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发展,从筑牢粮食宏观调控载体、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来看,国有粮食企业未来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如何结合我国粮食形势变化和国有粮食企业管理的实际,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方式,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对企业一体化经营发展作战略研究,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东北地区作为粮食主产区,改革开放30年来粮食流通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升,对建设新型粮食市场、强化国家宏观调控具有深远启示。  相似文献   

3.
粮食是一种关系国计民生特别重要的商品,粮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现行的粮食流通体制既有利也有弊而且是弊大于利,因此,迫切需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这一改革的思路应是建立以市场调节为主、国家宏观调控与支持为辅、政策性储备与市场化流通截然分开的新型粮食流通体制。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粮食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粮食生产、流通、消费、调节和政策导向等许多方面,需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我国要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可持续发展;规范相关政策,建立支持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发展流通,构建高效顺畅的粮食供应体系;合理储备,建立粮食供求平衡调节体系;积极利用国际市场资源,降低粮食安全代价;倡导科学消费,扩大粮食来源。  相似文献   

5.
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变得更为复杂,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加工储运等多个领域,其内涵和外延也更加丰富。在众多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中,粮食供给因素、粮食生产的结构性因素、粮食流通因素及粮食的需求因素是主要因素,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产生较大影响,需要我们在制定粮食安全战略时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多地少,仅用占世界1/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多的人口。党和政府一直重视粮食安全和粮食流通问题。尤其我国1998年以来,从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到推进“放开销区、保护产区、省长负责、加强调控”的改革措施,放开销区粮食收购市场,及开展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试点,我们一直在探索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路子,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都提出,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2004年2月中央发布了“一号文件”强调,决定从2004年开始,国家将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实行购销多渠道经营。并且提出了对粮食主产区实行直接补贴和实行减免农业税及农业特产税的政策。2004年5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并且通过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草案)》,宣布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会议指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搞活粮食流通,促进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放开收购市场,直接补贴粮农,转换企业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7.
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与制度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定位基于以下三个方面: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摸最大的粮食安全系统,然而长期粮食安全存在隐患,粮食安全受国际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加。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目标包括粮食供给目标,粮食流通目标,农民增收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粮食安全的制度战略要解决以合理成本实现粮食安全战略目标而进行的战略决策和资源配置模式,包括粮食产业链整合战略、建设性成本重点配置战略、体制成本持续抑减战略、控制产量与适度进口相结合战略。  相似文献   

8.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的难度加大,着力提升“以我为主”的国家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历史回顾,发现我国粮食产量的提升是在生产不断“北移”并越发向少数主产区集中的过程中实现的,同时人口持续向南部、东部聚集,粮食生产和消费的空间分离程度扩大,粮食流通的压力持续加大。在这种背景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把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加强粮食综合流通能力结合起来,促进供求更好匹配、产需更好衔接。  相似文献   

9.
陈韦明  杨麟斐 《经济师》2002,(11):287-288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 ,国务院决定在浙江、福建、广东、海南、江苏、上海、北京、天津等粮食主销区放开粮食市场。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机遇和挑战的重大举措 ,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和重要目标。但是 ,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 ,如何化解其对粮食生产等方面的冲击 ,保证粮食安全 ,是这些地区各级政府和粮食相关部门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这一问题我们对福建省龙海市进行了专题调查 ,试就该市在粮食购销市场化下的粮食安全形势及所需要采取的对策措施谈些意见和看法。一、龙海市的粮食安全状况龙海…  相似文献   

10.
中国粮食安全的测度:一个指标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粮食安全程度在波动中提高。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的不是单一领域的因素,生产、消费、流通、贸易等领域都可能引起粮食安全风险。所以,粮食政策不应是单一性质的,而应是一揽子、带有组合性质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发展,新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和商品流通体制正在逐步建立起来。粮食流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任务也面临着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挑战。在新形势下,除了流通组织形式、流通渠道、流通经营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之外,在我国的粮食生产流通体系中还必须建立健全新的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认同的储备系统。从粮食商品的生产流通特点看,这是一个关系到粮食商品市场能否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2004年是我国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文件,并召开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进行部署,  相似文献   

13.
刘萍 《经济研究导刊》2012,(18):199-200
粮食安全问题在国家战略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中国粮食安全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进行粮食生产区域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确保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建立财政支农体系,从价值形态上对粮食生产进行支持;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加强食物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粮食的生产和流通是影响粮食安全的两个重要因素,目前粮食生产的问题不大,而流通环节的制约因素越来越突出。我国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开始起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其低效率和高成本正成为妨碍我国粮食安全的突出问题。而农产品期货市场以其独特的经济功能、科学的交易体系和严格的交割制度,可以促进高效、畅通、节约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粮食物流管理体制创新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三次较大规模的以粮库新建为重要内容的物流设施建设,使我国初步形成了收纳库、中转库、港口库和储备库的网络体系及东北、长江、西南与京津粮食走廊的雏形,充分反映出我国政府对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十分有利于粮食安全能力的增强。但期间所反映出来较为严重的问题也不可小视,产生这种不合理情况的原因很多,但体制欠合理无疑是其中最基本的原因。从国家和省、市粮食现代物流规划与评价的角度,对怎样进行规划体制创新、投资体制创新、运营管理体制创新与监管体制创新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基本建立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但在粮食生产出来之后,粮食的归仓入库工作还存在发展瓶颈,制约农民种粮收益的实现和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江苏省在做好促进粮食产后归仓工作方面进行了探索,从帮助农民做好粮食产后处理和深入推进地方粮食企业改革入手,健全和完善物流链条,规范和平衡各方利益,积极推进粮食产后归仓入库工作,在破解粮食流通瓶颈方面实现了重要创新.建议国家在江苏等省市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推动地方粮食企业实现政企分开,促进地方粮食企业转型升级,加强政府管理服务,提高粮食产后处理和仓储保管能力,实现粮食颗粒归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杨新荣 《经济论坛》1999,(19):18-20
一、国外粮食安全保障政策的比较分析为了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粮食流通体制,有必要对国外值得借鉴的有关粮食安全保障政策进行比较分析。日本是一个人多地少,资源短缺,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发达国家。限于自然条件的约束,粮食自给率低,全年谷物自给率仅为30%,主食用谷物自给率68%,需要大量进口粮食,其粮食安全政策的保护性十分突出。第一,购销倒挂的粮食价格政策。一方面,其大米的收购价格按农业生产者支出的生产费用和其可以保证得到的正常利润来确定,即人的平均工资计算确定,另一方面,销售价格却比较稳定,低于收购价…  相似文献   

18.
蔡浩 《经济前沿》2006,(7):15-17
发展能源农业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我国现实国情下,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发展能源农业需要重点解决的3大问题:减少和消除生物质能生产对粮食生产和流通的不利影响,确保粮食安全;消除生物质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之间的矛盾,使二者协调统一;扫清能源农业商业化经营的障碍,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罗斌 《经济学家》2012,(9):97-10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粮食流通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相应地,粮食行政管理体制的职能、管理方式和手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阐述了美国、欧盟、印度和日本的粮食安全管理体制,针对粮食行政管理职能以及我国粮食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指出了国外经验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探讨了粮食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方案。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模式的探讨武振山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粮食问题上,明确提出要走“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的路子。但中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到底改革到什么程度,在现阶段应采取什么模式,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