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岛市获批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为青岛市金融业快速发展带来了契机。财富管理机构集聚才能形成财富管理中心。青岛市具有吸引财富管理机构的优势,因此,要从加快创新政府管理体制、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加快金融楼宇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采取对策加快集聚。  相似文献   

2.
福建当前正处于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机遇期,亟需推动金融业的集聚发展。在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得出福建省1997—2013年的金融服务业集聚水平后,进一步探讨了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结果发现金融集聚对福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促进作用。为推进福建省金融集聚,应优化宏观经济环境和基础,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推进两岸金融合作,增强金融创新力和加快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3.
金融资源跨区域的聚散,影响了金融网络中相关节点的信息传输与资金流通,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基于2000-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通过全样本和分样本实证分析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异质性,研究发现:金融集聚与周边经济增长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适度的金融集聚对周边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金融集聚过度抑制周边经济增长,扩大区域间经济差距,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国家政策影响金融集聚对周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体现在倒"U"型曲线陡峭度的变化.因此,建议加快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集聚建设,促进金融集聚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的产生,推动湾区经济高质量增长.  相似文献   

4.
金融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支拄行业之一,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日益成为服务业的核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吉林省金融服务业呈快速增长态势,但其集聚程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集聚程度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吉林省金融服务业发展落后的现状.吉林省可以借鉴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经验,加强政策引导,打造区位优势,通过制定科学的金融业发展规划以及确定合理的金融资源空间布局来加快金融服务的发展,提升金融服务业集聚程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财富积累越来越多,如何进行财富管理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结合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设,阐述了我国发展财富管理的必要性和原则,分析了瑞士、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从事财富管理的经验,总结了我国财富管理发展的主要内容、需要的配套设施建设和相关制度,提出了培育专业财富管理机构、引导全社会形成正确财富观、迎接数字财富时代到来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07-2018年陕西省经济金融发展相关数据,对陕西省金融集聚水平进行测算,并通过E-G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别从金融业整体集聚、金融业子行业集聚两个角度,实证检验陕西省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基于研究结论,对增强陕西省金融集聚效应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武汉、长沙、郑州、南昌、合肥等五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金融集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城市2001-2010年的金融集聚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金融集聚的因素,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各影响因素与金融集聚之间的关联度,从而区分影响各城市金融集聚的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进一步指出五城市金融集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部分城市出现金融机构高度集聚的现象.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金融集聚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金融集聚的特征,得出了金融集聚促进区域增长的一般途径,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西安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中心已成为展示一国(地区)综合实力或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标志.西安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既有明显的区位优势、相对优越的外部环境和金融基础等优势,也有经济总量小、金融创新能力差等弱点.西安要抓住机遇,扬长避短,加快金融机构、人才和市场的集聚,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先机.  相似文献   

10.
金融产业集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中的新现象,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支力.金融集聚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笔者阐述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提出了借助金融中心的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价格不仅决定着社会和居民的财富,而且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已成为社会的热点和焦点。本文从人口迁移视角出发,对各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人口迁入、迁出和金融集聚是影响房地产价格的重要因素,人口迁入有助于推高迁入地的房地产价格,而人口迁出起着相反的作用,金融集聚有助于抑制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并且这些因素在各个区域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存在着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金融集聚是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高级化的重要标志,是形成金融中心的必由之路。学者们从多方面对金融集聚的内涵、成因、测度和增长效应等进行了研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金融集聚的社会效应、金融集聚的合理性和"互联网+"背景下金融集聚形态演进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8—2012年郑州与武汉、长沙、合肥、太原和南昌经济金融相关数据的比较,构建金融集聚综合衡量指标体系,对郑州金融集聚状况进行测度和评价,得出结论:郑州金融集聚主要指标的绝对额处于中部省会城市中上游水平,但集中度处于中部省会城市的下游水平;相比于其他产业,郑州金融集聚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和优势。根据实证结论,认为推进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应做好金融产业规划、金融优惠政策制定、金融需求空白点发掘、金融集聚软环境创建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3年~ 2013年中国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考察了金融服务业的集聚程度与变动趋势,以及金融集聚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金融服务业的基尼系数和空间基尼系数逐年上升,出现了向核心城市集聚的趋势,但集聚程度仍然低于其他生产性服务业;本地市场效应在金融业重新定位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市场化条件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东部地区的金融服务业出现了向经济发展较好、信息基础设施完善的区域定位的态势,而在中西部地区,金融业主要在区域行政中心集聚.  相似文献   

15.
虚拟经济是以信用货币度量的各种金融产品所代表的金融财富,金融产品的价格直接影响着虚拟经济偏离实体经济的程度,从而形成金融财富的膨胀和紧缩.文章以股票为例,探讨影响上市公司金融财富的四个因子:流动性、股本杠杆、换手率和市值规模,为政府当局管理部门调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偏离提供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1—2020年中国285个城市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创新人才集聚对城市生态财富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创新人才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生态财富,该促进作用在巨型经济带、中小城市、非老工业基地、高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和高互联网发展水平城市中更加突出。机制分析发现,创新人才集聚能够通过驱动绿色技术创新和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进而促进城市生态财富增长。进一步分析发现,创新人才集聚对周边城市生态财富具有明显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金融支持是驱动产业集聚和集聚效益发挥的关键因素,新能源产业集聚是促进产业自身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金融如何更好地支持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已经成为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在厘清新能源边界的基础上,梳理评述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辨明了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的内在机理,筛定赫芬达尔指数对新能源产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度,并从信贷规模、证券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4个方面,选取2016—2019年的相关指标月度统计数据,构建新能源产业集聚程度和金融支持之间的计量模型,以实证解析为依据,找准金融支持的短板和关键着力点,进而提出优化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的金融支持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区域金融集聚演化机制实证研究》是张世晓博士在金融集聚领域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是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从事区域金融集聚理论与实践研究长期积累的重要学术成果。区域金融、经济运行状况以及区域间金融、经济差异化都是影响宏观经济的重要因素。区域金融集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白平  秦钰  李善燊 《西部金融》2021,(11):26-32
本文以西部地区12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对西部地区金融集聚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对西部各省金融集聚水平影响经济增长的省级差异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金融集聚水平和经济增长水平都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并且显现出省域异质性逐渐扩大的特点;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在整...  相似文献   

20.
关于国外金融产业集聚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产业集聚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西方国家,从不同学科和视角,对金融产业集聚的研究文献非常丰富,理论也日臻完善,相对来说,我国学者对金融产业集聚研究在理论层面还相对薄弱,因此,有必要对国外金融产业集聚理论和实证进行总结,本文主要从金融产业集聚形成的动因;金融产业发展演进的机理;金融产业集聚效应机理的研究等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