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模块化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探究技术集成能力与复杂产品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多重中介模型进一步探究复杂产品创新情境下技术集成能力的内部结构。对收集的353份调研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发现:技术集成能力的3个维度对复杂产品创新绩效的作用存在先后顺序;产品建构能力与复杂产品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相关关系;资源识取能力、技术融合能力在产品建构能力与复杂产品创新绩效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有助于明晰复杂产品创新情境下技术集成能力内部结构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为复杂产品企业更好地通过提升技术集成能力促进复杂产品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徐晗  王毅 《技术经济》2017,36(2):65-74
选取16个发达国家和12个发展中国家作为样本,利用其1992—2011年的数据,采取回归方法,分组检验了不同类别复杂技术产品出口额所占份额及其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简单技术产品还是复杂技术产品,其出口增长都会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前者的促进作用存在拐点,且简单技术产品出口额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各类产品的出口额对经济增长同样具有显著影响,且该影响不是线性的。提出中国在大力发展复杂技术产品的同时,应关注出口结构的调整,以保证出口持续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采用访谈法,以涵盖不同产品类型的9家中国复杂消费产品企业的36名员工为访谈对象,基于情境视角,探讨驱动中国复杂消费产品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复杂消费产品企业的竞争优势由艰苦奋斗精神、敏捷供应链和快速学习模式等不同层面的情境驱动。发展了企业竞争驱动力的基本认知:与已有观点认为中国企业的竞争驱动力来源于资源禀赋、要素价格和市场条件等外生变量以及技术能力和动态能力等内生变量不同,提出了情境因素解释中国复杂消费产品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性,对完善企业竞争驱动力的理论体系和指导中国复杂消费产品企业实践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核工程)案例,提出一种以企业架构能力引领的复杂产品系统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广核工程基于自身架构能力,从技术、管理和组织等多个维度与产业链相关主体展开协同创新,有效掌控产业链,并显著提升了整个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实现了由政府主导转变为核心企业引领的后发追赶。对国内其它基础薄弱、产业配套能力和创新能力差的复杂产品系统行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核工程)案例,提出一种以企业架构能力引领的复杂产品系统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广核工程基于自身架构能力,从技术、管理和组织等多个维度与产业链相关主体展开协同创新,有效掌控产业链,并显著提升了整个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实现了由政府主导转变为核心企业引领的后发追赶。对国内其它基础薄弱、产业配套能力和创新能力差的复杂产品系统行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创新生态系统的本质是产品、技术和组织等互补性资产。既往研究聚焦核心技术开发能力,尚未探讨创新生态系统互补性管理。互补性管理是指对互补性资产的管理,以商飞C919为例研究发现:复杂产品创新生态系统互补性资产包括研究阶段的详细设计技术、开发阶段的分包生产产品、应用阶段的交付运营服务。不同类型互补性资产面临封闭性与开放性、管控性与灵活性、安全性与经济性等创新挑战。为应对挑战,核心企业通过构建互补性管理机制,推动复杂产品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结论有助于深化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体系与互补性管理研究,对核心企业提高复杂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和破解“卡脖子”难题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总结了复杂产品体系资源结构特性中的技术宽度与技术深度,然后根据已有研究得出航天企业复杂产品体系的群技术选择方法,最后提出了航天企业复杂产品体系技术开发过程中的技术资源选择框架。  相似文献   

8.
认为复杂产品系统集成商构建其市场控制力需要面对3个要素——政府、竞争者和客户,据此构建了由应对政府能力、应对竞争者能力和应对客户能力构成的复杂产品系统集成商市场控制力模型。通过分析模型得出:企业根据自身的经验判断和估计针对3种能力设置的资源分配比例是影响其市场控制力的关键;复杂产品系统制造企业的所有制形式、高管社会资本和市场结构特征等因素会影响企业获取3种能力的难易程度,企业在这些因素上的不同导致企业的市场控制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化浪潮的持续推进,工业技术日益复杂化和系统化,复杂技术和复杂产品系统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后发国家而言,要实现经济上对发达国家的赶超,首先要进行复杂技术和复杂产品系统的追赶。以我国高铁技术的追赶过程和路径为例,认为复杂产品系统的技术追赶必须以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作用,结合我国的实际科研、技术、资本等要素条件,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择一些复杂产品系统领域,进行技术追赶。  相似文献   

10.
研发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复杂产品供应商被锁定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和研发体系中低端,从而限制了国内企业创新行为。基于逆向国际化理论、知识获取理论和创新行为理论,研究国内复杂产品研发网络逆向国际化程度对复杂产品供应商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基于182家复杂产品供应商的有效样本数据,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复杂产品研发网络逆向国际化程度与企业创新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知识获取能力在上述关系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科技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越来越依赖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当前我国高校承担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任务大多处于在建阶段,符合高校特点的能力建设模式尚在探索中。通过对2007-2020年脉冲强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的纵向案例研究,建立复杂产品系统(CoPS)的动态能力演化分析框架,从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分析高校承担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动态能力搜索—获取—转型的演化过程。研究发现,高校通过建立新型“举校”体制,发展自组织网络调动校内外组织和技术互补性资源,能够有效构建高校的复杂组织和技术能力,统筹提升科研成效、学生质量和教师质量,实现面向服务国家战略目标的转型,从而获得一流大学的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re-examines theories about firm capabilities, industrial co-ordination and competitive strategies in the context of Complex Product Systems (CoPS). In particular, it looks at the applicability of concepts of technological and organisational capabilities, transaction and governance cost analysis and industry lifecycle models to the performance of mature industries under condition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It does so in the light of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one sector of a mature but fast-changing industry in which CoPS are currently emerging: offset lithographic print and publishing technologies—the capital goods and systems used to produce printed mass media, particularly newspapers. In this sector of the graphic arts industries, three major incumbent producer firms which were previously similar had each begun to pursue different capabilities, structures and strategies, with apparent success. The complexity of CoPS and of the organisational arrangements for their design, development and commissioning are capable of supporting a wide variety of firm capabilities, structures and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3.
技术密集型的复杂产品系统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技术支柱,也是目前颇具前景的研究领域之一。在研究了国内外关于复杂产品系统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复杂产品系统项目的组织和技术创新管理两个方面,阐述了复杂产品系统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复杂产品系统的研究前瞻。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企业家背景特征对创业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机制,基于高阶理论和注意力基础观,构建了企业家背景特征、创新关注、创业企业技术能力之间作用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创业板上市的201家制造业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的学历与科学工程类专业背景对创业企业技术能力、创新关注均有正向影响;创新关注在企业家学历、教育专业与创业企业技术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企业家年龄和企业家职业背景对创业企业技术能力和创新关注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re-examines theories about firm capabilities, industrial co-ordination and competitive strategies in the context of Complex Product Systems (CoPS). In particular, it looks at the applicability of concepts of technological and organisational capabilities, transaction and governance cost analysis and industry lifecycle models to the performance of mature industries under condition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It does so in the light of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one sector of a mature but fast-changing industry in which CoPS are currently emerging: offset lithographic print and publishing technologies—the capital goods and systems used to produce printed mass media, particularly newspapers. In this sector of the graphic arts industries, three major incumbent producer firms which were previously similar had each begun to pursue different capabilities, structures and strategies, with apparent success. The complexity of CoPS and of the organisational arrangements for their design, development and commissioning are capable of supporting a wide variety of firm capabilities, structures and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企业网络能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展开分析,引入跨组织知识管理,提出了企业网络能力、跨组织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假设.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对我国企业网络能力如何影响技术创新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能力的结构对跨组织知识管理有积极影响,跨组织知识管理的结构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认为,对于处于社会网络之中的企业而言,通过提升自身的网络能力,建立和优化内外网络关系,加强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合作,实现跨组织知识管理不失为一条新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12-2017年数据,实证检验了信息技术投入、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信息技术投入与企业绩效呈显著U型关系,企业信息技术投入需要经历组织变革转型期,才会对企业绩效产生促进作用;信息技术投入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呈显著倒U型关系,信息技术投入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但考虑到企业资源的有限性,信息技术投入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之间存在最佳平衡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在信息技术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起到显著非线性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苏志文  吴先明 《技术经济》2014,(1):33-38,74
以两家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成功实现技术创新的典型事件作为案例,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究了基于并购的动态能力在创造性资产寻求型跨国并购过程中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建立了基于并购的动态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并购选择能力通过驱动跨国并购的开展而构建技术创新的起点;并购识别能力通过识别技术资产并促进并购实施而奠定技术创新的基础;并购重构能力通过重构创造性资产而保障技术创新目标的实现.指出:基于并购的动态能力从3个维度作用于跨国并购的全过程,而目标企业的创造性资产是基于并购的动态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发挥作用的受力点.  相似文献   

19.
成红  邵云飞 《技术经济》2013,32(1):1-8,58
基于能力矩阵的分析框架,对集群企业的技术能力构建过程和基于OEM关系的超集群知识联系对该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以巴基斯坦的Sialkot集群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机床产业集群为案例对象,通过研究两集群中生产商的技术能力构建过程对相关命题进行检验。结论如下:集群企业的技术能力构建是一个多路径过程;基于OEM关系的超集群知识联系对集群企业技术能力构建的作用具有一定局限性;集群企业通过利用这类超集群知识联系开展富于进取心的、积极主动的学习,可以突破该局限性,克服价值链中领导企业设置的障碍,从而可以在更宽的功能范围内构建创新程度更高的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