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选取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公司违规处罚作为负面声誉的代理变量,考察分析师在选择跟踪对象时会否将公司负面声誉纳入考量.研究发现,公司违规处罚导致分析师关注度显著降低.机制检验表明,违规处罚通过降低投资者信息需求和分析师供给意愿两条路径影响分析师关注.拓展性分析发现,公司所受处罚越严重、被罚款金额越多,分析师关注度越低;处罚事件对分析师关注的负面冲击具有长期效应;对于非国有企业和处于高社会信任水平地区的公司,违规处罚对分析师关注的负向影响更显著.本文为深入理解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声誉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亦为监管机构加大违规惩处力度、借助分析师等市场"看门人"的力量提增监管威慑力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公司违规处罚作为负面声誉的代理变量,考察分析师在选择跟踪对象时会否将公司负面声誉纳入考量.研究发现,公司违规处罚导致分析师关注度显著降低.机制检验表明,违规处罚通过降低投资者信息需求和分析师供给意愿两条路径影响分析师关注.拓展性分析发现,公司所受处罚越严重、被罚款金额越多,分析师关注度越低;处罚事件对分析师关注的负面冲击具有长期效应;对于非国有企业和处于高社会信任水平地区的公司,违规处罚对分析师关注的负向影响更显著.本文为深入理解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声誉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亦为监管机构加大违规惩处力度、借助分析师等市场"看门人"的力量提增监管威慑力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因违规被处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处罚决定是否会影响企业的银行贷款。研究发现:在处罚公告后,违规企业的年度新增银行贷款额会比公告前年度降低;处罚决定越严厉,被处罚企业的年度新增银行贷款额下降越多。此外,处罚决定越严厉,被处罚企业的年度新增银行贷款额下降越多这一现象主要存在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而在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并不明显。最后这一现象更多存在于民营企业而非国有企业中。  相似文献   

4.
陈佳 《会计师》2014,(4X):33-34
本文通过搜集2010年—2011年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分析证券市场中的违规行为、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其市场反应。结果发现,证券市场中的违规行为以内幕交易、信息披露违规和利用非法账户买卖证券股票为主,处罚方式以警告和罚款为主;在处罚公告公布后较短时窗内,违规样本的每日平均超额收益和累计平均超额收益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5.
《会计师》2014,(8)
本文通过搜集2010年—2011年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分析证券市场中的违规行为、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其市场反应。结果发现,证券市场中的违规行为以内幕交易、信息披露违规和利用非法账户买卖证券股票为主,处罚方式以警告和罚款为主;在处罚公告公布后较短时窗内,违规样本的每日平均超额收益和累计平均超额收益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问题在我国证券市场中比较普遍。在考虑行业经营状况的情况下,研究监管层处罚结果对公司管理层职位变动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在考虑高管去留的问题时,并不会过滤掉所有来自行业和市场的信息干扰,而是在对公司高管经营管理水平做出评价时,综合考虑行业因素,行业整体状况越不景气,公司高管越有可能因为违规而降职。而当行业整体状况比较繁荣时,高管违规行为对高管的职位变化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罚款是监管机构对银行违规采取的比较常见的行政手段。在确定罚款数额时需要考虑银行违规行为的性质、数额、期限、主观状态及后果等多种因素。由于银行违规案件的复杂性,法律一般赋予监管机构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然而对决定该自由裁量权的各个因素及其权重比例却往往没有公开、明确的规定。本文选取了2011—2015年间美国监管机构对违规银行处罚的20个实际案例,归纳、提取了监管机构决定罚款数额的12个因素,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因子载荷分析,得出各个因素在美国监管机构罚款数额决定上的影响趋势及权重比例。美国监管机构处罚违规银行的实证分析数据对我国银行监管机构建立科学、有效的银行违规处罚机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外部治理的角度考察了分析师对业绩预告违规的影响及其对监管制度的替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师跟踪可以显著降低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违规的概率;进一步控制分析师跟踪规模后发现,有明星分析师跟踪以及来自高声誉券商的分析师数量越多、分析师预测分歧度越低,预测越准确,这种治理作用越显著。但是分析师的监管作用仅在上市公司受监管较弱时有效,对受监管力度较强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违规行为则没有显著影响,表明分析师对业绩预告的治理效应仅在监管力度较弱时发挥作用,成为监管制度的有效替代。本文拓展了我国分析师研究的领域与视角,并为监管部门信息披露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总行和省分行相继制定下发了《员工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违规积分管理规定(试行)》《违规积分管理规定实施细则》,从制度和管理层面进一步统一和明确了对各种违规行为的具体处罚标准,加大了违规处罚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征税人视角论我国税收流失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征税人违规导致税收收入的减少是一种严重的税收流失现象,违规收益、对征税人违规行为的查获概率、对违规行为的处罚程度、征税人的薪金是税收流失是否发生的影响因素.征税人执法犯法的收益与成本之比的关键因素是违法行为被发现的概率,为此本文提出治理对策:依法征税是基于征税人视角治理税收流失的根本;强化征管,提高查获概率和惩罚力度;提高素质,增强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6-2013年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部分可观测Bivariate Probit模型来考察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违规(含违规倾向和违规稽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违规行为具有"诱发"效果,即公司所处行业的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越高,则公司的违规倾向越高,其违规行为被稽查的可能性却越低;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违规的"诱发"效果在经营违规中表现得更加明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市场监管环境的改进对上述的"诱发"效果存在着一定的积极调节作用,但是整体上还有较大改进空间。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有效治理公司违规行为具有一定的政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合规的视角,探讨了企业金融化对其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企业金融化会导致企业违规行为增加,企业金融化程度越高,其违规行为越多.进一步考察金融资产的期限结构发现,相比短期金融资产,企业对长期金融资产的持有对其违规行为的增加作用越大,表明企业金融化对其违规行...  相似文献   

13.
以2011—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度越高,发生财务违规行为的概率越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减少财务违规行为的动机更多的是出于“利己”而非“利他”;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违规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违规的抑制作用在分析师关注度较弱时更加显著;企业社会责任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程度、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从而降低财务违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证券市场的信息公开制度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是证券法律制度的核心,根据法律规定,真实、准确、完整是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其中不能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情况。本文通过对2012年和2013年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的处罚情况进行分析,试图探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频发的原因,为完善改进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提供相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国内上市公司近六年主流媒体报道的经验数据,对媒体报道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媒体报道尤其是正面报道数量越多,投资行为越被关注,越会导致管理层过度自信,或由于投资者情绪高涨,会增强企业的投资程度,引发过度投资或者缓解投资不足;而负面报道对企业投资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本研究可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监管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改善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高管联结的情景考察监管处罚间接威慑的有效性及其实现机理.研究发现,监管处罚发生后,违规公司财务错报明显减少,而其违规高管联结的未违规公司财务错报反而明显增加.深入研究发现,监管处罚发生后,违规高管更可能从未违规公司离职;但同时,积极发表否定意见的独立董事也主动从未违规公司离职,审计师对于未违规公司中高企的执业风险未有效调整审计决策.由此,上述公司治理的负面变化超过了正面调整,最终导致监管处罚间接威慑失效.最后,监管处罚间接威慑失效导致这些未违规公司的公司价值受到减损.综上表明,监管处罚要实现“惩一儆百”的治理效果,有赖于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的协调配合.这对于监管层完善上市公司监管制度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行为经济学和制度研究的视角,集中分析了长期困扰中国银行业和监管当局的"屡查屡犯"问题,认为"屡查屡犯"式违规文化的形成,起因于少数违规问题得不到应有处罚所引致的群起效仿的逆向选择行为,所以必须坚持以规范市场秩序和提升制度执行有效性为突破口,以提高监管约束透明度和执法公正性为切入点,对违规行为进行严格、到位的处罚,切实提高违规行为的边际成本。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行为经济学和制度研究的视角,集中分析了长期困扰中国银行业和监管当局的"屡查屡犯"问题,认为"屡查屡犯"式违规文化的形成,起因于少数违规问题得不到应有处罚所引致的群起效仿的逆向选择行为,所以必须坚持以规范市场秩序和提升制度执行有效性为突破口,以提高监管约束透明度和执法公正性为切入点,对违规行为进行严格、到位的处罚,切实提高违规行为的边际成本.  相似文献   

19.
卢雨萱  赵桂芹 《金融论坛》2023,(10):59-68+80
本文基于2010-2020年寿险公司和原银保监会披露的保险业监管处罚数据,实证检验产品市场竞争压力对寿险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寿险市场中竞争压力能够显著抑制违规,符合“竞争—治理”假说,且以上关系在寿险公司为中资公司、业务地区集中度较低以及偿付能力波动较小时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声誉机制是市场竞争影响公司违规行为的潜在渠道,银保监会合并成立使市场竞争对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加有效,市场竞争对公司治理类和业务经营类违规行为都存在显著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央审计委员会的成立进一步拔高了内部审计的监管地位,但内部审计是否是遏制企业违规的第一道"防火墙"还有待验证。鉴于此,本文以2010-2017年我国922家中小板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内部审计经理监察能力对企业违规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部审计经理监察能力与企业违规负相关,当内部审计经理兼任公司监事时,上述违规抑制效果更加明显;相对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经理的监察能力与非国有企业的违规行为更加显著负相关。进一步检验发现,内部审计经理监察能力是通过改善内部控制水平进而发挥企业违规约束效应的。该研究既拓展了内部审计的研究视角,也为有效预防企业违规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