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流动性过剩是我国目前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外汇贷款作为贷款的组成部分,其规模的增加必然会对流动性过剩产生正向的影响,而且与单纯的人民币贷款不同的是,外汇贷款还会通过结汇等方式进一步对流动性产生作用。由于我国贸易依存度很高进出口总量持续增长,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本外币贷款利率倒挂等因素推动了金融机构外汇贷款的快速增长,增量创历史新高。外汇贷款增长迅猛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信贷总量调控的作用。有鉴于此,必须高度重视外汇贷款对流动性的影响,进一步完善外汇信贷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05.7~2007.12月之间的数据,通过对我国流动性过剩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结论——在此段时间内我国的货币政策在治理流动性过剩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货币政策存在一定的时滞,长期对于流动性的影响要大于短期,并且短期内汇率对缓解流动性过剩的压力要优于利率。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特别是在中国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流动性过剩导致了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和极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本文认为,中国及新若市场经济体的流动性过剩是在一系列失衡的背景发生的,流动性由轴心国产生,通过汇率和利率机制经由国际收支渠道,向外围国传导,再通过国际金融市场返回轴心国,多次循环中形成超额的世界货币供给,造成外围国的流动性过剩。本文认为,应从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促进汇率协调机制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等方面来缓解我国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4.
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0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存贷差持续扩大,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长期高企,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过剩问题凸现。流动性资产过剩引发货币市场利率和存款利率倒挂,商业银行收益率下降。本文从存款和贷款两个角度探讨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分析了外汇占款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剥离等多个因素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要解决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最根本的是开展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市场创新和转换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等。  相似文献   

5.
全球金融危机和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密不可分,美国货币利率持续13次调降之后又持续17次大幅提升,从低利率货币信贷扩张的流动性过剩到高利率的流动性紧缩,使宏观经济产生剧烈波动,前期低利率带来过剩的流动性,后期利率的提高造成巨量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由于美联储货币政策一贯秉持的"泰勒规则"指导原则没有纳入资产价格因子,致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控失误。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流动性过剩背景下,大力发展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尤其重要,它不但能缓解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受到抑制的现象,还能缓解流动性过剩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压力。本文从微观的农村金融需求出发,论述了发展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客观必然性,并探讨了几种发展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所谓的流动性过剩。本文从银行存贷差背离、流动性比率下降、超额准备金过高、利率倒挂方面总结了目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进而运用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对目前的流动性过剩困境进行了剖析,在分析了其对当前金融体系不良影响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扭转流动性过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流动性过剩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效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中国1998年到2007年相关经济变量的季度数据,对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用大小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调控三种货币政策工具在传导机制和作用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其组合在发挥货币政策内部传导作用上是中长期有效的。在当前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中央银行有必要继续完善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导、存款准备金率调控和利率调控相配合的“三位一体”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相关制度建设,并配套实施其他宏观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央行一年内连续几次调高银行利率,但收效甚微,投资依然过热,资金流动性过剩,物价、房价涨幅加快。分析原囡,在于每次加息幅度过小,市场有所适应。面对火热的股市、房市、不断上涨的物价和存款的负利率,只有加大利率调控的力度,调控效应才能显现。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发展伴随着流动性不足和流动性过剩的交替循环,有关流动性问题的研究一直是我国宏观经济研究的热点。自2005年以来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已经引起理论界的极大关注,国内学者对流动性问题进行了大量的阐述,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流动性在我国的表现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指出我们解决流动性过剩除了传统使用的“堵”的方式外,关键还在于疏导,用好过剩流动性促进我国金融深化和实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利率是经济中最受关注的变量之一,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对利率的界定为契机,尝试性地将投资分为实体投资与投机性投资,并分析了实体投资对宏观经济的重要作用;通过引用投资模型分析了利率的变动对实体投资与投机性投资的作用机制,并利用货币市场的均衡模型来分析如何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动来影响实体投资,从而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产出以及就业规模,但由于流动性陷阱的存在,对利率的这种影响机制形成制约.接着,本文利用了LM模型分析了利率如何影响投机性投资,进而影响实体经济.得出了与流动性陷阱具有一致性的结论.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已经进入新的阶段,推进了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促进了我国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利率对实体投资与投机性投资的影响,从而制定适合我国宏观经济状况的货币政策,在有限的资源的条件下,促进我国经济的合理增长,保证合理的就业规模.  相似文献   

12.
外汇储备过快增长与流动性过剩已成为我国经济中的两个突出问题。首先基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货币数量理论,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激增是导致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然后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总结了流动性过剩对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治理流动性过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快速增长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既促进了我国经济较快增长,同时也带来不少新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币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升值趋势。考虑到各种现实因素,我国会采取小幅、渐进式的升值步伐。在我国现行结售汇制度下,央行被动投放了大量的基础货币,导致金融体系的流动性严重过剩,造成信贷失控和投资反弹,加大了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的压力,货币政策也处于被动局面。今后,我国要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控制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合理调控货币供应总量,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主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真正起到以货币政策手段熨平经济波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的流动性过剩的现象日趋严重,并通过不同的渠道推动了房市和股市价格的上涨。一旦股市和房市的价格发生逆转,将对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因此,我们应深刻的考虑这些潜在的风险问题,正确把握现代金融危机的本质,更好地制定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5.
流动性是银行业生命。保持适度的流动性,对于维护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提高银行经营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防范流动性风险是每一家银行所必须注意的问题。那么判断哪些因素对于上市银行流动性起到主要影响的工作便显得尤为紧要。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和银行微观经营因素角度出发,选取表征货币供给情况、宏观经济情况、通货膨胀水平、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状况的宏观经济因素变量和表征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状况指标、银行盈利能力指标、银行资产规模指标、银行负债规模指标、商业银行净利息收人水平、银行抵御风险能力指标、银行竞争能力指标及贷款呆账准备金的银行微观因素来分析对银行流动性影响,发现其对各个银行及银行业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中央银行依据宏观经济变化频繁地调整利率,利率变动对股票市场的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实证分析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7.
对日银"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日本银行继“零利率政策”之后于2001年3月19日至2006年3月9日之间实施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进行讨论。面对长期性的通货紧缩,日本银行企图通过提供充足流动性的办法谋求金融市场稳定。虽然这一政策对增加金融市场安全性、消除市场不安心理、防止经济进入通货紧缩恶性循环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将其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工具则勉为其难。  相似文献   

18.
在其他条件不发生大的变化的前提下,人民币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然存在小幅度的升值空间,且波动幅度会呈现日益增大的趋势.基于套利、套汇的虚假贸易将导致大量热钱流入,外汇占款上升,基础货币被动投放,致使央行流动性管理效率大打折扣,对金融和经济平稳运行造成影响.因此,银行、外汇管理局等部门应多方联合解决虚假贸易问题,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程,采用新策略进一步加强央行流动性管理,降低虚假贸易对汇率和央行流动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本保持稳定,2005年7月21日我国改革了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汇率的弹性增强了,人民币存在升值趋势。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上升和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宏观经济目标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和控制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必须采取冲销干预的措施来实现,同时为了防止投机资本的套利,央行又必须进行利率控制,但是这些政策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必须采取多种政策搭配手段来实现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