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盈余管理是旨在获取某些私人利益或局部利益,在对某些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时,从既定的报表盈余出发,来确定相应的会计选择、会计估计和会计职业判断而形成的会计政策。盈余管理是个中性概念,它包括人为操纵利润的盈余管理和不进行人为操纵利润的盈余管理这两重含义。  相似文献   

2.
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财务会计的一大难题,会计政策选择是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本文利用经济学理论中的契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对会计政策选择进行分析,解释了会计政策选择的必然性,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进一步分析我国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原因,提出了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改进监管政策、加强职业判断等规范会计政策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尚丽华  李艳芳 《中国经贸》2010,(20):196-196
盈余管理行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一直普遍存在。会计学家Scott(美)表示,所谓盈余管理指的是一种行为,这种行为以GAAP(公认会计准则)为依据,以会计政策的选择为途径,以达到应经这自身利益或者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为目的。所以说,通常,盈余管理的进行应该是与会计准则不相违背的,是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表现。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分析了当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状况,然后提出了相关建议,试图对盈余管理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4.
高慧 《新疆财经》2010,(1):52-55
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一直是目前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对会计政策选择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进行会计政策选择,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以获取一定的私人利益为目的。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盈利预期的压力,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以使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平,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同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这个问题也引起了我国会计界的关注。笔者在此对盈余管理的动机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6.
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方法多种多样,盈余管理主要是一项会计行为,但其手段方法并不仅仅限于会计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利用会计政策变更,利用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调节,利用关联交易等。  相似文献   

7.
杨华 《辽宁经济》2007,(9):90-90
一、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1.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然会选择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做出会计选择。从众多关于盈余管理的定  相似文献   

8.
盈余管理是企业在享有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的自由时,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政策的一种行为.文章从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系出发,重点分析了新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限制及可利用的操纵空间,审视了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手段的变化,并提出了规范盈余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以获取一定的私人利益为目的,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盈余预期的压力,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力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以使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平。从本质上讲,盈余管理显然是一种利润操纵行为,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的盈余,但会改变企业实际盈余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换句话说,盈余管理影响的是会计数据尤其是会计中的报告盈余,而不是企业的实际盈余。  相似文献   

10.
随着独立审计在证券市场的地位日益突出,审计意见类型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引起我国学者的兴趣。盈余管理就是管理当局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它会平滑扭曲企业的赢利状况,使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不公允,从而加大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盈余管理影响审计报告的类型.进而影响到审计质量的高低。本文就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会计政策选择:基于盈余信息治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政策的选择是客观存在的,会计准则只能规定会计政策的可选择的空间,而不能限定所有企业使用同一种会计政策。但是众多不规范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导致了企业管理当局产生了机会主义的盈余管理,这对于资本市场的完善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都是极为不利的。本文试从会计政策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的角度出发并结合我国目前的具体情况来分析规范会计政策选择的方法,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为了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或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达到预期盈余的压力,在公认会计原则的框架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使报告盈余达到预期水准。本文从盈余管理的内涵分析着手,通过对新会计准则有关规定的解读,剖析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限制,洞察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新动向,并就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提出粗浅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盈余管理这一现象在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学术界对其是会计政策、经济法规的合理利用还是一种违规行为,至今仍存在着不同意见。以往的文献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多是从会计层面来解释这一现象,本文拟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盈余管理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盈余管理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盈余管理问题也就成了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其原因是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盈余管理产生了充分的利益激励。在我国,经济正日益市场化,企业各部门各利益相关人对会计盈余或亏损的问题十分敏感,会计盈余成为许多契约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5.
一、盈余管理的界定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的观点,迄今为止,尚未达成共识。从相关文献来看,有以下两种权威性的解释:一是会计学家司可脱(WilliamR.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假定经营者可在一系列的会计政策(如公认会计原则)中自行选择,很自然他们会选择那些使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另一是美国会计学家希珀(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当局带着获取私人利益的目的,故意干预对外报告的过程,强调了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私人利益,认为盈余管理不仅存在于利润的操纵,而且也来自于其他要素的操纵…  相似文献   

16.
鲍清莹 《山东经济》2006,22(1):126-128
盈余管理一直是理论界进行实证会计研究的重点之一,也是上市公司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进行的调节盈余的行为。由于会计盈余数据具有信息含量,因而资本市场的各方参与者都高度重视盈余信息,而企业管理当局又恰好处于内部人位置,从而盈余管理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它的产生原因可以归纳为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和相关制度的不完善性。一般来说,盈余管理的手段是借助于会计政策的选择来实现的,但又不仅限于会计方法。盈余管理的存在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条件。因此,盈余管理将会继续存在下去,通过法律、规则和人力是不可能把它完全消除的,只能是采取措施对其进行防范,实现会计提供有用信息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李越 《辽宁经济》2007,(9):50-50
所谓盈余管理.是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内.通过会计政策以及会计方法的选择,使信息提供者或经营者自身利益或公司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而不是如实反映企业状况的行为。相对于会计造假.盈余管理可能合法,且更为隐蔽.尽管有效市场假定市场能够自动识别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但有关研究并没有提供充分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王宇峰 《北方经济》2012,(12):41-42
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具有核算要求简单等特点,但却压缩了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空间,限制了企业的盈余管理。由于准则赋予了小企业选择执行的权利,小企业就应该针对《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不同影响,选择执行本企业最适用的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也影响到资本市场的发展。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会利用一些新的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因此,要对过度盈余管理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20.
会计不仅为国家服务,更多的是为广大的投资者、债权人服务。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拥有了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企业拥有会计政策选择权的初衷是让企业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实际上却构成了管理当局谋取不当利益的手段,加剧了会计信息失真,产生了不良的经济后果。新会计准则遏制了盈余管理,但也给企业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提供新的盈余管理空间,文章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提出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提高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公允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