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李梦  政涛 《走向世界》2014,(9):70-73
在莱阳,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都有做豆面灯碗的习俗,所谓豆面灯碗,就是用豆面做成的不同形状的面塑,上面插上灯芯,浇上花生油,点燃了放在家里的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寓意。这种流传于民间的习俗,实际上是集传统的祭祀、祈愿于一体的活动,是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现已被列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阳卓军 《魅力中国》2013,(8):364-366
恩施傩戏的产生与原始的巫风习俗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原始宗教信仰产生了巫术祭祀活动,巫术祭祀活动孕育了巫傩文化,傩从祭祀活动中分离出来,慢慢演变为以娱人为主要目的的傩戏——戏剧的样式之一,这就是原始巫术与恩施民间戏剧——傩戏的基本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3.
UFO     
《中国西部》2008,(1):10-10
2007年12月29日下午,英国康沃尔郡的凯文·巴贝里在当地海湾附近拍摄海景照片。后在所拍的照片上发现了一个神秘物体。凯文说:“当时有两艘油轮正好在港湾中,我想这是一组不错的风景。但是当我回家将这些数码照片传送到电脑上后,一个圆圆的金属状物体出现在照片上,大约距离3公里左右。”这可能是在英国拍摄到的最清晰的UFO照片之一。  相似文献   

4.
《重庆与世界》2011,(9):64-65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在渝中区举行的“重庆与世界2012文化嘉年华活动”现场,一个蓄着齐耳短发、50多岁的妇女,她以灵巧的双手,少则几分钟,长则十多分钟。将各色面团变成了一个个身材匀称、神态逼真、呼之欲出的各式面人,使围观者惊叹不已,为之叫绝。在场的一位外国朋友看着这惟妙惟肖的面塑人物,立即举起相机连续按下了“快门”,说要带回他的国家给朋友们看看中国的面塑绝活。这位面塑创作者,就是被重庆市文化局、重庆市文联、重庆市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重庆市优秀民间艺术家”和“巴渝十大民间艺术家”称号的现任巴南区文联常委、巴南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明朝兰女士。  相似文献   

6.
“短短10天的拍摄,让我喜欢上了这个小村庄——乐亭县赵蔡庄村:环境优美、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拍摄期间我们没有看到农村常见的柴草垃圾,甚至街上找不到一个烟头……我会回去看看,因为我喜欢那里。”这是中博传媒影视公司《村头闹翻天》摄制组导演李睿谦去年10月在自己博客上的留言。  相似文献   

7.
正"我在重庆学非遗",邀请外国青年向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拜师学艺。从5月开始,巴南区陆续举办7个非遗项目(接龙吹打、接龙小观梆鼓舞、木洞山歌、姜家舞龙、重庆树叶制作技艺、明三娘面塑、鱼洞乱针绣)22节"非遗"课程。这是一场璀璨夺目的文化盛宴,吸引了众多外国青年前来学艺,为此着迷。"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能够参加学非遗活动,我很幸运!"来自俄罗斯的伊万诺娃是活动的首批参与者,她不仅在启动仪式现场学习了巴南非  相似文献   

8.
《宁波通讯》2008,(9):I0001-I0001
象山祭海是象山渔区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中,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和精神愉悦的祭祀活动,主要以祭神娱神、拜海为内容,以崇祀、演戏活动为载体,含有历史、宗教、民俗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祭祀文化活动。根据《象山东门岛志》记载和当代老渔民回忆,有了渔船就有祭海活动,说明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相似文献   

9.
农民与国际大师,这两个名词神奇地集中在王亮的身上——他是地地道道的河北深泽县农民,儿时的面塑爱好在几十年的执着下将他引领进艺术的殿堂。在他魔力般的手中,面塑的灵动造型征服了无数业界专家,代表作晶“蝈蝈”更是为他捧回数顶文化艺术界桂冠。  相似文献   

10.
黄帝在古代中国一直是被尊崇的对象,祭祀、封禅等崇黄活动绵延了数千年,作者认为一方面由于黄帝的历史传说适合作为统治者为其政权寻找合法性信仰的道具,另一方面是黄帝的特殊身份及其在历史中的塑变适应了政治和文化的双重需要。现代社会祭祀黄帝的活动还在一年年上演,这种祭祀已经成为一种对先祖的礼敬和对民族认同的渴求,黄帝文化精神的影响在现代仍巨大而深刻。  相似文献   

11.
灯碗情愫     
灯碗是用豆面做成的不同形状的面塑。面塑前面为碗状,内插一缠绕棉絮的小木棒,倒入豆油,于正月十五元宵节点燃放在屋内及院落不同位置,用以祈福。在栖霞、莱阳一带,豆面灯碗习俗历史悠久,现已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王欣  杜永健 《走向世界》2008,(18):74-78
来自西班牙埃菲通讯社的Luis,是一名摄影记者。此行来到青岛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作为北京奥运会的注册媒体,要将青岛奥帆赛场上的精彩瞬间第一时间报道给远在西班牙的读者。然而,他的视线和镜头却一次次转移到这座城市,焦点对准了巨幅楼体广告上面。“这座城市真的是太美了,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要为这座城市拍摄一个专题,我实在是喜欢这里。”Luis想要为青岛拍摄一组专题照片,是想把青岛和同样举办过奥运会的巴塞罗那作一个比较,“青岛的奥运气氛,让青岛更具现代化大都市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姬娟 《新西部(上)》2009,(10):124-124,129
本文研究我国西汉时期的求雨、止雨祭祀仪式,认为宏大的场面,复杂的规定和议程,是人们在神秘莫测的大自然面前无能为力的表现,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中国巫术的发达完善,这一现象同时存在于世界各地。在弗雷泽的顺势巫术的解释下,荒诞可笑的求雨和止雨活动却把当时人们的心理活动又一次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4.
开发潮     
陕西黄帝陵祭祀大院正式开建 备受海内外关注的整修黄帝陵二期工程祭祀大院基础工程前不久正式开工。 黄帝陵二期工程祭祀大院建设项目是整修黄帝陵总体规划中的主体建筑。主要包括上陵公路的降低及古柏院、中院、北院,共有建筑面积1.2万多平方米,其中2000多平方米的高台式仿古建筑祭祀大殿和1.4万多平方米的祭祀广场.全部用花岗岩砌成,建成后的祭祀大殿和可容纳5000人的祭祀广场,将是今后举行重大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建筑风格与祖国传统建筑一脉相承,具有强烈的新时代气息,工期一年。  相似文献   

15.
薛峰 《东北之窗》2015,(6):40-41
在中国,玩面的人很多,像刘吉成这样能玩回一个"山花奖"的不多,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学习研究,刘吉成将现代美学元素和传统面塑技艺完美结合,其作品《金陵十二钗》2009年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惊艳!强悍!是"吉成粉丝"对他作品的评价,"面塑刘"的雅号也不胫而走。从富有立体感的面塑人物肖像,到如今的面塑壁画,刘吉成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变越精彩。从电影开始的造梦之旅刘吉成喜欢面塑,是从六七岁时看了一场电影开始的。忘了是什么电影,但电影开头那段介绍"泥人张"的宣传片却深深印  相似文献   

16.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在中国古代的任何一朝都极为重要。在明代的祭祀体系中,大祀十三、中祀二十五、小祀八。所有的祭祀活动中,大祀为天子亲祀,规模形制盛大;中小祀则遣官祭祀,规模也较小。明代皇家小祀诸神:其中有与日常起居相关的司户、司灶、司门、司井、司马、中霤之神;还有与鬼神、军事的泰厉之祭与火雷之神。前人对于明代皇家祭祀的研究偏重于大祀与中祀中的部分祭祀活动,本文将从小祀的定制与祭祀活动出发,简要论述明代皇家小祀之祭。  相似文献   

17.
"这是我生活了30多年的城市,但我却越来越认不出它来。"这是70后的老北京、漫画师南城老李在自己拍摄的视频里说的一句话。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偶然在微信圈里看到了南城老李拍摄的一组胡同门牌照片,随后记者通过微博留言联系并采访了他,还跟随他一同逛了一次北京胡同。生在崇文,长在宣武,一路串胡同长大的南城老李对胡同有别样的感情。南城老李小学以前生活在崇文区河泊厂北巷,每天早上母亲带他坐23路公交车去双井上幼儿园。"我在车上最大的乐趣就是看窗外的各条胡同。尽量往深了去看。”南城老李说,“无论上幼儿园还是回家,路上就这爱好。”  相似文献   

18.
常丹 《中国报道》2014,(5):74-74
4月5日,川西平原最隆重而盛大的民俗文化活动——2014中国·都江堰清明放水节盛大开幕,这是历年放水节中内容最丰富的一届,除按照古制进行的祭祀拜水仪式外,还增加了丰富且独特的民俗表演。  相似文献   

19.
村中土戏台     
村中土戏台郎晟家乡村子中央有个大土墩,五丈见方,六尺来高。土墩前是一个大广场。听老一辈人说,这土墩有上百年的历史,是过去祭祀神灵的祭坛。我的家乡尽管靠近海边,可老天爷一旦发起倔脾气,有时能连续数十天不下一滴雨,地上的盐碱就像初冬早晨的严霜,白茫茫一片...  相似文献   

20.
阳泉市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新旧动能转换迫在眉睫,破解其转型难题关键是科技创新,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自主创新的重要一环。为加快阳泉市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大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基于阳泉市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现状,采用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等,立足阳泉市实际,探讨符合阳泉市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