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明 《中国西部》2013,(36):66-69
“老师,你是父亲,让我有了聆听窗外声音的耳朵;老师,你是太阳,悬挂在我的心里……”这是教师节表彰会上,一位智障孩子献给戚荣的一首小诗,简单质朴的语言让已“知天命”的他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2.
田明 《中国西部》2013,(3):10-15
没有关注“人”的教育,不是好教育;没有关注人全面发展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紧紧围绕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把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探索,书写在生动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德育为主导,课堂教学改革为主体,教育文化为主线,阅读活动为主渠道,特色课程为主阵地“五位一体”的素质教育模式。2012年11月,我们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探寻、解读甘州区素质教育的“基因密码”。  相似文献   

3.
郭雅琼 《发展》2022,(1):73-75
<正>近年来,甘州区把乡村旅游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抓手,取得了一定成效。以甘州区发展经验看,西北欠发达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应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有地方特色的"田园"、放飞心灵的"乐园"、品浓郁乡愁的"心园"、涵文化气息的"家园"、可吸人眼球的"游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发展》2013,(5):55-56
一、张掖市甘州区农村经济概况张掖市甘州区2008年农业总产值为352642.9万元人民币,2011年农业总产值为489750万元人民币。到2011年,甘州区共建成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70多家,发展优质制种55万亩(其中玉米制种51.5万亩),蔬菜18万亩,轻工原料19万亩,优质小  相似文献   

5.
在城镇化进程步伐日益加大的情形下,乡村教育往何处去?日渐消逝的乡村社会,会给我们的孩子带来怎样影响?也许下面的思考讨论会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一所好的学校,它有好的学风、好的学习氛围,但这都离不开老师,学校有好教师才能成就好学校。他们既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智慧,更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坚守。随着教师形象在学生、家长心中的愈加高大,学校的良好形象、育人声誉在家庭、社会中方能愈加彰显。而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清源第二小学不断加重师资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好老师,好老师成了学校的中流砥柱,是学校形象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7.
相信岁月,相信种子,这是新教育人常说的一句话,如今新教育的种子已经在甘肃省庆阳市这片热土生根、发芽。对庆阳新教育人来说,做真教育,真做教育,就是他们选定的路。他们不怕远行,不怕缓慢,只要坚持,就有奇迹。他们让农耕文化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精神内核,贯穿于教育过程始终,把每个细节做实,把整个过程做真,让每颗种子都开出一朵花来,让每一朵花都绽放出它喜欢的样子。他们共同担当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使命,擦亮每一个日子,呵护每一个生命,为探索教育真谛,为实现人生梦想且歌且行,永远前行!  相似文献   

8.
现在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不能说不多。从国家级的高端培训到区县级的全员培训,从脱产研修到网络学习,从单一的单项培训到综合的全面培训,林林总总,种类繁多。有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有各级教育学会组织的,有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有教师进修院校组织的,有高等学校组织的等等,基层学校应接不暇。当前,大家不是觉得培训少了,而是觉得培训有点泛滥成灾,以至于有的学校专门安排一些教师,长期参加培训,被业界称为“培训专业户”。  相似文献   

9.
杨明 《中国西部》2013,(27):52-55
追求离梦想最近,耕耘离收获最近.六年的校长步履,有矫健,有迟疑;有敏锐,有困惑.纷繁头绪纠结着学校发展的方向,但坚信用幸福教育指引教师、学生的发展却是不变的情怀. 活着是一个真人,做事就要做真事 不为名利所左右,用一个人拥有的求真和纯朴,在治校历程中始终做真正的自己.用真感情去给予他们快乐,内心不设防,生活的高幸福指数会换来高效率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2015年3月,我接受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又一次担任春招实验班语文教学工作.实验班,是由那些希望选择中职学校完成高中学习的初三下期的学生组成,他们在原来学校已经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而中职学校出于招生的需求,希望他们提前到校体验学习,同时也为他们原来学校减轻负担和卸掉一些包袱.学生失去了自信心,到任何学校学习的表现可想而知,他们中多数学生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文化课上睡觉、玩手机、听耳机、不做作业、不听讲,对中职的专业课似乎有点好奇心,希望在这方面有所收获.这个班是个男生班,48人,没有一名女生.  相似文献   

11.
2015年3月,我接受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又一次担任春招实验班语文教学工作。实验班,是由那些希望选择中职学校完成高中学习的初三下期的学生组成,他们在原来学校已经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而中职学校出于招生的需求,希望他们提前到校体验学习,同时也为他们原来学校减轻负担和卸掉一些“包袱”。  相似文献   

12.
霍雨佳 《中国西部》2014,(12):60-63
25年,弹指一挥间。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让她留在这里;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让她淡然一笑,无悔青春。站在人生岔路口,向左或向右?她挣扎过、痛苦过,最终选择留在条件艰苦的乡村小学做一名平凡的乡村教师。永远——既是学校的名字,又是她25年坚守的真实写照。她的人生没有大起大落,她的世界除去学校和家人再无其他。于她,甚至无法用华丽的辞藻来形容,如此平淡,却不平凡。  相似文献   

13.
一方面学校与社会在生命教育方面缺失,需要补上这一课;另一方面学校与社会又内在需要得到生命教育的支持(如校园暴力、生命悲剧)。例如:小悦晚事件让我们看到人们面对生命的冷漠;长春高三学生事件这一生命悲剧。实施“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终极追求。是“教真育爱”的现代教育观。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使人成其为“人”,使人幸福。《教育规划纲要》也提出:坚持能力为重。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坚持全面发展。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2012,(27):16
在家校关系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家庭和学校共同育教育孩子的思想已经逐渐深入人心。近年来,我国各地有许多学校在对此进行积极探索与研究。无论是在家校合作的理论还是实践领域都有长足的发展,尤其在家校合作的实践体系上取得丰硕的成果。其中,颇具特色的有上海的家校互动,香港的家校合作,山东的家校共建,特别是成都在家、校、社三结合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家校共育。他们根据自身的区域特色,构建出了各自不同的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成都水井坊深巷处,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静静地焕发着文化的光芒。该校依托百年名校成都七中,以"卓尔不群,大器天下"的情怀和胸襟,让学校发展在文化深处落根,走出了一条文化滋养、润养、涵养的"文化养校"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司思 《中国经贸》2007,(12):48-48
响应“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在中国青少年服务中心的指导下,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携手众机构,发起建设“红粉笔计划?爱普生示范学校”。邀请对乡村教育研究多年的专家志愿者,从教师培训、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校管理三个方面入手,群策群力打造“中国第一村校”,让现代化的教育模式辐射广袤的中国农村,为千万乡村少年点燃燎原的希望之光。  相似文献   

17.
“不想爸爸妈妈再出去(务工),想让他们留在我身边,可以照顾我。”阳阳是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的一名小学生,自从常年在外务工的父母返乡工作后,他比以前开心多了。像阳阳这样的留守儿童,还有很多。幸运的是,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返乡创业,回到了孩子身边陪伴孩子成长。浙商银行就在为这个目标一直努力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快讯》2013,(25):17-17
又到了一年填报志愿的时节,我已在美国度过了自己的本科四年,而我为了选择合适的专业也花了大量的时间思考,为让更多的学弟学妹能够直面挑战和压力,在此分享下我对大学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建设的具有科学^道主义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因此,现代教育的构成越来越趋向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合作共育,这也是解决家校矛盾的根本途径。家校共育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澡题。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并目与时俱进地创新,才能达到以孩子健康规律成长的最终效应,共同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在家校关系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家庭和学校共同育教育孩子的思想已经逐渐深入人心。近年来,我国各地有许多学校在对此进行积极探索与研究。无论是在家校合作的理论还是实践领域都有长足的发展,尤其在家校合作的实践体系上取得丰硕的成果。其中,颇具特色的有上海的“家校互动”,香港的“家校合作”,山东的“家校共建”,特别是成都在家、校、社三结合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家校共育”。他们根据自身的区域特色,构建出了各自不同的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20.
王朋怀 《魅力中国》2010,(22):46-46
《清风亭》是豫剧中的一个传统戏,后经三门峡市豫剧团整理改编搬上舞台上后火了起来。河南省豫剧二团又在这个基础上再度打磨,推出了《清风亭上》。我曾经领衔主演过《清风亭》,因此很关注这个新的版本。在多次观摩李树建先生领衔主演的《清风亭上》一剧后,我认为整体上还是比较成功的。在剧本方面,改编者对于这出凄婉感人的人间悲剧进行了新的提炼和打造,在传统道德批判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