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的产生使劳动力获得了价值形式而成为商品,劳动力商品化历经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和自由全面发展三个阶段.劳动力是人的体力和智力之和.劳动力的消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劳动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表现为劳动力独特的使用价值.运用劳动价值论对劳动力商品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劳动力的消费是其特有的生产自身的形式,生产劳动力的具体劳动就是它的使用价值,形成劳动力价值的抽象劳动也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2.
资本的产生使劳动力获得了价值形式而成为商品,劳动力商品化历经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和自由全面发展三个阶段。劳动力是人的体力和智力之和。劳动力的消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劳动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表现为劳动力独特的使用价值。运用劳动价值论对劳动力商品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劳动力的消费是其特有的生产自身的形式,生产劳动力的具体劳动就是它的使用价值,形成劳动力价值的抽象劳动也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3.
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并不是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而是生产力特别高的具体劳动;它不属于价值源泉的问题,而属于劳动力价值生产、再生产问题。与此同时,科技劳动也不是创造高价值的劳动,而是创造高使用价值的劳动,不能以科技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为依据来确定科技和管理人员获得多少报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通过对古典经济学与庸俗经济学关于价值理论的分析批判,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提出商品二重性和劳动二重性学说,应用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概念,说明了新价值的创造和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  相似文献   

5.
一.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再认识 (一)正确认识劳动的内涵和外延 劳动价值论的核心问题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问题.马克思明确指出,劳动(指抽象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按照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以体力为主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相似文献   

6.
异化劳动学说中工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蕴含着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双重存在——这一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被马克思进一步表述为"现实的人"的双重存在:一方面是作为个体的"现实的人"的存在;另一方面是作为共同体的"现实的人"的存在。"现实的人"的双重存在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则形成了商品的二重性:作为个体的"现实的人"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作为共同体的"现实的人"的抽象劳动则形成商品的价值。以此为理论基石,马克思写成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巨著《资本论》。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著名青年经济学家刘福堂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创造价值量分配比按劳分配更科学.他分析说,马克思提出按劳分配时设想三个前提:没有商品、没有货币和单一的所有制社会.从我国社会主义现实看,马克思提出按劳分配的三个前提条件不存在,因而按劳分配只是一个理想和产品经济概念.从社会实践看,劳动是一种活动,不能成为一种价值尺度,体、脑劳动强度大也许创造出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大甚至为零,劳动强度小创造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甚至很大.所以按劳分配对具体劳动而言是无法把握的尺度,对社会劳动而言是无法具体的抽象.因而,几十年实行按劳分配的结果是“大锅饭”.  相似文献   

8.
本论题的研究基础在于准确把握马克思劳动价值中的"劳动"和"价值"的内涵及"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形成因素差别.在此基础上推论可知,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具有平均性质的简单劳动,它融入了当前社会已经普及化的科学技术因素,而复杂劳动则融入了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因素,后者创造着多倍于前者的价值量.从动态的角度讲,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原来的复杂劳动转变为当前的简单劳动,这表现为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和单位商品价值量的下降.科学技术因素是通过融入劳动力之中影响劳动耗费量来影响价值量的,它本身不创造价值,也不通过包含着科学技术因素的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即使在"无人工厂"生产形式下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本论题的研究基础在于准确把握马克思劳动价值中的“劳动”和“价值”的内涵及“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形成因素差别。在此基础上推论可知,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具有平均性质的简单劳动,它融入了当前社会已经普及化的科学技术因素,而复杂劳动则融入了当前先进的科学因素,后者创造着多站于前者的价值量。从动态的角度讲,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原来的复杂劳动转变为当前的简单劳动,这表现为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和单位商品价值量的下降。科学技术因素是通过融入劳动力之中影响劳动耗费量来影响价值量的,它本身不创造价值,也不通过包含着科学技术因素的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即使在“无人工厂”生产形式下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如何从商品经济的总体范围上探讨价值规律的具体涵义,是一个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我认为,价值规律从其广阔的意义来理解,应当是商品价值平衡规律。价值规律从本质上作为价值平衡规律,首先表现在价值决定上的平衡。马克思的价值学说告诉我们,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人类的一般劳动即抽象劳动形成的,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或物化,这是商品价值质的规定性。从量的方面说,它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从质和量的统一的观点来看,任何价值都是一定量的凝结了的社会必要抽象劳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价值决定”的本来含义。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分析,“价值决定”又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理解。因此作为我  相似文献   

11.
王荣 《北方经济》2007,(2):53-54
劳动价值论的核心问题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问题。马克思明确指出,劳动(指抽象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按照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以体力为主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新经济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信息技术和知识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成了除资本、劳动力和土地之外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显而易见,现代社会劳动的形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支出由体力为主变成了脑力为主,脑力劳动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12.
9、为什么说劳动力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这道题也可以这样问:如何理解劳动力商品的两重性或怎样认识劳动力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和价值。回答时要把握的要点是:(1)什么叫劳动力?(2)阐述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3)劳动力买卖是以形式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为特征的。马克思创立的关于劳动力商品的学说,是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的关键性问题。如要了解劳动力商品学说,就要先从什么是劳动力谈起。什么是劳动力呢?劳动力指的就是人们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与脑(智)力的总和,它存在于活的人体之中。劳动力与  相似文献   

13.
李增国  罗嘉  陈彪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2):142-14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是供需双方价值的统一,也是主客观价值的统二。商品的客观价值是劳动过程中价值生成和转移与劳动对象禀赋度的统一。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是历史上的人而不是商品本身。一定的劳动量不一定等于一定的价值量,而一定的价值量不等于一定的商品的客观价值量,它还取决于劳动对象禀赋度。价值与使用价值是同一过程不同阶段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可以分解为C、V、M三个部分,是可以量化的.<资本论>对价值的量的界定有三种,三种界定在量上有极大的差距,而且严重矛盾.其中,"劳动生产力同价值量成反比"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商品价值能够量化而商品价值总量又不等于财富总量是劳动价值论不能成立的悖论;没有分工的时代劳动以生产使用价值为目的,自有分工以来,劳动是为了创造效益;将价值看成实体并归结为"劳动"就等于说"劳动创造劳动",这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目的是相悖的,是方法论上的错误;成本是制定价格的基础,价值是一种抽象性假设,现实中并不存在;劳动价值论的发展过程是不断证伪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的今天,卷烟销售在烟草行业已处于龙头带动的地位,其龙头作用随着两烟的经营和发展亦越来越明显和重要,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烟叶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相互转换呼唤卷烟销售当龙头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任何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两重性,商品生产者只有在交换中让渡出产品的使用价值才能实现价值,商品的内在矛盾才能得到解决。同样卷烟销售  相似文献   

16.
何伟 《南方经济》2001,1(12):5-8
本文认为使用价值的实现对商品价值的质和量具有决定作用;凡是对社会有效用的劳动,都创造价值,都应视力生产劳动;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决定由体力劳动向智力劳动转化,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向价值增能力转化,由有形资本向智慧资本转化。  相似文献   

17.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其核心是人类的一般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价值所体现的是在物质资本的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者以社会必要劳动量为基准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正像马克思指出的“劳动是惟一的价值源泉”,“价值除了劳动本身没有任何别的物质”。从这一基础出发,马克思论述了商品的二重性和劳动的二重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这一理论的核心是活劳动创造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器在生产中的作用愈来愈大,但机器创造的只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指导实践,对于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马克思劳动具有二重性和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原理,解析了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必须遵循物美价廉的规律。商品物美价廉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商品物美价廉规律可以概括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过程中,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法,去合理配置资源,从而创造物美价廉的商品,在商品消...  相似文献   

20.
如何理解劳动价值论的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价值论的关键内容包括:价值是劳动在一定经济关系下的表现,是劳动产品的社会形式;创造价值的是社会必要劳动;价值形式的演化及其与价值实体的分离;生产力、价格等因素的变动使商品价值与商品生产中耗费的劳动在量上分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分离;三位一体公式的社会根源,等等。劳动价值论特点和优点在于其理论与逻辑上的统一性;它严格区分了价值、使用价值以及使用价值的运用;区分了劳动的具体形态与抽象内容;区分了价值实体与价值形式;它从发展变化中把握价值范畴,明确勾划出了价值从最基本交换关系中的原始形态,转化为具体的生产价格、垄断价格、以及派出生的土地价格、虚拟资本价格等范畴的逻辑过程及转化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