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从长江流域经济带角度构建三峡生态经济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长江流域经济带角度对三峡生态经济区范围进行了界定,并结合流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三峡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总体目标与思路。文章认为,应根据三峡地区的特殊条件和背景,立足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三峡工程建设与长久运行、库区移民与全面奔小康的目标,学习国际流域开发经验,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构筑建立在生态与经济双赢基础上的独具特色的生态经济型流域开发模式。加强长江流域经济协作,与东部产业互补承接,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展三峡优势生态产业经济。通过重庆、宜昌两点联动,西联成都,远呼上海,实现三峡生态经济区在长江流域经济带中的强劲发展。  相似文献   

2.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然而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的飞速发展,流域内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长江作为我国最大的流域拥有自身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举足轻重的社会经济地位,为长江流域单独立法势在必行。但目前长江流域立法面临着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存在权利冲突、管理秩序紊乱等多方面的问题。为实现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通过转变流域立法模式,革新管理体制,提升环境决策民主化等方式,不断完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建设,为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实现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3.
清代是全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大规模的商品流通是其显著特征,长江流域亦不例外。在清代,随着全国经济格局的变动,长江流域逐渐形成了以粮食为主要商品的“东西贸易”体系,沿江各省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作为皖省的经济重心,皖江流域也以自身的方式参与其中,发挥着承东启西的作用。历史是现实世界的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客观基础和初始条件,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甘孜州生态经济持续发展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立勤  晏鄂川  何勇 《经济地理》2001,21(2):155-158
大力发展甘孜州生态经济,必须从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经济系统来考虑,当务之急是搞好流域生态环境建设。这此再创秀美山川,既是甘孜州生态发展的抉择,更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安危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发展生态产业,开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必须大力实施生态畜牧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能源、生态旅游、生态药业等生态经济工程。经过长期的奋斗,结合西部大开发中长江中上游的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地处长江上游的甘孜州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最终为州经济建设奠定坚实的自然可持续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5.
清代是全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大规模的商品流通是其显著特征,长江流域亦不例外。在清代,随着全国经济格局的变动,长江流域逐渐形成了以粮食为主要商品的“东西贸易”体系,沿江各省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作为安徽省的经济重心,皖江流域也以自身的方式参与其中,发挥着承东启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关键取决于生态与经济的协调程度,核心在于长江上游的生态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长江上游的生态质量越高、经济与长江下游的差距越小,越能促进全流域的持续发展,反之,全流域的生态会进一步恶化、经济差距会不断扩大。长江上游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与长江下游密切相关,长江上游不仅是下游的生命线,而且是长江流域的生态屏障,更是国家生态安全的神经中枢。长江上游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在长江流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长江流域新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兆德  虞孝感 《经济地理》2006,26(2):304-307,312
长江流域占全国面积的15.5%,它所拥有的水、土、生物、矿产等整体资源优势和雄厚的社会、经济基础,成为我国经济的驱动轴。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流域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影响着长江流域资源和环境优势的发挥。文章分析了长江流域发展形势及其在全国的地位,指出:人口压力增大、资源安全不容忽视、生态环境恶化、经济效益下降以及整体性差等成为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控制人口增长、保持适速经济增长、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绿色化”的国民经济体系、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管理模式以及对长远性问题坚持科学研究是实现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关键取决于生态与经济的协调程度,核心在于长江上游的生态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长江上游的生态质量越高、经济与长江下游的差距越小,越能促进全流域的持续发展,反之,全流域的生态会进一步恶化、经济差距会不断扩大.长江上游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与长江下游密切相关,长江上游不仅是下游的生命线,而且是长江流域的生态屏障,更是国家生态安全的神经中枢.长江上游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在长江流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上洪水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长沙作为中国第一大河,其流域经济的发展在全国点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生存环境的破坏,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更加频繁。洪涝灾害对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较大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灾后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系统之间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体系相互联系,构成一个特定的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充分认识这一系统的基本特点与格局,对于促进长江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发展,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流域生态经济是以河流为纽带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经济,是生态经济理论在流域范围的特定研究和区域落实。通过发展流域生态经济,实现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共生,一直是政府、社会、学界关注的重大议题。论文归纳和分析了流域生态经济的提出缘由、内涵机理、模型开发、实践探索、存在问题等,提出了我国流域生态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未来方向和实践前瞻。  相似文献   

12.
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下游流域.,早在唐宋就取得了基本经济区的地位,明清以后更有发展。但在古代,由于其内部各分区之间联系松驰,影响了其政治上的重要性。进入近代以后,由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对外贸易取得相应发展,轮运业、电讯和铁路交通的发展也为长江流域经济的紧密联系提供了有效手段,特别是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使长江流域经济愈来愈成为一个整体,并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代长江流域紧密的经济联系主要是通过长江沿线的大中城市进行的,而这种经济联系本身也给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下面,我们将分别对长江流域城市经济在近代中国的地位以及这种经济联系的手段、内容和作用作一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13.
论汉江流域经济不均衡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阶 《经济地理》1997,17(2):33-36
汉江全长1577km.流域面积15.07万km2.为长江各支流之最。1994年总人口4904.4万(不含武汉市为4204.4万)、国民生产总值达1799.3亿元(不含武汉市为1313.5亿元)、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加之流域处于我国中部核心地带、起着连结华中、华北、西北、西南的枢纽作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加快流域开发、对带动我国中西部的均衡发展有重要意义。1流域内部的经济发展差距1994年汉江流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668元(不含武汉为3124元)、经济发展在长江流域和全国属中等水平、但流域内的地区差异仍较明显、大致包括几个方面:1.1上中下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长江流域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也是国民经济的核心主干区,实现长江流域资源可持续利用,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长江流域水资源及其主要特点和流域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多年的经济大开发使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不堪重负,作为流域生态环境治理重要手段的生态补偿,其实现路径仍主要依靠纵向的财政支付,横向生态补偿难有大的进展。目前长江流域的生态补偿政策措施多集中在省内或省际间的水污染治理,缺乏全流域治理的制度安排。应考虑基于国土治理与产权视角,通过确认计量长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的权利责任,探索一条政策引导、市场主导的长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准市场化路径,以期破除地方"各自为政"的利益藩篱,提高其生态补偿效率。  相似文献   

16.
长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意义和重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江流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开放开发地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并呈现恶化的趋势,而湿地生态系统是流域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子系统,该子系统受到干扰和破坏,必将危及整个流域的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作者提出了研究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科学意义以及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土流失面积最大,土壤侵蚀总量最大的流域。据80年代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达56.2万km^2.占流域面积的31.2%.年土壤侵蚀总量达2264亿t.较黄河流域多出约6亿t。  相似文献   

18.
流域经济的开发已成为了当代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我国是世界上拥有众多江河的国家之一,具有开发流域带来经济繁荣的巨大潜力。然而,我国流域开发治理工作在指导思想上的偏差和流域管理体制的不完善,致使流域开发产生的一系列严峻问题急待解决。  相似文献   

19.
一、长江流域生态危机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汇集600多条支流,全长6300公里,仅次于密西西比河、尼罗河,为世界第三大河。长江流经我国腹地,流域占十六省(区)市的621个县和104个县的一部分,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8.8%;流域人口3.5亿,每平方公里近200人。长江流域由于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更由于交通发达,开发较早,资源开发、利用、产值都在全国经济建设中居举足轻重地位。长江流域由于开发早,速度快,范围广,资源利用出现不平衡,某些资源已超过承受能力,如不及时保护、调整,将越演越烈,引起  相似文献   

20.
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利  石彩霞  谢炳庚 《经济地理》2019,39(11):194-202
以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11、2017年3个时间截面,利用重心标准差椭圆、核密度、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空间分布重心、分布密度以及时空关联性等方面探析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素,研究表明:①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时空分布呈东北—西南走向,流域内国家湿地公园发展的重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②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空间集聚形态显著,不同时间截点均展现出"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演变特征;③流域内国家湿地公园空间分布呈正相关关系,时空格局冷热点区域以阶梯状排列,由长江中下游地区向西北地区推移;④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对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时空分布的影响具有一致性,经济、交通、人口等社会经济因素对格局演化有重要驱动作用,政府政策的影响程度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