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公众综合防灾意识测评——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防灾意识的减灾效应是城市减灾的基础,是减少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公众综合防灾意识水平的测算是评价、衡量公众参与救灾、减灾程度与能力的基础。基于系统观念,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估公民防灾意识水平指标体系,针对上海市民开展实证调查研究。抽样结果显示:上海市民综合防灾意识水平一般;对于城市灾害的关心程度较高,对居住区灾害危险性认识一般,应对突发灾害时,应急避难逃生能力较低;不同特征人群综合防灾意识水平存在差异,且空间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论述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内涵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公民意识薄弱的原因,具体包括传统农业社会阻碍了公民意识的生长,西方文化的入侵对公民意识的消解,学校公民意识教育的错位,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大学生身份认同感的丢失等四个方面,明确指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实施的内容和途径,通过将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与大学生“两课”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与日常生活、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等途径重新塑造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3.
公民意识培养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是公民身份这一特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公民意识是公民对公民身份及其内在价值的了解和认定,是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的认识和对公民与国家、公民与其他公民之间关系的认识和认同,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了解和对这些权利义务实现方式的理解。公民意识的培养和确立必将直接促进中国朝着稳健、理性、民主、开放、有序的现代化方向发展。本文集中探讨了公民意识培养教育。  相似文献   

4.
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形成是现代社会的主要标志。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自身权利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种权利意识的觉醒实际上就是公民意识觉醒和形成的基本前提。在我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努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现代性视域中探讨公民意识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公民的基本概念出发,对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形成进行梳理,进而对如何更好地实现公民意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公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尽量多的公民在政治意识和信念上能够具有高度的自觉意识.在公民社会里,它的教育作用也表现在让公民们不断有机会培养和训练自己的政治自觉意识.没有自觉意识的公民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公民参与,他们是麻木的,也是盲目的,不可能具有明确的政治信念.这样的公民无法有效维持民主政治制度,更不要说是优化它了.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3,(15):278-279
我国是灾害多发国家,没年都因灾害造成巨大损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受灾威胁越来越严重。然而,因为历史原因,我国的灾害风险管理能力不足,抗灾物资储备不足,人们对防灾意识不强,抗灾依赖政府。所以,以社区为单位提高居民抗灾防灾意识,改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防灾减灾法律,加强城市灾害风险管理能力,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春凤 《民营科技》2010,(11):169-169
公民法律意识的培育对于整个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应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在分析新时期大学生公民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大学生公民意识薄弱的原因,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与培养有所建议,希冀为大学生公民意识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民主政治的主体是公民,所以公民实现民主权利的能力和公民的民主意识在民主政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公民人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民实现民主权利的能力和公民民主意识的状况,而且在民主政治中,公民在人格方面对民主政治的认同性极为重要,所以公民人格就成为民主政治状况好坏的深层的决定性因素。法制意识、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必要的理性能力是理想的公民人格中最重要的三个条件。  相似文献   

9.
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给自然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同时也加速了自然和人之间的矛盾,导致各式各样的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处于此般严峻的环境背景下,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缓解自然环境压力迫在眉睫,也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共同选择,本文以"影响公民环保意识的因素及解决策略分析"为题,据实分析了我国公民环保意识的现实情状,阐明了影响公民环保意识的主导因素,随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的可行策略,旨在有效提升公民环保意识、保持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0.
正1.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存在的问题1.1公民参与意识不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教育水平的提高,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但总体而言,公民意识并不明显,尤其是参与公共决策的意识仍相当薄弱。我国学者张明澎曾经做过一项关于"中国公民政治素质调查与研究"的课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会想到主动参与公共决策的人数比例只有19.7%,由此可见我国  相似文献   

11.
公民意识具有复杂的内涵体系,其基本内涵包括权利意识、责任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等.对农民进行公民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发挥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有利于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农村基层民主的进步.应一如既往地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巩固公民意识在农村得以树立的基础;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文化教育和观念灌输;将公民意识的培养落实到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2.
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而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本文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诸多因素对公民环境意识的影响,并提出培养公民环境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现代国家制度构建的成功取决于现代国家制度和适应合理性及民主化需求的“公民参与网络”型社会资本之间的良性互动。契约信任、公民意识与公民文化、公民社会构成了这种社会资本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契约信任是核心,公民意识是文化规范,公民社会是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4.
岳杰 《数据》2013,(10):24-25
“遇到地震我该怎么办”、“雷击、电击怎么急救”、“驾车涉水,如何应急”……在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您是否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救常识和技能?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未雨绸缪是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对于北京这样人口规模庞大的城市,更需要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能力。为准确掌握市民防灾减灾意识和相关知识的普及程度,了解市民对政府相关工作的期许,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从回顾98抗洪及灾后调查重建入手,在分析城市的特点及灾害发展趋势后认为,必须树立综合防灾意识,尽快完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则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吴亚娥 《价值工程》2011,30(1):241-242
调查反映我院大部分学生欠缺公民意识自觉践行的习惯。完善其公民意识应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身边责任意识践行习惯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7·28”唐山大地震是全人类的悲剧。反思唐山大地震的教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是我们对死难者最好的纪念。《直面灾害未雨绸缪》一文论述了中国城市灾害的特点与规律,并就如何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及安全水平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培育公民健康的"公民意识"是一个现代国家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我国高校公民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不仅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长时间处于"瓶颈"状态,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中国社会公民意识的缺失和公民教育本身的不成熟,这也体现了在一个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公民教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19.
朱军 《民营科技》2011,(9):102-102
法治是法制现代化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法治理念是实现法治的文化根基。法治理念实质是公民意识价值追求的集中反映。在价值追求上,法治理念源于公民意识的正义追求。因而应该积极探寻公民意识的培育途径,构建法制现代化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现状,说明当前社会对于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根据现状,以国家重大纪念和庆典活动为契机,提出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