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正 《三联竞争力》2006,53(7):40-41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很多第一代创业者们都来到一个共同的路口,即辛辛苦苦挣下的家业谁来经营?是否传给第二代?如何传给第二代?身后的家族将来作为企业台前的经营者,还是幕后的所有者?这些都是严肃、复杂,而又极具个性化的问题,并不为中国创业者所仅有。在全球范围内,家族企业的经营与传承至今都未有圆满的答案,但探索仍在进行。  相似文献   

2.
许小年 《浙商》2012,(9):24-24
这么多年来我自己一直在反思总结:到底是什么指导了我们过去30年的发展?是什么支配了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为什么我们能走到今天,能有一个我们大家都为之骄傲和自豪的名字:西子?我找到了答案,就是一个字:人!做企业就是在做人!这个企业的“企”字,上面是一个‘入’,下面是一个‘止’,就是停止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必读     
《商界》2009,(4):148-148
1.石章强:《企业过冬》,华文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定价:38.00元。它说:我们已经感受到冬天的严寒,我们需要采取行动。于是,“如何过冬?”就成为所有人都要面对和回答的问题。《企业过冬》给了第一份答案,一个资深的营销咨询家为中国企业开出了第一份药方:企业过冬之道:静领导、精品牌、热产品、软传播、厚人才!企业过冬之法:扩张、升级、转型、维持、收缩没商量!  相似文献   

4.
黄鸣 《广告大观》2005,(4):124-124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国外品牌的劳动力成本比中国企业高得多,但却能赚世界上最多的利润?答案是核心竞争力,包括最先进的技术、最强势的品牌等等。在这种思想的指寻下,我们开始寻找技术、整合资源.用了一年的时间,从什么都没有到拥有了核心竞争力,而且都是全球最先进的。  相似文献   

5.
王育琨 《商界》2006,(12):92-92
为什么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30年中。涌现了一大批世界级企业家.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20多年中,却鲜有举世瞩目的企业家出现?问题的答案可能在企业家过度明星化之中。当企业的创始人和CEO们纷纷挤进明星圈,  相似文献   

6.
过去5年内,中国白酒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厂家和商家的经营心态和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化。整个白酒行业的经营游戏规则正在被改写。盛初认为:系统是静止的,而变化才是当前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从2003年开始,盛初咨询对中国白酒行业的企业和经销商进行了主题为“酒类厂商经营成败奥秘”的专题研究。截至2005年,我们已经深入研究了以下问题并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孙莫 《市场周刊》2005,(29):46-46
中国企业成长经历的三次战略转型。转型思维是很重要的战略性思维,如何全面而准确的去理解中国企业20年的发展背景是我们在理解企业战略时重要的问题,而只有理解了这个问题,对于企业成长性的问题才会有一个更加准确的看法。我们把中国企业发展问题的转型总结为下面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这个简单的问题似乎没有简单的答案。 中国企业海外扩张大潮的来临,互联网经济的复兴,意味着买卖的生意在今后一个时期将变得异常兴隆。  相似文献   

9.
商务书屋     
《进出口经理人》2008,(8):80-80
当我决定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写一点儿东西的时候,我没料到自己会陷得如此之深。几乎每一个晚上,我都被所记录的企业拽入深思,每一次思考都焕发出振奋,每一串数据都引发无限的想象,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年代,中国用30年的时间,缔造了一个撼动世界的神奇。当我试图来理解它的时候,才发觉这是一个关乎成长的最内核的思想,这30年教会我们辨别出事物最内部的秘密,  相似文献   

10.
张盈 《环球供应链》2005,(11):128-128
公司存活的价值是什么?拿这个抽象的问题问企业,答案却并不抽象:存在是为了赚钱。如果对方是上市公司或正在改制中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答案会文雅很多: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与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实还是尽可能地为股东赚钱。  相似文献   

11.
《广告导报》2005,(4):108-108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国外品牌的劳动力成本比中国企业高得多,但却能赚世界上最多的利润?答案是核心竞争力,包括最先进的技术、最强势的品牌等等。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开始寻找技术、整合资源,用了一年的时间,从什么都没有到拥有了核心竞争力,拥有了最高的技术,包括三高真空管、高温发电、海水淡化、太阳能制冷、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等等,都是全球最先进的。  相似文献   

12.
董事长书架     
《华商》2012,(6):92-92
《中国企业怎么管》曾仕强教授研究中国式管理30多年,摸透了中国人的特性。企业管理是个系统工程,文化建设、计划制定、组织架构、贯彻执行、训练考核、协调沟通等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尤其是中国企业,任何一个微小的地方出现问题,都会产生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后,中西方之间仍然彼此充满了疑问。中国的疑问是:我们何时被认可,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被认可?这一切都是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也成为我们认识世界的起点。中国与西方都在疑问中执著地寻找着一个答案:究竟是中国错了,还是西方错了,其实这很难得出结论。因为在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问题上,所涉及的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问题,而是一个相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商业评论》2005,(12):142-145
如何从“大公司”做到“伟大的公司”?这无异于一个天问,本身并没有答案,而寻求答案的本身,却会使强者反观而汗颜,弱者自信而有力,恰如对生死的求解,令人脱胎换骨,接近彼岸。过去的20年(1984—2004年),中国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而迈入下一个20年的他们,正陷入集体的迷惘,又处于一个新的起点。(参见《21世纪商业评论》周年特刊)如何成就从不错(good)到伟大(great)?这需要中国企业集体的追问。  相似文献   

15.
颠覆者黑马     
《创业家》2013,(12):14-16,18-21
五年前,《创业家》杂志创刊了。在创刊号卷首语里,我们说“今天中国最需要创业家精神,也正在造就大批新兴创业家,引领中国走向下一个30年的,将是那些能够创造出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新兴企业。”  相似文献   

16.
乔迪 《销售与管理》2008,(10):25-27
“大宝,天天见”,这句熟悉的广告语见证了一个企业的成长,也托起了一个民族品牌的辉煌。而今天当我们再次谈起时,已有了别样的滋味,7月30日,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宣布全盘接手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虽然交易双方并未透露具体财务细节,但如不出意外,成交价应该就是大宝当初的挂牌价23亿元,成为截至目前外资并购国内日化品牌的最大标的。其被收购后将走向何方,还没有人能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17.
以客户为导向是什么?是关注客户需求吗?那么客户需求又是什么?是客户告诉我们他们要什么吗?如果客户没有告诉我们,我们能知道吗?似乎这些问题都有明确的答案,但似乎又都没有标准的答案。总之,以客户为导向是大势所趋无可辩驳,企业要如何选择以客户为导向才是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海尔”从十三年前的一个小厂发展成今天的大企业,所有的目标就是为了成为一个国际化企业,创国际名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体会是———创国际名牌的根本就在于创新。海尔集团现在是中国家用电器行业总产量最大、品种量最多的一个企业集团,1997年全年销售收入...  相似文献   

19.
孙庆 《中国广告》2004,(9):86-87
作为一个企业.我们长期在思考品牌价值的问题,但是今天仍然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今天,站在企业这个的角度上讲述几点想法。首先.作为一个品牌.任何一个企业,总是希望通过品牌的提升带动企业的经济发展.带动企业的经营活动.这是所有企业梦寐以求的。但怎么样才能真正做到品牌的持久化.像可口可乐上百年仍然存在呢?这就不是一两句话能回答的问题。每个企业所处的环境.产业.所处的人文环境,地区的政治环境都不一样.可调动的资源也不一样。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个人对品牌建设的问题.特别是企业如何从品牌  相似文献   

20.
梁信军 《光彩》2008,(6):8-9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民营企业创富和建立在中国乃至世界竞争力的30年。随着企业飞速发展,最近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除了壮大规模、提高利润之外,我们这批壮大了的民营企业还应该给社会、给民众在国际上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或者说,民营企业家怎么样能实现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