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猪肉贸易在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世界猪肉市场也有重要影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却是猪肉出口小国。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尽管我国猪肉业拥有成本和价格方面的比较优势,但竞争优势并不明显,缺乏国际竞争力。本文分析了我国猪肉缺乏国际竞争力的原因,包括个体散养带来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及监管的困难;尚未建立起健全的猪肉质量保障体系;不善于进行国际市场营销,忽视品牌建设;从业人员素质低下。指出我国猪肉业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实行产业化经营,支持龙头企业;完善肉类食品质量保障体系;实施品牌战略;注重从业者和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2.
中德猪肉安全控制系统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产品质量安全是影响产品国际贸易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产品质量安全取决于一国安全控制系统的设置和运行效率 ,本文系统比较了中德两国的猪肉安全控制系统 ,分析了中国猪肉安全控制系统与德国相比存在差距的原因 ,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我国猪肉安全控制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猪肉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却是猪肉出口小国.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尽管我国猪肉业拥有成本和价格方面的比较优势,但竞争优势并不明显,缺乏国际竞争力.本文分析了我国猪肉缺乏国际竞争力的原因,包括个体散养带来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及监管的困难;尚未建立起健全的猪肉质量保障体系;不善于进行国际市场营销,忽视品牌建设;从业人员素质低下.指出我国猪肉业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实行产业化经营,支持龙头企业;完善肉类食品质量保障体系;实施品牌战略;注重从业者和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4.
2019年5月美国将中国价值2 000亿美元输美商品的进口关税从10%上调至25%,一度休战的中美贸易冲突再度爆发,贸易政策的变动将对中国猪肉产品进出口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分析了中美贸易争端对中国猪肉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提出了对生猪生产进行综合扶持,提高本土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与新兴猪肉主产国合作,推动进口来源多元化,增强猪肉产品风险管控能力和贸易调控能力,提高产业安全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期我国畜牧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猪肉、蛋、奶等畜牧产品市场供应稳定,价格较去年明显回落。农业部有关人士说,明年猪肉等产品的价格可能会大幅波动,将继续采取政策措施稳定畜牧业生产,维护市场稳定。  相似文献   

6.
我国纸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这三个指标定量分析了我国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结果显示我国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与世界纸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纸业集约度低,产品结构不合理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纸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SPS措施及相关因素影响中国猪肉出口贸易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BOX-COX函数实证探讨了SPS措施及其他因素对中国猪肉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SPS措施对中国猪肉贸易有明显的限制作用,主要原因是中国生猪防疫和猪肉安全控制等SPS措施的水平偏低。因此,生猪无病区、猪肉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和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建设是中国提高猪肉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是消除SPS措施贸易限制作用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8.
销售哲学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猪肉的消费已从数量需求转变为质量要求,越来越注重猪肉的安全性和内在品质。同时,近年来,由于肉品的安全质量问题造成我国肉类出口的阻力不断加大,同时国外优质肉类产品的进口压力也正在增加。为了顺应国际肉类品质发展趋势,使猪肉质量与国际标准接轨,2002年起,温州市的永加、鹿城、洞头、泰顺、龙湾等五个县(市、区)的十多个猪场中开展了“安全猪肉生产技术研究”,探讨优质猪肉生产技术和产销模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机产品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应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产业贸易指数和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对我国农机产品近10年来的对外贸易比较优势进行了测算,识别出各种产品的对外贸易竞争优势,主要结论是我国整体农机产品竞争力正在增强,具有出口竞争优势的产品类型比较单一,主要出口的产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不高。提出我国应在现有价格优势的基础上,提高产品质量、争创产品名牌,重点增强主要农机出口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国际农贸     
我国向意大利开放熟肉、腌肉市场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和意大利生产活动部长马尔扎诺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三份议定书,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向符合卫生检疫条件的意大利加热处理的猪肉产品、腌制猪肉产品以及盐湿牛皮、绵羊皮和山羊皮开放市场。当天签署的三份文件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意大利卫生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意大利输入盐湿牛皮、绵羊皮和山羊皮的检疫和卫生条件议定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意大利卫生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意大利进口加热处理猪肉产品的卫生要求议定…  相似文献   

11.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禽类产品消费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我国人均禽蛋和禽肉消费量在过去10年里分别增长了51%和60%,达到人均占有22公斤和11.5公斤。禽蛋的人均消费量已经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消费水平相当。禽类产品已成为继猪肉之后,最重要的动物蛋白源。  相似文献   

12.
中国林纸产品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木浆、纸浆和纸张为研究对象,以世界林纸产业先进国家为参照,使用国际市场占有率和贸易竞争指数两个指标实证分析了我国林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研究表明我国的林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在分析影响林纸产品国际竞争力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林纸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3.
《粮食知识》2000,14(5):18-22
由于我国大豆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高,而使我国大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下降。与此同时,我国居民消费大豆产品的水平迅速提高,国内大豆及其产品面临国外低价产品的严重冲击。本文着重从生产、消费和市场等方面研究了大豆的有关问题,为进一步研究保护农业和调整结构,提供了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4.
稳定猪肉价格和实行反周期调控是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内容。分析了猪肉价格波动的趋势及价格调控政策对猪肉价格的影响,针对政府调控政策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调控预警机制及支持龙头企业规模经营的措施,以提高企业竞争力,打破猪肉价格波动周期,稳定生猪养殖发展。  相似文献   

15.
猪肉既是我国肉类生产的主体,又是居民消费的主体(1993年全国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80%;猪肉消费量占肉类消费量70%以上),那么到2000年我国对猪肉的需求量有多大,猪肉的生产应该达到多少,又该怎样实现有效供给等问题是急需回答的。本文仅就上述问题进...  相似文献   

16.
国外猪肉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简述瑞典、德国、美国等猪肉生产先进国家在保障猪肉质量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有利于改善我国猪肉质量的重要启示,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理论、现状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我国加入世贸之后,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此,需要全面理解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研究我国目前的差距,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鸡肉的国际竞争力面临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给我国鸡肉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即我国鸡肉产品不能单纯满足本国人民生活和国内经济的需要,还必须大力提高我国鸡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让鸡肉进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参与国际性商品交换,这已成为我国新世纪鸡肉产业发展的趋势。从动态和长期来看,我国鸡肉的成本和价格优势很可能会不复存在。目前,跨国畜禽资本带来的先进技术、管理、产业模式以及我国廉价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一同为我国外向型鸡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19.
我国牧草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牧草产品进口量急剧增加,我国牧草产品由净出口逐步向净进口状态转变,如何提高我国牧草产品国际竞争力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本研究运用三个竞争力指标对我国牧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恒定市场份额分析法剖析近年来我国牧草产品出口量的波动原因。分析显示,我国牧草产品出口增加主要源于出口市场集中在进口需求增长较快的国家或地区,而较低的国际竞争力又大大削弱了市场分布效应对我国牧草出口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采取优惠措施提高牧草产品竞争力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商品结构应对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实施多元化战略避免单一市场结构带来的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我国生猪存栏略增,出栏扩大,产量增加,养猪效益开始好转。猪产品呈现贸易顺差,成为肉类贸易顺差的主要组成部分。年内生猪产品价格经历了大跌大涨,下半年生猪产品价格走出低谷,12月份生猪和猪肉价格达到年度最高。猪粮比价创2005年5月份以来最高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