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的向东部地区倾斜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大了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应改革现行财税政策,变区域性税收优惠为产业性优惠,以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这一具有法律效力的资源节约的约束性指标,将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不仅有助于调整经济结构、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而且也是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突破口。本文从激励和约束并重的财税政策角度,探讨把节能减排放在能源和资源开采、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的突出位置,促进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3.
农行股改新的市场定位表明,农业银行在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但由于财税政策与金融制度安排不到位,农行面临的诸多矛盾已经成为制约农村金融发展、服务"三农"经济的瓶颈。本文从农行股改面临的困难出发,探讨构建我国财税政策支持下农行服务"三农"的财税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2001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保持财税改革与发展的良好势头、乘势前进的关键一年。“九五”时期,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坚持抓队伍、促工作,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进展,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依法行政日趋规范,财税任务圆满完成。“九五”时期,上海市域内全口径财政收入累计完成6234.1亿元,为“八五”时期的2.8倍,年均增长20.1%,高于同期GDP年均增幅8.7个百分点。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年均增长18.4%,累计完成额为“八五”时期的2.9倍。在保持财政收支平衡的前提下,较好地保障了“一是吃饭,二要建设”的财政支出需求。  相似文献   

5.
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按照年初市财税工作会议的要求,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围绕实施“十五”计划纲要,以增强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主线,突出公共财政、效率和公平理念,加强干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和业务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财税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由于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不及预期,下半年要千方百计促进经济稳步回升,努力争取实现全年目标。在全球面临“滞胀”风险的情况下,我国经济虽然面临的“三重压力”有所上升,但仍然有较大可以作为的空间。为此,需要优化2022年下半年财税政策、进一步深化相关财税改革,加强财政对于“拉投资、稳出口、促消费、明预期”的全方面综合作用,支持经济社会的稳步回升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加快扶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中小微企业凭借自身“小、专、活”的特点在吸纳社会就业、活跃市场经济、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实践证明中小微企业财税扶持政策在中小微企业加快成长和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立足于中小微企业自身优势,通过分析中小微企业发展瓶颈和现有财税政策局限研究中小微企业财税扶持政策调整和完善的重大意义并提出改革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财政研究资料》2006,(13):12-16
“十一五”期间,浙江省服务业应该进入增长加速、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上升的发展阶段,成为浙江经济新一轮增长的重要引擎。财税政策如何正确引导和鼓励其发展,这是摆在广大财税工作者面前的一大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之中,如何推动适应经济转型需要的服务业大发展?国内外实践证明,政府财政税收政策的作用不容小视。2012年5月24日由上海金融学院主办、上海金融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适应经济转型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的财税政策高层论坛”适逢其时。来自学术界、实务界的国内外50余位与会嘉宾。围绕推动服务业大发展财税政策的宏观背景分析、我国财税改革实证分析、财税政策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其政策设计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认真而深入的讨论,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本刊编辑部以此论坛为契机,期待更多的有识之士为推动我国服务业的大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0.
住房保障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民生财政应有之义,我国住房保障改革的历程不长,财税政策运用方面还很不成熟,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本文总结了日、英、美三国财税政策实践中的主要特点,在合理借鉴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住有所居”财税政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乡村文化旅游作为一种农业新业态新模式,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乡村文化旅游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政府为了支持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给予了许多财税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不少的挑战。文章在总结我国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为何需要财税政策的支持,指出乡村文化旅游财税政策的不足之处并提供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许恩瑶 《财会学习》2023,(14):144-146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为了保障市场经济体系正常运行与市场秩序安全稳定,我国提出了一系列财税改革政策。而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基层社会服务机构,应该积极跟紧国家政策改革步伐,创新税务管理模式,依法承担起自身的纳税义务,进而助力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发展。与一般企业相比,留给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发展的时间较短,因此在实际的财税体制改革中存在明显的税务风险管控不足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财税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进行探究,以期为事业单位进一步实现可持续提供一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财税政策的制定必须遵循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和目标。然而,我国现行的财税政策安排不利于为高质量发展储备相应的人力资本,难以匹配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公平正义的民主特性尚未彰显,且对开放性和绿色发展的应对能力不足,与此同时,财政收支矛盾的日益凸显,愈加制约了财政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鉴于此,必须以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为指导,聚焦当前财税政策中的薄弱环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十四五”期间踏上新征程。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财税政策的制定必须遵循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和目标。然而,我国现行的财税政策安排不利于为高质量发展储备相应的人力资本,难以匹配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公平正义的民主特性尚未彰显,且对开放性和绿色发展的应对能力不足,与此同时,财政收支矛盾的日益凸显,愈加制约了财政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鉴于此,必须以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为指导,聚焦当前财税政策中的薄弱环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十四五”期间踏上新征程。  相似文献   

15.
《湖南地税》2006,(1):17-18
2006年中国政府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狠抓增收节支,坚持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确保重点的方针,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出新贡献。消息人士评论说,随着中国财政“蛋糕”逐年做大,为中国实施财税制度改革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持,2006年中国财税制度改革将进入关键期。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财政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背景,分析经济新常态与我国财税改革之间的关系,探索新常态下我国财税改革的重点,进而提出我国财税政策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财税制度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健全的都市圈公共服务均等化财税政策对于推动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至关重要。我国目前的都市圈公共服务均等化财税政策面临着地方财政政策保障不足、财政支出政策亟待优化、财税激励政策偏弱、财税共享政策不健全等困境。美国在促进都市圈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中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财税政策。我国可借鉴美国的有益经验,构建多层级的地方财政保障体系,拓宽都市圈公共服务融资模式;完善都市圈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制度,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财政支持力度;强化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财税激励,提升都市圈公共服务的总体质量;建立健全都市圈财税共享政策,畅通都市圈公共服务资源循环流转。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将财税政策的发展重心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并且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结构性问题。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财税政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受供给侧改革的影响,财政政策调控的方法已革除传统的总量调整方式,由结构性调整全面代替,税收政策会以减轻企业生产税负为本质任务来不断加大结构性税收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提出,受到各国政府的追捧。本文通过对国外发展循环经济财税政策的比较分析.为我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而创新财税政策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上海财税》2001,(9):4-7
8月22日,上海市领导干部财税专题研讨班在市委党校开班。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罗世谦主持了研讨班开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黄菊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做好财税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的重要体现。上海的领导干部要更好地熟悉财税知识、财税政策和财税法规,学会运用财税工具,进一步提高领导经济工作和驾驭经济全局的能力,以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加入WTO后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