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尉变玲 《发展》2011,(12):179-179
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举措,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个性化体现。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它是在多年来实施的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
王秀娟 《发展》2015,(4):127
按照高水平完成国家课程,大力发展校本课程的指导原则,陇西县通过深入挖掘本土教育资源,积极拓展教育视野,在校本课程建设上成效显著. 一、强化管理,确保三级课程建设规范有序实施 按照“国家课程开足开齐、地方课程求精求细、校本课程突出特色”的原则,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组织实施、教材管理、课时安排等方面应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陇西县采取“三结合”的方式加强培训工作,即外出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人研究相结合,专题培训与讨论探究相结合,有效克服教师对学校课程开发的神秘感和畏惧感,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的思想认识,扫清课程开发中的一些盲区,同时将开展课程建设情况列入重要督评内容,作为学校考核的一项必保指标,对课程建设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保证学校三级课程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3.
"渭南历史文化"校本课程是建立在本地区乡土文化的基础上,是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开设的.本课程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和对话式教学两种方式.通过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从而构建学校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态环境,使学生的视野从教科书延伸到乡土、民间,延伸到生活,提高教师专业化的能力,促进教师在课改中大胆探索,不断进取.  相似文献   

4.
王红丽 《理论观察》2013,(6):152-153
在中等职业学校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突出强调了校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重要意义,从制度层次规范了校本课程的设置和开发,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课程体系,使课程结构更加合理,更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对于齐齐哈尔林业学校而言,如何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对政治学科做到真学、真懂、真信,是齐齐哈尔林业学校的政治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贫困地区课程资源相对贫乏,许多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时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我校的枝本课程开发立足于学校校情,采取一些有效做法.确保枝本课程开发时课程资源的充足,实现了学校的课程创新.  相似文献   

6.
赵侠  王鹏 《中国西部》2014,(41):89-91
<正>校本课程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求的重要平台。当下,很多区域的学校都在大刀阔斧地设计和开发匠心独运的校本课程,以此彰显自己的办学特色。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经典的文化资源、精美的图案配画……可谓"高贵典雅"、大气十足。不过,许多学校和教师精心设计和开发的校本课程并未受到学生的热捧,课程开发者们的良苦用心并未激起孩子们学习的热情。甚至许多学生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红  于丽 《新西部(上)》2009,(12):238-238,233
高职院校英语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欠缺、容易走向兴趣主义、开发组织与制度存在缺陷、评价方式有待改进等问题。解决的对策主要是开展英语校本师资培训,加强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鼎力扶持,切实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政策、专业资源上的支持与服务。  相似文献   

8.
一、把握课程特色,体现"三级课程"概念 校本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之后的一个新生事物,作为三级课程,必定要与国家、地方课程有所区别.三级课程的实施,赋予了学校更多的自主权,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其对国家、地方课程的有效补充作用,切实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着眼于学生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多层次的人才.这也应成为校本课程实施的一个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9.
杨玉玲 《魅力中国》2013,(20):194-194
摘要: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是以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为知识栽体,遵循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发展趋势,结合学校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发出的学科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本文试对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的设置情况进行探究并提出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0.
项楠 《魅力中国》2014,(3):148-148
新课程改革及“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颁布,给全国各地小学提出了开发校本课程的任务。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在民族文化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已有不少先例,但大多是止步于学习民族文化知识的层面,而未深层次地发掘其美学价值。将民族审美文化作为小学校本课程内容进行开发利用,比起前者有更深刻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以湘西州为例,阐述少数民族审美文化在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关微  高丽雁 《理论观察》2011,(2):142-14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还提出学校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有效课程资源,我们的实验学校地处梅里斯达斡尔族区 ,  相似文献   

12.
“渭南历史文化”校本课程是建立在本地区乡土文化的基础上,是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开设的。本课程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和对话式教学两种方式。通过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从而构建学校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态环境,使学生的视野从教科书延伸到乡土、民间,延伸到生活,提高教师专业化的能力,促进教师在课改中大胆探索,不断进取。  相似文献   

13.
余少萤 《魅力中国》2013,(14):190-191
高师音乐教学过程中开设潮州音乐校本课程是教学改革的方向,是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开发潮州音乐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选择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潮州音乐知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分析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分析了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对策与措施:提高认识,提升能力,加大对教师的培养;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挖掘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资源;制定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分析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分析了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对策与措施:提高认识,提升能力,加大对教师的培养;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挖掘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资源;制定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钦州学院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现状的分析研究,从校本课程设置的特点和价值等方面,来阐述钦州学院校本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拟从学校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开发适合新升格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校本课程,为钦州学院公共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设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国士 《发展》2008,(4):96-9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给我国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个新的课题:校本课程的开发。这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学科知识,更应具备相当广泛的教育专业知识、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专业精神。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在教育实践中保持积极的探究和改革的态度,对教育环境中的相关人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才能很好地参与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8.
夏渝 《重庆与世界》2017,(27):81-84
为了更好地开发、完善校本课程,推进课程建设,需要了解现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参与意愿、能力状况及学习反馈,并从中找出影响校本课程建设的主要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为此,我校科研室组织开展了教师、学生和家长参与校本课程建设的情况调查。  相似文献   

19.
<正>钟启泉在《新旧教学的分野》中提出:教师究竟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这是区分新旧教学的分水岭。教教材,纯粹是为了完成教材内容任务,教材本身就是教学的目的。用教材教,教材成了教学素材,学生发展需求才是教学的目的。要用教材教,就需要教者基于学生发展需求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关键的重点工作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需要将国家课程转化为校本课程,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衔接、补充、拓展,使之更加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发展需求,此之谓基于学生视界的学科课程再开发。  相似文献   

20.
鄂伦春民族语言课开发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新生鄂伦春民族学校鄂伦春语言课开发中学生人数少、语言环境差等因素影响着校本课程开发效果。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继续开展课程建设和研究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在文化传承交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