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9 毫秒
1.
从宪法角度对未成年人性别平等加以保护,不仅是宪法平等权的理论基础和核心价值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宪法实践中对女性权益的重点关注内容。结合当前我国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的共同要求,从宪法的高度,利用宪法的权威和提纲挈领作用,提高法律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可诉性,并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共建的模式,全面推进未成年人性别平等保护的法制演进和发展演绎。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实现农村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农村法治是我国法治实现的基础。农村法治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焦点。我国农村法治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农民法律意识的淡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增强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没有形成合理的成正比关系。农民法律意识仍相当淡薄,主要表现在:(1)缺乏平等和独立的人格意识,导致维权意识不强。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在经济上的脆弱性最终决定了农民人格主体性的丧失和依附性的增强。有不少农民当其权利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已…  相似文献   

3.
柳忠田 《改革与开放》2014,(10):66-66,68
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是社会主义民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村的民主法治就没有整个社会的民主法治。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提高对农村民主法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完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监督体制,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完善村级民主法制建设领导机构,规范乡镇干部依法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4.
孙暖 《黑河学刊》2007,16(4):100-10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平等受教育权应当得到足够重视。然而现实中农民的受教育权存在严重缺失。平等受教育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得到足够重视和全面落实。必须把保障农民的平等受教育权作为一个工作重点来抓。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陈丽洁 《特区经济》2010,(12):240-242
平等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作为公民的农民,应享有与其他社会主体平等的权利,但目前我国农民的经济权、教育权及财产权等方面的权利仍然得不到平等和应有的保障。农民权利的法律保障是法治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立足我国的客观实际,构建农民权利法律保障制度,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和保障农民的平等权利。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必须努力实现政治的平等、经济的公平、社会的公正这三个基本要素.抓住这三个要素,我们就能从根本上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坚持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调动人民群众的政治积极性,增强社会主义的发展活力,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屠文淑 《宁波经济》2005,(12):27-29,7
构建和谐社会的要义之一是达到人际和谐,而性别和谐是人际和谐的根本保证。当前,封建性别观念死灰复燃,性别不平等引发的性别歧视、性别矛盾悖逆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严重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只有彻底改变占社会人口半数的女性发展的不平等状态,促进男女共同发展,才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8.
金潮 《宁波通讯》2006,(5):29-29
l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含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重大历史任务。法治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完善农村法治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按照依法治国原则要求,农村法治建设应当抓好以下内容:一是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树立以人为本的法治观念。把法律教育作为农村法治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提高普法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二是依法规范各类主体的权利义务,实现主体的法治化。首先要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通过权利保障和机会平等来调动他们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其次,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加大对“…  相似文献   

9.
平等就业权对于农民工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人权的内容之一,它关系到农民工的独立生存和发展。由于本文以农民工为研究对象,本文试图从户籍歧视角度来分析其平等就业权实现遭遇障碍的法律原因,从而找到矫治就业户籍歧视的法律救济途径,为农民工创造出良好的就业环境,进而也能为"三农"问题解决、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建设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以公平公正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进一步加强司法人员的司法伦理道德建设,为实现司法公正提供平台。加强司法伦理道德建设,只有坚持公正、人性、平等、理性等原则,才能使司法人员真正以人为本,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民主法治、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树立公平正义、诚信和谐的社会风气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关键是要把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国方略逐步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清理我们头脑中陈旧的法律意识,更新法律理念,以全新的法律理念为指导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建设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以公平公正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进一步加强司法人员的司法伦理道德建设,为实现司法公正提供平台。加强司法伦理道德建设,只有坚持公正、人性、平等、理性等原则,才能使司法人员真正以人为本.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民主法治、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树立公平正义、诚信和谐的社会风气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状态,如何实现和谐社会也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历史课题.党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是顺乎历史之要求、人民之呼声.社会的治理有人治和法治之区分,现代社会治理走向法治,建设法治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历史之应然选择,同样,法治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基本要求.推进法治建设,当前必须逐步树立法治理念、追求和实现司法公正、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将民主法治置于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首位,是对于民主法治价值与功能的科学认识,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谐社会的涵义,正确处理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见法治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内在的高度统一性.构建社会和谐,首先必须建立理性的法治.无法治,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就无法实现国家民主,无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无法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王莉 《魅力中国》2011,(14):177-177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明文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人口是否享有平等权值得人们深思。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实现农民的平等权等公民权利已成为不可忽视也不可逃避的现实问题。对农民的歧视对待的现象应该得到改善,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社会农民权利现状,以农民平等权为视角,分析我国农民平等权缺失的原因以及实现农民平等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和谐是指各个差异部分通过某些特定的调节方式使相互之间能够协调的良好状态。法律相对于其他实现社会管理的方式如道德、宗教等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全面性、程序性等优越性,这就决定了法律是社会管理方式的主导。由此实现社会和谐,保证社会有序运转,法治是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胡悦  张晓荔 《改革与开放》2011,(24):108-109,1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自由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目标和生活境界.在实现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法是社会的主要规则的时代,自由需要通过法和在法的范围内来实现.当代中国法律应当以自由本位为价值观,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中国现代法治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18.
杨静毅 《特区经济》2007,(5):231-233
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除了宪法、公权力的作用之外,民法的作用不容忽视。近现代民法赋予全体社会成员平等的发展机会,彰显权利、实现对人权的保护,建立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保障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构建国际和谐社会,可以说是当代中国建立国内“和谐社会”思想在国际层面的自然延伸和扩展。国际法是构建和维护国际和谐社会的法律工具。国际法治是构建国际和谐社会的法律原则;民主与平等,保障人权与自由是国际法构建国际和谐社会的法律基础;促进发展,维护安全是国际法构建国际和谐社会的法律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是顺应民心、民意的,也是当务之急。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是中共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本,是中共维护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构建怎么样的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应从哪一个方面着手?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和公民社会。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是,处于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社会主体都应该是一个具有同等身份意识的社会公民,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应该公平和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每一个社会公民的私有财产都应该得到宪法的平等保护。现在,阻碍社会公民权利获取的主要因素就是特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