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是人类社会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统筹兼顾、和谐为其基本命题,展示了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鹤理论魅力。  相似文献   

2.
岳广玉 《企业研究》2011,(8):175-176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超越了传统的神学社会观与理性主义社会观,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和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实践的社会观。它将人类社会的本质看作是实践的,将社会看作是活的有机体,并且把人的发展与人的解放作为自身的理论诉求,其中蕴含的社会发展理论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全面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并将它的理论精髓应用到人类实践,无疑是最终实现人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崇高理想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4.
彭燕林 《企业导报》2010,(4):251-256
社会改革和社会开放,是人类社会特别是现代社会发展演进的客观过程和客观规律。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中,马克思的社会开放观是非常重要的不容忽视的内容。马克思的社会开放观是一种交往观、历史观、改革观和人类解放观,给我们当下的改革开放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潘双华 《企业导报》2013,(7):248-249
马克思主义在科学技术发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革命性力量,认为科学技术是改造自然的强大力量,认为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了人类在科学技术的价值重建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决定力量。最近小平同志“提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正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理论的具体体现和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陶友之 《上海企业》2004,(10):14-16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品质。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规律的提示,也是对人类社会万事万物发展规律的反映。一个国家要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一个企业要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一个职工要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8.
人性的思想观念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婚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以马克思主义人性论为理论前提,通过考察不同时代的婚姻状况及特点,致力揭示人性与婚姻的相互影响关系,有利于当下婚姻的和谐和社会的文明。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新时代也出现了新问题,世界性问题越来越多,单靠一个国家、民族难以解决问题,需要所有的国家携手共进,为解决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中国方案应运而生,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出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包含着多维度的思想,包括政治、经济、文明等。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础,进而分析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价值,理论上对我国建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和世界发展的脉络具有借鉴意义,实践上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秩序的发展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述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这一命题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机制、 存在方式、 发展方式及客观基础,说明了实践观点是唯物史观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意味着包括一切社会关系在内的事物、 现实、 对象、 客体,都需要并只能从实践中才能得到合理的理解,更将在进一步的实践中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11.
葛巧玉 《价值工程》2011,30(33):304-305
人类所经历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从生态危机中引发的对传统自然观和价值观的深刻反思和变革。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提出要解决工业文明阶段的生态危机,必须要走一条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之路。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当前地球上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发展,世界性问题不断出现.在这种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应运而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具有密切联系,其实质就是共生共赢、包容互信、平等互利.本文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进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实现社会和谐,建设小康社会,始终是我们人类社会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始终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制胜法宝,在我党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国方略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5.
周林 《城市发展研究》2022,(7):1-10+181
<正>城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它的发展又促进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确立唯物史观过程中对城市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城市的出现,城乡的分离是人类社会由野蛮过渡到文明,部落制度过渡到国家,地方局限性过渡到民族的分野。列宁在论述现代城市的作用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极其深刻的话:“大家知道,在现代各个国家甚至在俄国,城市的发展比乡村迅速得多,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的精神生活的中心,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它贯穿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从实践的观点出发,科学的分析文化的内涵,深刻揭示了文化的本质和文化发展的规律,实现了重大的变革,为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共产党宣言》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它为我们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谢菲 《企业天地》2003,(12):32-33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 量是社会生产力。所谓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在生产力构成要素中,人是最积极、最活跃、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只有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作用,社会生产力才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9.
要闻速读     
胡锦涛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强调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胡锦涛强调,科学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成功的前提条件。科学执政,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  相似文献   

20.
<正> 价值本身是在人类活动和社会历史过程中不断产生、发展、转化、重塑的。因此, 对价值发生学的考察,是价值论研究中的基础性工作。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生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