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回国第一天,对中国餐馆里服务员之多大吃一惊。紧接着,开始感慨美国跟中国餐馆服务质量之差别。最能反映其中差别的典型情况是,每当出现退菜,美国“小二”二话不说,而在中国往往是僵持半天,吵架收场。  相似文献   

2.
<正> 本世纪30年代,有一个出身贫寒的美国人叫鮑洛奇,他喜欢钻研,会琢磨,也很善于观察,并从观察中发现经营机会。他发现不少美国人喜欢上中国餐馆,吃中国饭菜,于是打算投资办一个中国饭馆。但仔细想想,他放弃了。因为当时美国的中国餐馆已趋于饱和,而且与中国人竞争,显然他处在劣势。 怎么办呢?他进一步观察后发现,上中国餐馆的美国人多数喜欢吃快餐——炒面,尤其喜欢吃辣味鸡丝芹菜炒面。 这个发现让他兴奋。他干了起来,办了一个罐头厂,专门生产“辣味鸡丝芹菜炒面”罐头、投放市场后果然受到欢  相似文献   

3.
“质量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宁可少做亿元产值,也不让一件不合格产品出厂”。这是乐清柳市正泰集团运用品牌战略取胜市场,迈向国际化的重要保证。质量是厂家根本所在,与效益相辅相成。“正泰”之所以迈向国际市场,是抓了质量关的原因,因为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质量与企业的生存息息相关。而今,在少数企业中,无视产品质量、粗制滥造的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假冒伪劣,这分明给企业以后的发展埋下了致命的祸源,以致一些企业纷纷倒闭关门。报载,一生产电器企业,刚开始经营时效益不错,虽销货量不大,但质量过硬,产品一度供不应求,效益如日中天…  相似文献   

4.
余涛 《经贸导刊》2000,(5):30-30
据《中国信息报》栽,有关部门最近在企业界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表明,企业经营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判断中。认为对本企业所在行业发展“影响不大”的占47.5%。对本企业“影响不大”的占45.6%。换句话说,有近一半的企业经营认为“入世”对本行业、本企业影响不大。读罢这则消息,亦喜亦忧,忧多于喜。  相似文献   

5.
曾祥文 《糖烟酒周刊》2005,(3):B038-B040
对于品牌的定位营销界一直相持不下。营销大师科特勒以“营销学的创始人”而著名。但科特勒的品牌理论在中国的影响却不大,远不如奥格葳、特劳特受到众多广告人、企业追捧。曾祥文,中国营销学院客座教授、中国营销学会副秘书长,科特勒理论在国内最忠诚的执行者之一,长期致力于科特勒理论的中国化,长期运用科特勒于企业实战。十多年来多次辅导弱势企业成长为强大的企业,被业内誉为“中小企业成长专家”;他始始终认为,科特勒品牌定位法更有效,尤其是在中国。科特勒品牌定位为什么更适合中国国情?本文是他结合案例对科特勒的品牌理论做的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给业内在品牌战略的制定上带来启发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用“灌木产业”来比喻那种每个成员都规模不大、市场结构极其分散的行业,中国公关行业就具有这样的特征。通过回到“首先做企业”这个原点,本土公关公司宣亚将自己改造成为了一株极具成长性的“乔木”。  相似文献   

7.
一、规模扩张中国的企业都有“大”的情结,私营企业更不例外。但对私营老板而言,企业是自己的,做得大自己脸上有光,做不好要赔了身家性命,所以当谨慎行事。做大并不是什么错误的目标。做企业的关键是要识别企业任务的重要性次序。在企业的生存手册上,利润是第一位的。台湾颇具名望的经理人余世维先生总结说:“除了利润,什么都是假的。”不把利润放在第一位考虑的企业,迟早要出问题。企业做大,只要能力允许,完全没问题,但是利润一定要增加,否则就是失败。相反,“小”也未必是件坏事。圈子小,易管理,各种成本大多较低,一旦形成拳头产品,很易获…  相似文献   

8.
陈宏君 《市场周刊》2005,(41):13-13
数年前,P&C管理人员在考察婴儿一次性纸尿裤的订单分布规律时惊奇地发现,虽然市场上婴儿产品的消费量比较稳定,零售商那里销售量的波动也不大。但生产厂家从经销商那里得到的订货量却出现大幅波动,同时生产厂家向原材料供应商的订货量波动幅度更大。处于其他行业的企业也做过类似调查,同样印证了这一现象的存在,这与我们在挥动鞭子时手腕稍稍用力,鞭梢就会出现大幅度摆动的现象类似,人们就将这种现象称为“鞭子效应”。简单讲,“鞭子效应”就是指供应链下游消费需求轻微变动而导致的上游生产企业、原材料供应商经营安排剧烈波动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姜燕 《商界》2006,(6):70-71
2006年3月30日,葡萄牙政府发起“东方行动”,对中国餐馆展开拉网式突然袭击,矛矛头直指餐馆卫生。经查,葡萄牙各城市130家中国餐馆中80%不符合葡萄牙规定的条件,甚至触犯法律。  相似文献   

10.
很多中国企业领导人都面临着“当企业资金、技术、人才、市场都不缺,老板的决策亦正确,事情却做不好”的难题,只好亲身扑在市场的第一线,沉溺于操作层面的事务中不能自拔。困扰中国企业的“执行力”问题,并没有因为领导者更亲力亲为、投身于一线的管理和控制得到缓解,“执行性机体麻痹”成了中国企业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中国企业的领导人都在强调“没有任何借口”,如果找到“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就解决了执行力,这是一个天真的误解。过分的强调“执行力”,其实是被现象掩盖了本质,关注  相似文献   

11.
屈成才 《市场周刊》2005,(30):45-45
先做大还是先做强,一直是中国企业非常困惑的问题。日前美国《财富》杂志最新的全球500强名单出炉,这份虽以“强”命名但实际以规模“大”为衡量标准的名单再次引起中国企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2.
亲历变革     
李涛 《中国工商》2004,(1):160-161
胜利集团并非知名企业.但本刊对其变革之所以给予特别关注,是因为在当前各种媒体如“追星族”般地追捧明星企业,明星企业家的浪潮中,这不仅体现出本刊“做企业知心人”的务实理念,更因为它本身所具有的代表意义。类似胜利集团这样的民企在中国数以万计甚至更多,不言而喻的是,剖析其案例,或许能给这些企业提供一些参照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我国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的国有企业改革,实际上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一场“经理革命”。整体来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在解决经理的短期激励问题上比较成功;但在解决经营者选择和经营者长期激励问题上却是不成功的。中国企业家目前仍然面临各种各样的“59现象”、“新59现象”和“冯根生难题”。  相似文献   

14.
“战略”一词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几乎已被论述到成为“陈腔滥调”.但对于当今中国汽车企业的发展,笔者的看法是,其困境和毛病绝大部分还是出在经营管理者“战略决策”的失误。  相似文献   

15.
现在,美国人一进中国餐馆不只点“花椰菜炒牛肉”了。  相似文献   

16.
声音     
《市场周刊》2010,(7):10-10
叶小文:13亿人出不了支足球队中国该做文化反思 “13亿人出不了一支足球队怪谁怨谁?倒是基辛格提醒我们,这其实是个文化现象,应该做一点文化的反思。”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交流时表示。”  相似文献   

17.
企业经营不可偏废文化建设,在面对国际竞争时尤其如此2004年的时候我提过一些问题,中国企业要脚踏实地,要做大做强。有一个广东某企业的企业家,马上提出反思:企业不大,是一定不强的。当时我很感慨,我们中华文化所孕育出来的企业家基本具备两大“特色”:第一个是喜欢投机取巧:第二个是极其浮躁。这位跟我对话的企业家,日后他的企业经营逐渐衰败,尤其是进入国际化之后,他的经营状况是差强人意,甚至是不断沉沦。  相似文献   

18.
葛树 《市场周刊》2005,(16):22-22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宝钢集团董事长谢企华近日表示。目前中国钢材市场的基本面依然稳定。钢价的回落是“暂时性和阶段性”的。总体而言“大落”的可能性目前还不大。虽然近期国内钢价出现回落,但“市场基本面没有大的变化”,下游行业需求依然旺盛。此外,国际市场上钢材需求也很大,过去流向中国市场的钢材“流向了世界上的其它地区”,致使中国进口钢材出现了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一边是至今在中国市场作为不大的全球最大互联网企业,一边是纠纷不断的“官司明星”。周鸿祎能够改变雅虎中国的尴尬境地吗  相似文献   

20.
三九易帜华润,赵新先出狱低调出任小营药业顾问。三九集团成就霸业得益于“能人体制”.而赵新先出事也源于他曾经得意的“一人机制”。关于先做大还是先做强,中国的企业曾经争论多年.时代的各种机遇让赵新先做大了三九,但做大之后竟没了做强的机会。中国企业家一直有一个“世界500强”之梦,但此梦做歪至“500大”.中国的社会舆论也一边倒地膜拜“大即是强“.因为”大”能一眼看出风光,而”强”却要颇费周折琢磨。经过20年的轮回,旗下200多家企业的药业帝国已经王者不再.赵新先这位66岁的老人从深圳又回到了沈阳老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