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炳昌 《时代经贸》2004,(11):62-63
随着时间的推移,跨国企业在考虑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尤其是中国进入WTO后过渡期的时候,环境的变化使得我们也有必要有一些新认识:什么是中国市场?中国市场是什么样的?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欧洲市场等国际市场的差别在哪里?中国市场由于自身地理差别、文化差别以及结构制度的差别而导致的不同又将如何对待?  相似文献   

2.
《经济》2014,(1):128
正近年来,跨国企业在华被频频"质疑",苹果中国双重标准、摩根大通雇佣丑闻、葛兰素史克行贿事件、恒天然奶粉污染事件……诸多在国际市场叱咤风云的跨国企业,一进入中国市场便不可避免地遭遇"搁浅",这是偶然还是必然?跨国巨头们应该怎样应对中国市场环境?"商业价值观"迥异中国经济在30多年飞速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完全与全球的  相似文献   

3.
王国刚,现任中国创业板市场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 副主任、我国创业板市场上市实施制定主要参与人之一,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博士生导师。曾任华夏证券副总裁等职,主要从事资本市场、企业金融等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已发表《中国证券业的理论与实务》等著作24部,主持过“青岛海尔”、“江苏春兰”等40多家企业的股份制改组、股票发行和股票上市工作。 中国建设市场经济的主体是谁?是企业。 进入WTO后,外国企业在中国想得到的是什么?是市场,是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未来。 振兴中国民族经济要靠谁?要靠中国…  相似文献   

4.
郑宗 《经济世界》2002,(3):42-45
Madein Japan-“日本制造”的标志,长期以来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是代表着可信赖的、质量优良的、精致的高科技产品的形象。但是2000年以来,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接连发生产品质量缺陷、售后服务较差等问题,从国内闹得沸沸扬扬的东芝笔记本事件,到三菱汽车存有严重安全隐患,再到松下GD92 型手机大规模返修,以及日航公司粗暴对待中国旅客等一系列事件,使得“日本制造”形象迅速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瓦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遭遇信任危机的背后,我们看到曾大举开拓中国市场的日本企业,己面临市场竞争力急剧下降的事实;与进军中国市场欧美企业相比,日本企业在一些重点领域、主要市场的竞争中连连败北。其中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日本企业仍固守陈旧观念,缺乏长远眼光。现在,他们正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相似文献   

5.
刘洪 《经贸实践》2007,(11):50-50
美国《华尔街日报》近日刊载文章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许多跨国企业利润增长的重要源泉,许多跨国企业也认识到,要保持全球竞争性就必须抓住中国市场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2009年8月5日,中国在公布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经济对话联合成果”中称,美国承认中国在市场改革方面不断取得的进展,并将切实考虑中方关切,通过中美商贸联委会以一种“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美国此次回应,到底对中国意味着什么?美国会尽快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吗?  相似文献   

7.
《经济月刊》2009,(1):82-83
在全球金融危机日渐深重,众多知名跨国企业蜷缩过冬之际,2008年12月6日,直销龙头安利在京正式启动“点亮2009”品牌战略,昭示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并重拳出击,通过一系列强力品牌扩张举措,带动2009年业绩再创辉煌。安利同时推出豪华代言人阵容:签约如日中天的中国男女体操队代言旗下纽崔莱品牌,新科奥运冠军杨威、邹凯、何可欣身着领奖服,代表男女体操队出席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8.
在一些招投标项目中,不时会有一些企业在交付巨额投标保证金后甘愿被“废”,报出令人瞠目结舌的“自杀价”。其背后的动因究竟是什么?不久前发生在广东的几起事件揭开了招投标市场灰色利益链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9.
田鹏飞 《商周刊》2011,(4):58-61
一个是对中国市场的需求、消费心理了如指掌,欲与“德国三驾马车”试比高的“中国高手”;一个是苦练制胜秘笈,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控在手,要先看到数据再出手的“黑马”。并购后的吉利沃尔沃,到底谁是神马?谁是浮云?李书福的并购之道会成为荣耀还是教训?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到2006年三年产值保持50%的高速增长,“国家免检”、“中国名牌”、“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这样不俗的成绩在中国的小家电行业里面无人出其右。当今的小家电行业竞争激烈,群雄逐鹿,联创立于不败之地的秘诀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韩建新 《经济师》2002,(1):261-262
加入WTO的中国经济将融入到国际大循环之中,按照“国民待遇”原则进行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这是国有企业而言,既有机遇,更具有。在新的形势下,国有企业如何实现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目的?笔者认为,“对标挖潜”是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童第轶 《商周刊》2013,(18):29-29
主力利用制度漏洞,在A股市场制造恐慌,在期指市场翻云覆雨,获取暴利,而广大散户却只能被动挨宰,毫无还手之力。通过这一事件,推动投资者保护进入中国证券市场“顶层设计”的步伐,仍然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改革的下一个目标:做强企业与统一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入世带来的经济全球化影响,中国内向型企业难以抵御跨国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挤压和购并;中国外向型企业也难以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整个中国  相似文献   

14.
当地时间9月16日晚,西班牙东南部城市埃尔切发生了焚烧中国鞋商货品的事件,联系到2001年8月至2002年1月的俄罗斯扣鞋事件、2003年冬罗马烧鞋风波、2004年尼日利亚温州鞋被列入“禁止进口商品名单”、今年2月俄罗斯内务部出动大量警力查抄莫斯科“艾米拉”大市场温州鞋,损失约3000万美元等一系列事件,人们不禁想问,近几年来在国际市场上攻城拔寨又屡陷困境的温州鞋究竟怎么了?中国大量物美价廉商品出口的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危机?  相似文献   

15.
我不知道两年前,当国内有人呼吁要警惕IBM(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垄断我国银行业大型机市场和大型机服务市场”时,美国企业家对此是作出了何种反应?戏剧性的是,仅仅在如此短的时间里,由于IBM个人电脑部被中国联想收购,同样的产品现在一下子成了让美国人呼吁“要警惕”的对象——对此,我们是否有必要“联想”一点什么?或试着站在杨元庆的角度去作出某种思考?  相似文献   

16.
大海 《大陆桥视野》2005,(10):63-64
在莫斯科,集装箱市场是华商最为集中的地方,在这个俄罗斯乃至东欧最大的贸易市场上,上万名中国商人在这里兢兢业业地打理着他们的生意。如果一个不熟悉市场布局的人闯进来,一定会在这个方圆十几里、近10万个摊位的“大迷宫”里转向。然而,若想找到新ACT唐人街市场中方总经理孔小虎的办公室,每一个被问到的中国人都会给你既热情又准确的指点。的确,在集装箱市场,有几个中国人不知道孔小虎呢?  相似文献   

17.
海外子公司角色的调整和演变是中国跨国企业规避国际化风险、构建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但现有研究对海外子公司角色如何演变缺乏充分的理论解释。本研究基于知识资源助推视角,选取天津天士力国际营销控股有限公司及其海外子公司作为案例分析对象,深入剖析中国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角色演变的过程和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中国跨国企业在新兴市场设立的海外子公司可以通过渐进式演变机制,即基于知识获取和知识应用,遵循“执行者—贡献者—战略领导者”的演变路径,实现角色演变;中国跨国企业在发达市场设立的海外子公司可以通过跃升式演变机制,即基于知识创造,遵循“执行者—战略领导者”的演变路径,实现角色演变。第二,海外子公司、母公司和东道国层面的因素共同构成中国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不同角色的形成基础,海外子公司知识资源的获取、创造和应用助推其角色演变。本研究最终形成的理论框架,有助于打开知识资源如何助推海外子公司角色演变的“黑箱”,弥补现有研究对海外子公司角色演变过程和机制探讨不足所造成的研究缺口,为中国跨国企业积极应对国际化风险与挑战提供实践层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如果在2005年,人们还会对三星是否能够在中国行业市场站稳脚跟表示怀疑的话,那么,到了2006年,人们讨论的焦点已经转换为三星何时才能登上中国行业市场的顶峰,与国内国际的各路“豪杰”共同论剑华山。而对于在韩国网吧行业已经取得了霸主地位的三星来说,中国网吧行业市场更是一块“必争之地”。从市场反馈来看,三星也已经在中国网吧行业中初步树立起了自身的品牌形象,在获得业内人士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取得了骄人的网吧销售业绩。那么,三星又是凭借什么对中国网吧行业市场发起冲击的呢?  相似文献   

19.
刘建辉 《经济》2006,(7):84-85
很遗憾的是,对于大多的人来说,认识杜邦是从2004年的杜邦特富龙事件开始的。对杜邦中国来说这是个产生极大负面影响的事件,尽管后来美国环保署以及中国国家质检总局都特别说明,不粘锅中所使用的特富龙涂层是安全的,公众是被美国环保署不精确的描述以及媒体的错误理解所误导,但是在中国市场上,直到现在不粘锅乃至杜邦公司仍然没有完全摆脱“特富龙事件”的阴影。  相似文献   

20.
市场决定企业,企业推动市场,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企业从“站起来”到融入世界全球化经济,实现“走出去”的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相当的管理水平和经济实力,而且在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国字号企业数量和质量在逐步上升。不仅如此,据世界研究表示,中国已经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中国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也被众多国家所看好。众多国外跨国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中国,市场机遇的增加决定着中国企业即将有一次更大的跨越,但是在这光辉的背后中国企业盲目扩张和并购外国企业所暴露的文化“弱势”和“软式”是常常被企业家和管理层所忽视,这种忽视直接影响着企业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