的不稳定并不必然意味着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无效的。只要货币当局能够准确预测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方向和幅度,货币供给量就仍然可以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2.
文章围绕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特征,系统地对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进行模型分析和数据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强,货币供给的可控性降低;短期货币需求和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货币供给的可测性较差。但是,货币供给量与GDP和物价之间的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围绕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特征,系统地对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进行模型分析和数据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强,货币供给的可控性降低;短期货币需求和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货币供给的可测性较差。但是,货币供给量与GDP和物价之间的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与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货币化假说”。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货币化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随着时间逐渐增强,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产业结构变动才是影响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发现我国狭义货币流通速度相对于产业结构变动的弹性为2.7,广义货币流通速度相对于产业结构变动的弹性为1.2。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呈下降趋势;银行卡交易额增长迅速,银行卡交易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不断上升。银行卡对传统货币的替代使M0流通速度(V0)加快;以银行卡存款为主的活期储蓄存款结算功能加强,使直接媒介流通的存款货币增加,由此带来的货币层次的转化使M1流通速度(V1)减慢;由于银行卡存款只是改变了货币供应的结构,没有改变货币供应的总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M2流通速度(V2)不变。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必须根据中介指标的可控性,相关性和可测性来判定,根据我国国情,货币供应量指标仍然有效。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因此,基础货币投放仍应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应理顺银企之间的产权关系。拓宽货币传导渠道,改变社会公众的预期。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计算货币流通速度所用的公式一般为V=GDP/M2,由于我国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大于通货膨胀率和GDP增长率之和,所以用这一公式计算出的货币流通速度是不断下降的。但在此计算过程中忽略了一个问题:在我国实际的经济运行中有一部分货币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中,而是被不断增加的外汇存款所吸收,还有一部分货币进入资本市场,因此在计算货币流通速度时应将这两部分货币扣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计算出我国实体经济的货币流通速度,指出我国实体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速度并不是不断下降的,而是有升有降,并据此对我国的货币调控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货币流通速度是经济领域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它连接了实体经济的产出以及金融领域的货币,揭示了宏观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因此,系统的研究货币流通速度具有关键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近年名义GDP、货币供应量M2、货币流通速度的分析讨论对其影响因素以及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金融创新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用金融相关率和金融创新度指标对我国1978-1998年间三个层次货币的流通速度进行回归来研究我国金融创新与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出我国的金融创新与M0和M1的流通速度正相关,但是与M2的流通速度负相关。金融创新降低了M2流通速度的现象与Michael Bordo和Lars Jonung提出的金融创新会提高货币流通速度的结论相反,表明我国金融创新并没有起到减轻银行负担,加快全社会资金流通的作用。本文认为要提高广义货币的流通速度,就必须在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的同时,进一步加速推进我国金融业的创新,而且我国的金融创新应该从制度创新、市场创新和工具创新三个方面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0.
论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把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运用协整检验、VEC模型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1996年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物价和产出的季度时间序列,论证了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产出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从货币供应量的构成分析,基础货币具有较强的可控性;货币乘数可控性较差,但对货币乘数可以利用ARMA模型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由此,本文得出的结论是货币供应量具有较强的可控性,从而有理由认为,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现阶段仍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A stochastic growth model with money introduced via a cash-in-advance constraint is used to analyze the behavior of the income velocity of real monetary balances and money demand. Agents can purchase consumption goods only using government issued money. The cash-in-advance constraint may become nonbinding because of the uncertainty about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tate of the economy. We find that the precautionary money demand may introduce significant changes into the volatility of the income velocity if it happens almost always. Its presence can also alt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verage growth rate of money supply and the average growth rate of the economy.  相似文献   

12.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继放弃了货币供应量目标,转向了利率、通货膨胀等目标,进而在我国也引发了货币供应量能否继续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争论.本文认为,尽管大多数实证研究均已表明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不断降低,然而从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发展情况来看,选择利率或通货膨胀目标还缺乏可行性.因此,我国面临的现实选择只能是继续以货币供应量为目标,同时稳步推进金融体系、金融制度的改革,为中介目标的转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虽仍具备合理性,却面临一系列困难和障碍;同时,由于利率形成机制并不完善,利率暂时不能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目前我国应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直接中介目标,而以利率作为辅助中介目标,发挥利率在货币政策体系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货币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适的货币中介目标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于ARDL模型的协整分析方法,对货币中介目标与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率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幅度最大、货币供应量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次之,而利率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小。认为在目前条件下,我国应从过于强调货币供应量指标,转向综合利用多种金融变量来指导货币政策的操作,但在将来市场体系完善后,可考虑采用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讨论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理论,然后通过对国外中介目标选择实践的考察,分析了中国中介目标选择的理论争论和实践,最后讨论了一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主要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6.
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6年,货币供应量被正式确定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是,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在可测性、可控性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而从实践情况来看,货币供应量的实际值与目标值之间存在很大的离差,在稳定价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也不能令人满意;因此,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在逐步降低。从历史角度观察,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演进趋势实际上是在不断寻找“规则”与“相机抉择”的替代和综合;而与传统政策相比,通货膨胀目标制最大的特点恰恰是实现了规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也正是由于此,受到了理论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现实抉择。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新凯恩斯框架下的DSGE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的福利损失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反应越是敏感,则福利损失越小,因此,货币当局应该充分利用利率政策稳定价格水平;(2)名义利率对产出的反应越是敏感,则福利损失越大,因此,货币当局不宜运用利率政策影响经济增长速度;(3)利率平滑对福利的影响不大,货币当局的利率政策应该直接针对通货膨胀,而不应该追求利率本身的稳定;(4)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的利率政策规则造成的福利损失差别不大,货币当局可以从便利的角度出发,根据上期的通货膨胀率和产出水平来设定当期的名义利率;(5)与利率变动相比,货币供应量的变动造成福利损失更大,因此,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应该逐步由货币供应量转向利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