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归宿在于做人的工作。生命的存在是人之为人的先在条件,也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的价值旨归和终极的追求目标。我们在新时期加强对于大学生之生命教育问题的诠释,进而解读其生命本体存在与发展的真谛,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之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艺术视觉生命的根基之处进行了内在的探索,将内在生命状态的外在呈现合二为一的视觉特征进行了论述,一种视觉生命的呈现所需的养分在于精神的内化和文化的滋养和孕育,在区域文化这一心源的驱动下,地方特色的艺术特征才得以造化,在有限的视觉空间将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沟通,直至一体,为当代视觉造型提供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学生自杀或者他杀事件时有发生,缺乏追求、虚度光阴现象更是常见,大学生此类事件的频繁发生,凸显出现代高等教育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生活质量不高及生命意义缺乏。高校在认清当前大学生"生命困境"的基础上,从生命意识出发,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寻找生命意义,实现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4.
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和本质上是一致的,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渗透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仅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鲜明体现,更将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深入和有效性的实现。因此,应从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生命情怀、挖掘教育资源、强化实践体验等方面加强生命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在理念本质上是一致的,两者具体内容上相互交融、价值目标上存在同一性。生命教育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人本化发展和大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课程、内容、平台、环境等方面探讨了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生命教育的概念和相关理论的厘清及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意义的剖析,并从高校辅导员视角入手,切实把握入学季、重大考试前、就业季、重大社会事件、自然灾害事件出现后及重大节日和特殊日期等几个开展生命教育的有利时机,增强主观能动性,不断重视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7.
当代著名的思想家阿尔贝特.史怀泽创立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西顿、罗伯茨与莫厄特创作的动物文学蕴含丰富的生命论理学思想,这为理解史怀泽的"敬畏生命"伦理观提供了文学素材。  相似文献   

8.
深入剖析一国政治文化的内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对于了解该国政治体系的运作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在精英和大众层面都存在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统政治文化、民主政治文化三种类型的交织与分化,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整合与创新应以培育和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的以权利、民主、法治为核心理念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为指向,政治社会化对于政治文化整合与更新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此在世界与彼岸世界是村上春树作品中永不消歇的主题,通过对这两个存在的探究以实现对现代人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审美化的观照。在《挪威的森林》中彼岸世界被设置在了茂密的森林中,其所传达于读者的是无尽的孤寂、迷茫以及举棋不定的游移。本文将通过对《挪威的森林》中生活在此在世界与彼岸世界人物的深入剖析来透视作者村上春树的生命态度。  相似文献   

10.
将大学生生命教育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一种新思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生命教育为切入点,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当今生命教育的缺失,进而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审美理想与实践流程诸方面之钩沉剖析中,探讨了中国书法艺术所具有的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命是教育的载体和前提。我国高校目前还没有单独开设的关于生命教育的课程。而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塑造作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也忽视生命教育。本文拟从生命教育的内涵入手,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可能性、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的生命意识缺失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自杀伤人、自暴自弃、漠视生命、各种心理疾病凸显等现象时有发生。分析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及原因,提出高校通过开展"三生教育",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14.
米兰·昆德拉受到存在主义的影响,对现代社会中人的存在处境及其本质进行探询与反思.在《生命的不能承受之轻》之中,他以现实的暴力、极权与虚伪的处境为背景,用艺术的形式演绎追寻生命本质这一当代哲学命题.主人公托马斯在轻与重的思考与选择中,追寻着生命的自由,渴望着存在本身有永恒之重来拯救,而特蕾莎在灵与肉的矛盾中,也对生命个体的独特存在价值进行着抉择,而二者追寻的最终结果却对选择本身形成了反讽.他们的追寻之路暗示着人类所经历的思想之路,现实处境的荒诞以及存在本质的最终荒诞也正是西方存在主义的观点的艺术展现,而最终,作者给追寻者们的出路只是宁静的诗意与温情.  相似文献   

15.
现今有些大学生对生命价值困惑、漠视生命的现象呼唤大学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和我国高校教育所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我国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分析在校大学生中展开生命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入手,阐述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涵义,描述了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内容,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何利用资源展开生命教育,并提出具体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一科学论断,深刻地揭示了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阐释了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对邓小平"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重要论断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重要论断的延伸和拓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规律的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要从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个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频繁发生,反映出大学生对生命价值的冷漠和对生命意识的缺乏。针对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先天"的不足、高校生命教育的缺陷和生命教育环境氛围的缺失等问题,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生命教育、心理健康融合生命教育、家庭社会教育关注生命教育和逆境挫折教育强化生命教育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关于人的存在、人性、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哲学上对人所做的最高层次的思考,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它的确立实现了人学理论的一次革命。正确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探讨其中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新问题的衔接点,对我们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校园是新时期办好一所大学的必然选择.构建和谐校园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关怀的教育.当代大学生是整个社会最富朝气、最具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却又是最不稳定的群体.重视对大学生的生命关怀教育,不仅意味着对大学生个体自然生命的关切,更意味着对大学生生命价值与人生态度的引导与提升.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必须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新模式.还要以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健康情感的培养和生命质量的提高,作为实现生命取向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生命活力,是人的身体存在着生命体征,并展现旺盛的体能。对于生命活力的探讨,是人类生存、健康、长寿和提高生命质量的迫切要求;生命活力来源于酶和营养素的结合物,酶是生命活力的源泉;体能对人身执行防御、修复、调节、保护的任务,生命活力由体能展现和保持;生命活力决定人的生命长度和生命质量;保护生命活力就要铸造人身健康的四大基石,节约体能,珍爱和善待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