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中国茶叶市场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口通商后,受国际市场需求拉动影响,茶叶畸形发展,茶叶外销量猛增,成为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出口价值占据外贸总值的一半以上.茶叶商品经济的发展必须借助于市场,才能顺利实现产销的有机结合.虽然近代中国茶叶市场体系不完善,功能不健全,但市场结构的多层次性与功能的发挥仍然使生产与销售得以沟通,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得以衔接.近代茶叶市场,可分内销市场与外销市场两大类,外销市场又分为以产区为中心的初级市场,以茶埠为中心的周转中级市场及国际承销市场.无论是外销市场还是内销市场,各级各类市场分工明确,相互衔接,最终实现了茶叶从产品到商品,再到消费品的转化.研究茶叶市场结构与功能及其不同市场主体人们的活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对当前面临入世的中国茶叶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茶业,中国还是世界霸主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4000年种茶、制茶和饮茶历史的中国,是茶的故乡,是响当当的世界茶叶大国。在过去漫长的几十个世纪至,它一富雄踞茶世界的霸主地位。然而,令国人扼腕痛心的是,近年来国茶显然已步履蹒跚,连续几年在低谷中徘徊、国茶的辉煌似乎已成往事;特别是非产地的洋茶大举抢滩登陆,引起“洋茶冲击波”后,国茶产销形势严峻,库存增加.出口下降.堕入了无奈和危机的境地。据国家有关部门日前公布的全国茶叶抽检结果显示:现在国内市场上近70%的茶叶质量不过关,尤其是一些名优茶的质量状况令人担忧。茶叶质量大滑坡己成为公认的事实。质量是…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茶叶品牌如何走出困局?未来5年,是茶叶企业的决战期,是快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好阶段。据考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饮用茶叶的国家,辉煌的茶文化使“茶”俨然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之一。然而,时至今日,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茶叶产地,利润与品牌的匮乏却成为心头之痒。  相似文献   

4.
王佳 《经济视角》2013,(2):71-73
本文通过对中国大陆茶叶市场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我国的茶叶生产和营销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对茶叶进行品牌营销。即以品牌为核心,创建茶品牌,为茶品牌注入内涵意义,将茶叶品牌传播出去。并重点论述了品牌传播的方式,即:广告传播、事件营销、节日传播、网络营销、"CI"战略、会展营销等。中国茶叶市场只有形成几家知名大品牌竞争的局面并良性循环才是真正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广西茶叶品牌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茶叶发展优势突出,山多水绕,气候温湿多雨,土壤多为呈酸性的红、黄土壤(PH4.5~6.5),宜茶土地资源潜力大。市场上的广西茶主要有凌云白毫、平南银针、金秀毛峰、灵山陆屋、桂平西山、昭平将军峰等。广西茶叶生产规模小,加工设备及加工技术相对落后,名优茶比例低,品牌产品少、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低。广西一直以来虽与浙江、福建、云南等省同列中国传统主要产茶区之一,但广西茶叶始终未获得消费者以及市场相应的认可。因此,应借鉴国内外成功茶叶品牌经验,结合广西区茶业实际,整合出一套符合自己茶叶发展的对策,把广西茶叶品牌推向国内国际。  相似文献   

6.
一、茶叶出口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在国际茶叶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上有200多年我国茶叶占据国际茶叶市场的首位。目前我国拥有世界23%的茶叶品种,年产量68万吨,1/3以上用于出口,出口量占茶叶国际贸易总量20%左右(付军锋,2002),其中绿茶占世界绿茶出口约85%。1998年我国茶叶出口21.8万吨,总值3.71亿美元,排在斯里兰卡和肯尼亚之后,名列第三位(袁地顺,2001)。  相似文献   

7.
茶叶在中国具有几千年的生产历史,长期以来在农产品出口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中国茶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状况不容乐观,中国茶叶出口呈现不断下滑的态势,茶叶产量不断增长并没有拉动茶叶出口数量的增长,茶叶出口规模不断萎缩。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评论中国茶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威胁,通过加强优势,改善劣势,利用机会,规避威胁,找出中国茶叶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措施,旨在提高中国茶叶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及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尚一  林坚 《技术经济》2010,29(11):86-90
本文利用联合国贸易数据库数据,应用贸易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了1992—2007年影响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茶叶进口国的GDP、中国茶产业的发展、中国和贸易伙伴国的双边真实汇率、贸易伙伴国的农药残留最大限量标准及与中国间距离是影响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因素,中国茶叶仍有出口到发达国家(欧盟、美国和日本等)的市场潜力。最后,提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推广应用HACCP体系、优化茶叶出口市场结构等对策建议,以扩大中国茶叶出口。  相似文献   

9.
刘孝兴 《发展研究》2006,(11):40-41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有着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及贸易的优越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茶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有口皆碑。武夷岩茶和安溪铁观音名列中国十大名茶,故福建有“世界乌龙茶故乡”美誉。然而福建茶叶在品牌建设上却不尽人意,虽有名茶,市场表现却值得深思,甚至沦为茶叶加工的原料茶。福建茶叶的品牌建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清末茶叶对外贸易衰退后的挽救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曾经是近代中国最为重要的出口商品,但在19世纪后期,在国际市场上遭遇了印度、锡兰和日本等国的激烈竞争,加之国内茶叶生产、流通等多方面原因,中国茶叶的出口和国际市场占有额出现了明显下降。中国茶叶出口的衰退对清政府、茶商、茶农都造成了损害。为此,各方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试图挽回已经衰退的茶叶贸易。其中包括引进制茶机器,控制伪劣茶叶出口,吸收和普及茶叶生产知识,拓展茶叶销路,减轻茶叶关税等举措。  相似文献   

11.
清代民国时期对茶叶市场管理比较全面而系统,涉及到茶叶生产、流通、茶价各个方面。与前代相比,茶叶市场管理体系出现了根本性转型,主要包括茶税管理制度的转型、市场管理方法的转型、市场管理重点的变迁等方面。这标志着外销茶叶市场管理措施开始向近代化起步。  相似文献   

12.
胡君茹 《时代经贸》2016,(13):23-25
中日茶叶贸易往来已久,建立了良好的茶叶贸易伙伴关系,日本一直是中国主要的茶叶出口市场。但是日本茶叶技术贸易壁垒增加对中国茶叶出口日本造成了影响。本文在分析2005年到2014年中日茶叶贸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国茶叶对日本出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绿色壁垒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遇到的第一道"槛",也是最难过的一道.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出口到国外的"关税壁垒"低了,而以"绿色壁垒"为主体的"非关税壁垒"越来越高,越来越森严.因此.如何认识和越过"绿色壁垒"是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宁波是全国茶叶出口大市,茶叶出口领域同样遭受了绿色壁垒的困扰,出口额一度出现下滑现象,这其中既有外在原因,又有内在原因,因此如何有效地破除当前各国对宁波茶叶出口实施绿色壁垒,是我们应当尽快解决的问题,具有相当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绿色壁垒的特点、宁波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最终提升宁波乃至整个中国的茶叶出口国际市场竞争力,使茶叶出口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茶叶故乡,也是茶叶大国。2006年全国茶园面积为2175万亩,比上年2028万亩增长7.2%。全国茶叶总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大关。全年茶叶平均单价为24.8元/公斤,全国茶叶农业总产值为248亿元,比上年219.2亿元增加13.1%。中国茶叶在全世界的地位是:种植面积第一、产量第二、出口第三、创汇第四,因此,我国是茶叶大国,但还不是茶叶强国。如何从茶叶大国发展为茶叶强国,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经济崛起进入世界强国的时代恰恰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在国家政策推动下,资本市场进入外廷式资产重构日子已经来临,整体上市等资产注入将成为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6.
袋泡茶时代     
宋爽劲 《新经济》2013,(8):26-27
在整个茶行业环境恶化的情形下,袋泡茶给了各茶饮企业一个希望。不过,近年来与袋泡茶有关的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袋泡茶时代将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时代。在外贸利润下滑和产能过剩的双重打击下,袋泡茶或许能够拯救中国茶叶产业。目前中国茶叶产业已经遭遇到发展瓶颈。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茶叶出口31.35万吨,位居世界第二,同比下降2.82%;交易金额10.42亿美元,同比上升7.98%;平均单价3.32美元,同比提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产茶大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并饮用茶叶的国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然而,我国茶叶在价格,品种上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口情况并不乐观.如何增强我国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茶产业经济效益是关系我国转变增长方式的问题.振兴中国茶产业,可采取品牌建设、技术研发、强化服务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茶"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是我国南部山区农民致富的一种经济作物。近年来,我国茶叶生产取得了不小的进步,生产和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茶叶及相关产业年产值超过百亿元。但由于国际市场供大于求、外国进口门槛抬高、价格持续下跌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茶时的生产环境趋于恶化,生产成本增大,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9.
《资本市场》2007,(11):54-59
<正>"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促进资本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胡锦涛"资本市场圆桌对话"2007年第一次主题会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20.
张婧  徐艳 《经济论坛》2007,(9):53-54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多年来我国一直是世界最大的产茶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之一,在国际茶叶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2006年我国茶叶出口量仍达到了28.7万吨,出口金额5.47亿美元,首次突破5亿美元大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