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32年前,人间天堂苏州一个9岁的小女孩,在挨打受骂中得知自己弃婴的身世,一气之下抓起“六六六”粉往嘴里塞去……32年后,这位已为人妻的天堂小女孩。做出了一件轰动一时的义事;用30万元创办个体孤儿院。从缺少温暖几乎绝望的孤儿,到为弃婴提供温馨家庭的孤儿院院长。邹荣芳走过了自己独特而又坎坷的人生之路。'刻骨铭心的际遇出江苏灌南县城沿工农路向南约600米,有一个坐北朝南的宁静小院,围墙环绕、花草掩映中是一座可容纳30名孤残儿童的小楼,这里就是荣生孤儿院。登临楼上的育婴室,一张张小床排列有序,换洗的衣服叠放整齐,长…  相似文献   

2.
刘林 《中国工商》2004,(8):112-112
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小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相似文献   

3.
蒙山秀,沂水长。人杰地灵的沂源县的一个民营企业,以带领乡亲致富为己任,经历了三年卧薪尝胆、凤凰涅椠,一举杀出了欧盟封关重围,将产品重新打入欧洲市场,成为民营企业的榜样。这就是山东海达食品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4.
方圆 《销售与管理》2010,(12):25-26
康师博——这家中国内地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商,靠一个专攻地方口味的神秘团队和他们研发的200种产品,成功挽救了不断下滑的业绩。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2010年4月的某天,广州一家餐馆里来了这样一群食客:他们只点一种食物,每人一份。每个人都对端上桌的食物浅尝辄止,反而用更多时间记录、讨论,还不时在碗中挑挑拣拣,似乎在寻找什么。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沛县栖山镇大王楼村的王俊涛等60多位农民今年真是幸运,他们自愿参加县镇组织的建筑职业技术培训班后,获得了建筑行业“资格证书”的“硬本本”,尔后均拿到了通往韩国、日本及俄罗斯的“通行证”,越洋打工每人年收入4万元以上,依靠技术圆了梦寐以求的出国挣钱的愿望。今年全县象王俊涛一样端“技术碗”、吃“手艺饭”,在各地务工的农民有10多万人。  相似文献   

6.
<正>2006年4月在本刊和其他一些类似的媒体上率先刊出了《绝活惊现,八碗香果面谁吃谁都赞》一文,很快引起了全国读者的极大兴趣,接下来又以《神奇的八碗,一统天下面馆》答读者问出现在各刊,创下了46天加盟181家的光辉业绩:一年多来,有关八碗香果面的报道,广告期期不断,特别是《一碗面条一碗金,八碗香果面富一身》的连续追踪报道,让众多的读者看后如坐针毡,恨不能长出翅膀,飞向九江,立即加盟。真把投资者的信心鼓得足足的,把他们的投资行动也拉在弦上,纷纷奔赴九江培训部……  相似文献   

7.
肖虎 《广告导报》2006,(10):55-55
当我们把大量工业生产废料和生活垃圾倒入江海的时候,他们却用它制造可利用的再生材料或者燃烧发电。当我们将大片大片肥沃的农田划为工业开发区时,他们却在填海造田开发土地资源……实用主义的现代日本人更看中未来,他们干着手里的活想着明天的事,端着自己的碗看着别人的锅。[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高扬 《现代商业》2011,(16):54-57
通过精心打造的IT系统,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为一碗碗普通的排骨饭,增加了许多IT元素。通过精心打造的IT系统,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为一碗碗普通的排骨饭,增加了许多IT元素。一碗真功夫的香汁排骨饭里除了米饭、排骨和酱汁,还有什么?除了大米、排骨和调味品之外,在真功夫餐饮管理有  相似文献   

9.
周慧玲 《商界》2010,(2):127-127
三年前我从没想过能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毕竟我只是个16岁的高中生。 一天放学回家,妈妈一边看报纸一边对我说,附近一所孤儿院希望人们能够捐些食物给那里的孤儿。父母经常对我和妹妹说要学会与人分享.这样属于你一个人的快乐就会加倍。于是,我打电话问孤儿院可以捐什么。“这里的孩子一周只能吃上一次曲奇饼干这样的甜点。”一周一次?我简直不敢相信。我决定亲手为他们烘焙曲奇.  相似文献   

10.
P品牌碗是为春节专门设计生产的家宴用碗,质量优良,设计精美,同时是A、B两家大型超市的供应商。2005年春节前,P品牌进行促销,两家超市分别使用了不H的策略:A超市把原价6元/个的碗降为3元,放到特价区销售:B超市则做了专柜陈列,摆放在收银台外面,顾客购物满20元,就可以凭小票购买一个原价6元、现价3元的碗。  相似文献   

11.
<正> 前几日,我和一同事到河南郑州出差。下火车后觉得非常饿,就到附近的一家小吃店要了两碗牛肉面。正吃着,又有四个年轻人坐在我们桌上并要了四碗面。他们吃的非常快,快吃完时,其中一人问我:"刚下火车?"我就应了一声,他做了一下自我介绍。一会他们吃完了,就对我们俩告别一声便走了。我们算帐时,老板却说六碗面,我一再解释我们只要了两碗,并不认识那四个人。老板却说:  相似文献   

12.
<正>服务过度热情的“用餐苦旅”五月初的一天中午,李强陪一位外宾来到某酒店。他们找了个比较僻静的座位,刚入座,一位女服务员便热情地为他们服务。菜刚点完,服务员就开始铺餐巾、摆碗碟、酒杯,然后给他们斟满茶水,递上湿巾。看着服务员忙前忙后,李强没能和外宾说上一句话。当一大盆“西湖牛肉羹”端上来后,她先为两人报了汤名,接着为他们盛汤,盛了一碗又一碗。一开始,外宾以为这是吃中餐的规矩,但当李强告诉他用餐随客人自愿  相似文献   

13.
《光彩》1998,(12)
第六碗饭你·说·我·说有一则故事说,一个人连吃五碗饭,都未见饱,吃完第六碗,就有些撑了。于是他慨叹说,早知如此,我就只吃这第六碗了。另一则故事说,一个人打了九口井,没见到水,打完第十口井,水冒出来了。于是他说,我当初为什么不选在这里打第一口呢?两个故...  相似文献   

14.
先森 《华商》2013,(5):60-63
李经纬一生命运多舛。他尚未出生时,父亲就在战乱中死去。出生后母亲无力抚养,把他放在广州东山区孤儿院。稍大后,他就开始自谋生路,给人擦过皮鞋,做过印刷工人,在戏院给有钱人打过扇,没进过一天学堂。  相似文献   

15.
宣金祥 《安徽工商》2001,(3A):38-38
食堂里的早餐是简单的,一大锅温稠的稀饭,一笼松软的馒头,两碟小菜,向来如此。用早餐时,大家低着头,沉默不语,人人只望着眼前的碗,手轻轻搅动着稀饭。他们不交谈,食堂里没有其它时候随菜香一起漂动的“流言蜚语”;他们起身去添饭时轻身慢步,用完饭后谁都干净利索地起身洗碗,不会三五成群地把一道菜吃了又吃,把一个话题聊了又聊。早餐就是这样平静从容。  相似文献   

16.
1.早餐一碗燕麦粥:每天早餐只吃1碗燕麦粥,持续8个星期就可使血中“坏胆固醇”浓度降低10%,好胆固醇上升。2.午餐半碗豆:豆类是又便宜、又安全有效的降血脂食物,每天中午只要吃半碗豆类,就可以在8个星期内使“坏胆固醇”浓度降低20%。  相似文献   

17.
分粥     
《中国供销商情》2006,(6):68-68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阉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刺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相似文献   

18.
3年前,李利和高红同时下岗了。在单位里曾当过组长的李利下岗后一心想出人头地,做大生意、赚大钱,于是便东拼西借,筹集了几十万元,在闹市区租下一间大店铺,装饰得富丽堂皇,开起了“利利火锅大酒店”。  李利做了老板,当然也没忘“下级”,主动请高红到店里打工。谁知高红靠母亲传下来的手艺,只花几百元的本钱,早在街边上摆起了冰粉摊,虽然常常被城管人员撵得东躲西藏,但不管怎样,一天也有二三十元的收入,活得自由自在,好不轻松,于是便婉拒了李利的好意,还特地招待他品尝了一碗红糖冰粉。已做了老板的李利对这五毛钱一碗…  相似文献   

19.
半碗饭     
东南亚某国为减少粮食浪费推出一招:所有饭店,给客人上米饭时只蛊半碗,价格是原先一半;客人吃不饱再上半碗,还是按半碗收费。“半碗饭”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20.
刘玥 《国际广告》2011,(2):100-101
“图书馆计划”是为落后地区的乡村小学和孤儿院捐赠儿童图书和图书馆的公益活动,自2007年以来,该项目已捐建了超过300所图书馆。但如同许多公益项目一样,仅靠志愿者构筑的影响力毕竟有限,往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才能收到一次大企业的捐赠、集齐足量书籍。不过,在2010年底的个把月里,情况似乎完全不同了,企业、个人捐赠纷至沓来,该项目几乎每天都可以收到一笔数量可观的图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