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就业》2011,(4):23-24,32
顺义区是北京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是北京未来重点的城市化和产业化发展地区,是中心城人口与职能疏解的主要载体,是首都现代化过程中新功能的聚集区和城市新增人口的主要聚集地。近年来,顺义区委区政府以实现农村劳动力"工作在园区、居住在城区、生活在社区"为目标,通过"建立两项制度、启动四项工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努力使全区百姓实现"劳有多得、学有优教、病有良医、住有宜居、老有颐养"。"十一五"以来,顺义区共帮助5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农村一产劳动力由2006年初的4.9万人降到目前的1万人,农村劳动力二三产业就业率高达90%。全区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从"十一五"初期的15.7:39.2:45.1发展为目前的5.4:42.8:51.8,就业格局日趋合理。  相似文献   

2.
徐刚 《中国就业》2013,(10):45-46
有工作才会有收入,有收入才会有幸福,有幸福才会有安宁,有安宁社会才会有发展。时至年中,翻出德州市2013年上半年"民生就业账",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份答卷: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4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4万人,困难人员就业3031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87万人,就业技能培训2.94万人,全市新增创业5351人,带动就业1.97万人。各项目标任务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就业工作稳中有进,保持了就业局势的稳定和就业质量的提高。对德州的老百姓来说,"想就业、能就业、就成业"不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对德州这座城市而言,促进各类群体充分就业,已经化为一种润物无声的长期惠民举措。  相似文献   

3.
许方良 《中国就业》2010,(12):17-19
常德市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市,总人口6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71万人,农村劳动力278万人。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00万人左右。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剧,其就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如何实现稳定转移就业,切实维护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群体的利益,该市积极探索新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就业》2011,(12):28-29
谷城县是湖北省劳务输出大县,常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达1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每年劳务纯收入超过15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近年来,该县充分利用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在积累了一定的资本、技术和信息资源后,盼望回乡发展的愿望,积极引导他们回乡创业,收到了"放出小鸟、飞回凤凰","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的效果。目前,回乡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据统计,全县已有近3万人在家乡就业创业,累计投资4.28亿元,创办各类经济实体2700多家,新增就业岗位3万多个。该县先后被评为首批"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湖北省劳务输出十大品牌——建筑鄂军"、"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示范县"、"全省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5.
易特夫 《中国就业》2008,(11):28-29
湖南省湘潭市是一个传统的老工业城市,也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市总人口293.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6.8万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该市就业再就业矛盾曾十分突出,高峰时期全市有下岗失业人员15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90万人左右,占农村劳动力70%。几年来,湘潭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积极的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6.
周太荣 《中国就业》2010,(10):20-21
如皋是农业人口大县(市),现辖20个镇,1个省级开发区和如皋港区,总面积147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0.84万亩,总人口146万,其中,农村人口120万人,农村劳动力53.6万人。近年来,如皋市充分发挥政策的驱动力量,大力推进农民创业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最新调查,全市已有42.21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其中,  相似文献   

7.
陈世家 《中国就业》2007,(12):23-25
大冶市是一个矿产资源型城市,人口8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5万人,非农业人口29.8万人。近年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6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116.19亿元,财政收入达11.3亿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出现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这些人员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就业技能单一。总体来看,我市就业压力大,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相似文献   

8.
菏泽市牡丹区是人口大区,劳动年龄人口多,经济欠发达,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交织在一起,给就业再就业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如何把握就业形势,采取有针对性的就业政策和措施,就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就业形势与任务牡丹区是菏泽市唯一县级行政区,城乡劳动力达68.2万人,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6.1万人,城镇新成长劳动力每年达到5600人,企业下岗失业人员1.4万人。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劳动力总供给都远远大于总需求,对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形成了巨大…  相似文献   

9.
金刚 《中国就业》2008,(6):25-26
就业是民生之本、小康之基、安国之策,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丰城市作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农业人口约98.5万人,农村劳动力约60万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30多万人,农业人口密度约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8倍。2007年全市GDP完成13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3.1亿元,在中部百强县市中排名第23位。  相似文献   

10.
新兴县地处广东省中部偏西,面积1500多点平方公里,人均耕地仅0,72亩,45万人口中有38.9万是农业人口,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23万人。但就是这么一个经济尚属欠发达的山区县,近年来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走出了一条顿具地方特色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子,截止到今年上半年结束之际,县内12.3万农村富余劳动力中,有10.6万人实现了就业,剩余劳动力1.7万人,其中县内就业的占55.2%,劳务输出到县外就业的占44.8%。他们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之路怎么能够敲击越市呢?  相似文献   

11.
朱冬军 《中国就业》2012,(12):26-27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现有110.37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78.46万人,农村劳动力总数为37.25万人。该县针对本地劳动力存量资源逐渐减少、企业用工需求日益扩大的新形势,坚持"挤、培、稳、扶"四字诀工作法,积极创新农民就业创业机制,全面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创造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新局面。前三个季度,该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25.22万人,其中农民创业4.37万人。阜宁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和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泰安市辖泰山区、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共6个县市区,全市农村人口367万。近年来,泰安市把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全市重点工作进行规划,启动了"一县一品"和"一县多品"劳务品牌创建工程,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强化培训、跟踪服务等措施,大力实施劳务品牌战略,先后树立了"肥城建安"、"东平港务"、"新泰起重"、"宁阳泰山劳务"等龙头劳务品牌,全力拉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就业》2007,(6):8-9
广东是全国第一农民工流动就业大省。到2006年底广东流动就业半年以上的人员达2480万人,其中来自外省1800万人;本省尚有未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400多万人,做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技能提升工作,在全省组织实施了“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周锋 《中国就业》2013,(8):30-31
湖北英山县地处大别山南麓,是一个贫困山区县,同时也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是第一批劳务输出示范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县、是人社部定点的就业信息监测县。全县3乡8镇,309个村,总人口40.9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17.5万人,在外务工人员约8.7万人,年外出打工收入10.2亿元,是财政收入的2倍还多。打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重要支柱,做好劳务输出工作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2012年劳动就业工作实现新的突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683人,登记失业人数34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失业人员再就业1396人,帮助困难人员就业829人,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西宁市农村人口80万人,农村劳动力68万人,近年来西宁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西宁实际,以积极开发和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为基础,完善政策,强化服务,扎实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并为全市就业局势稳定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6.
一、就业互助协会诞生的导因 近年来,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狠抓就业再就业这一民生工程,统筹规划城乡就业,充分落实政策扶持,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健全各层级的就业服务平台和信息网络,创造性地开展了一些有效的就业服务和援助。“十五”期间,江阳区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63万个,开发公益性岗位2625个,城镇新增就业2.02万人,实施就业培训累计5.79万人(次)。尽管如此,江阳区作为泸州市的主城区,在解决自有23万非农业人口就业压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之外,还承担了解决市属以上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周边县(区)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聚集主城区就业的任务,就业压力持续上升,并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高压态势。这就促成了“互助协会”诞生的导因。  相似文献   

17.
严良军  丁杰 《中国就业》2006,(10):50-52
泰州市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全市502.7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91.54万人;劳动力资源总量242.61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92.04万人;全市现有被征地农民5.8万人,外来劳动力约25万人。近几年来,该市以贯彻落实“开发就业、平等就业、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为目标,努力在全市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和城乡统筹就业格局。全市累计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4.93万人,转移比重67.33%,培训农村劳动力23.96万人。今年8月,劳动保障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将该市确定为全国首批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18.
去年以来,商南县坚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利民惠民的实事工程来抓,投入财政资金1488.8万元,做大做强"劳务蛋糕"。目前,全县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2万人,创经济收入6.59亿元。  相似文献   

19.
宜昌市现有农村人口272万人,农村劳动力147.52万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98万人,人均耕地1.5亩。面对增收致富任务和人多田地少的现实,宜昌市把组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与转移提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来抓,深入展开了一场农村富余劳力向非农业发展、向非农村转移、向非农民转变的持久战,解决农村劳动力供需矛盾,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并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新格局。2004年底,全市在外务工就业的农民为25.93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的17.6%,实现劳务输出收入15.58亿元。  相似文献   

20.
抓好职业技能培训 提高转移就业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农业人口52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8万人。潜江市多年来一直把劳务输出作为解决城乡人员就业的重要途径、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重点来抓。特别是在被劳动保障部确定为全国输出地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重点监控地区、全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城市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实施以来,潜江市因地制宜,在全市范围内抓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职业技能培训,推进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工作向健康有序方向发展。目前,潜江市累计外出打工人员为12.8万人,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67.4%,其中有组织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