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旅游合同的非物质性和人身关联性,决定了确立旅游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为实现个别化正义,不乏在旅游纠纷中予以创造性突破而承认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判例.这些案件的裁判结果虽符合旅游合同目的和公平正义原则,但却存在实质合理性与形式非法性的困境.需克服现有理论障碍,通过现有法律扩大解释承认旅游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明确其法律要件,依据可预见性规则和最低限度规则限定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关于旅游合同性质,国内多有争论.其中,新近出台的<旅行社条例>与旅游合同性质争论之间的相关性亦值得探讨.日本民法学说及裁判实践中也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日本通说认为包价旅游合同的性质为委托或准委托,但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说和裁判实践放弃了旅游合同的性质争论,转而采取了更为务实的做法.合同性质认定的作用在包价旅游合同领域的作用逐渐降低.通过解释具体的合同条款或标准合同条款来推导出具体的行为义务,成为旅游合同领域的重要手法.我国<合同法>适用中的合同性质决定亦可以借鉴该手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出行的方便,很多人选择参加由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旅游者和旅行社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一般都通过当事人之间所签订的旅游合同进行规范。实践中,围绕旅游合同所发生的各种纠纷越来越多,其中,旅游者在旅行社违反旅游合同时可否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是当事人之间争议最大的问题。我国目前正在起草的旅游法中,应当确立违反旅游合同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旅游事业发展的过程中,签订的旅游合同数量不断增加,旅游纠纷问题也不断增多。现阶段,我国在旅游法律方面的立法程度较差,法院在解决旅游合同纠纷时也会遇到无法可依的情况。完善旅游行业的相关立法工作,逐渐成为我国法律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旅游合同的相关理念、旅游合同的基本法律性质,分析旅游经营者在执行旅游合同过程中需要担负的民事责任,讨论旅游经营者在执行旅游合同中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5.
旅游者和旅行社之间就合同履行所产生的权益争议,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合同法》并未在其分则中涵盖"旅游合同"类型,这一立法状况给旅游实务造成了不小的困扰.此次《旅游法(草案)》(下称草案)专设"旅游服务合同"一章,规定了旅游流程中涉及的部分合同,其中"包价旅游合同"又占据绝大部分的篇幅,这反映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旅游合同立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一种共识:在《合同法》没有将旅游合同作为有名合同纳入其立法体系时,在旅游法中规定旅游合同也是一种合理的技术选择.草案第53条至第63条完整规定了"包价旅游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转让、解除以及相应的合同责任,相关立法界定了旅游合同中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为旅游消费权益纠纷提供更确定的裁断标准,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方国家旅游合同立法模式选择及其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凡哲 《旅游学刊》2008,23(5):79-84
本文通过对不同国家旅游合同立法体例模式及其具体内容的比较研究,分析了旅游合同不同立法体例选择的内在根源.探讨了中国旅游合同立法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可供选择的路径,认为将旅游合同立法置于<合同法>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旅游合同瑕疵担保责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龚滔 《旅游学刊》2005,20(4):18-20
瑕疵担保责任是指违反瑕疵担保义务所承担的民事责任,它是买卖合同中的一项法定责任。由于旅游合同是有偿合同,根据公平原则,也应该建立瑕疵担保责任。同时旅游合同还有其特殊性,为了更好地保护旅游者的利益,我国很需要建立旅游合同的瑕疵担保责任。对于如何建立,可以借鉴德国和中国台湾的一些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8.
在合同赖以存在的客观情况因不可归责于合同当事人的原因而发生变化时,仍然要求合同当事人严守合同约定,这既不符合我国经济生活的客观需要,也不能体现我国司法制度与国际司法的接轨.旅游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对天气状况、身体条件等诸多客观因素有较大的依赖性.因此,情势变更原则对调整旅游合同关系就更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情势变更原则虽然未在我国合同法中得到明确的规定,但司法实践中对其并不排斥.根据合同法确立的公平原则,完全可以将情势变更原理应用于旅游合同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旅游服务损害赔偿责任相关法律问题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曹治国 《旅游学刊》2001,16(4):69-72
旅游给人们带来精神生活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其中旅行社违约给旅游者造成损害的问题尤为突出。针对此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旅游合同的性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旅游损害赔偿责任承担的问题,同时通过对旅游本质分析和对精神损害赔偿本质及其适用范围的分析,指出为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对旅行社违约造成的精神损害应予赔偿。  相似文献   

10.
朱晶晶 《旅游学刊》2014,(7):96-105
《旅游法》中的旅游合同解除制度,须结合《合同法》上的解除制度进行体系性解释。旅游合同的一般法定解除权应包括《合同法》第94条的规定。《旅游法》第67条的"不可避免事件",存在解释的空间。《旅游法》虽未明确旅游者的任意解除权,但无论是从合同性质路径还是合同具体内容导出合同义务路径,《旅游法》第65条都应被解释为旅游者任意解除权的依据。而旅游经营者的法定解除权,应秉持立法宗旨及旅游特性,对传染病、危害公共安全的物品、社会公德、违法活动等用语进行限定解释。在旅游合同解除效果上,应考虑到未履行部分费用、返程费用、履行利益及时间浪费赔偿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债权相对性原则在债法领域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提出是对传统民法理论的重大挑战,在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第三人侵害债权引起的旅游合同纠纷也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迫切需要立法予以明确规制。文章基于旅游合同视角,从国内外立法对旅游合同内涵及外延界定入手,分析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合理性、可行性,理论基础及立法依据。在此基础上对旅游合同履行中第三人侵害债权引起的违约案例分析研判,从4个方面探讨第三人侵害债权行为的构成要件,论证债权作为一种基本的民事权利,具有不可侵性,应当得到法律的保护。最后,对在我国构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进行旅游立法展望,提出构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可以尝试协调理论上的债权相对性与不可侵性,明确侵害债权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制度,以及将旅游合同中的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纳入正在制定的"旅游基本法"范畴,使其作为侵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相对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12.
第三人侵权时旅行社责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人侵害旅游者权益而旅游者往往把旅行社推上法庭,原因是出现了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旅游者选择诉由的结果。本文首先分析了第三人侵权时适用法律的选择,接着展开论述合同当事人一方旅行社的安全保障义务和第三人侵权时所导致的复杂的法律关系,最后研究了旅行社赔偿责任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汪传才 《旅游学刊》2011,26(4):48-55
谁是旅游合同的当事人?这是摆在法院面前的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文章从旅游合同纠纷的实际案例出发,试图解决作为复杂问题的旅游合同一方当事人的认定难题。尽管赞同法院裁决时否定单位的旅游合同当事人资格的做法,但不接受其裁决理由,并提出了两种诠释路径:一种是基于现行法制,否定单位具有旅游合同当事人资格的正当性;另一种是面向未来,通过完善立法,承认单位是旅游合同当事人,但赋予作为受益人的旅游者直接请求权。前者适用我国《合同法》有关间接代理的条款,认定单位不是当事人,只是旅游者的代理人;后者建议完善《合同法》有关利他合同的规定,立法确认旅游者作为受益人得就其损害向旅行社提出违约赔偿。  相似文献   

14.
旅游合同示范文本由旅游局和工商局联合制定推广,性质上属行政指导,具有效率、安全、优先及补充等法律价值,示范文本条款分四大功能模块,由通用条款和协议条款组成。目前示范文本是多级制定,种类单一,权威性不高,文章提出完善和丰富示范文本种类和内容、统一示范文本和示范文本备案豁免等建议,以提升旅行社使用示范文本的积极性,发挥示范文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As a follow-up to recent chapters that concluded there is little existing evidence for a relationship between leisure and spiritual well-being, this paper reviews existing empirical research studies on leisure and spiritual well-being: their conceptualisation of spiritual well-being, methodology used, spiritual well-being measurement instruments, sample size, and the research findings. In the last 20 years, there has been an expansion of empirical research on leisure and spirituality; however,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immediate spiritual experience, not spiritual well-being. Nevertheless, 18 studies focus on leisure and spiritual well-being. All but three studies concluded that leisure was associated with spiritual well-being or contributed to spiritual well-being. Three studies also discovered that leisure could detract from spiritual well-being.  相似文献   

16.
The historic Spiritualist village of Lily Dale, New York, is a popular summer tourist destination in America, attracting approximately 20,000 visitors per year. This research argues that many of these visitors are “spiritual seekers”. Spiritual seeking is an important movement in the west. To date, however, there has been insufficient attention paid to the specific places in which this spiritual questing is undertaken. This research uses the concept of spiritual tourism to understand the summer journey to this part of America. Drawing on a range of ethnographic data, it finds that affective destinations play an irreducible part of many people's spiritual lives; it may only be through travel to dedicated places that seekers’ aspirations can be fully realized.  相似文献   

17.
旅游合同解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悦 《旅游学刊》2005,20(2):76-80
合同解除是合同法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旅游合同作为一种新型合同,存在许多特性,这些特性导致在合同解除方面旅游合同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合同的特殊之处。本文着重讨论旅游合同解除的各种情形,包括一般情形和特殊情形,且以后者为主,以及旅游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问题。  相似文献   

18.
民营乡村景点投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振晓 《旅游学刊》2002,17(3):18-21
民营乡村景点投资掀起了中国旅游业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出于一种纯商业目的,民营企业对乡村景点的投资陷入短期逐利误区。民营企业投资乡村景点只有以可持续发展为本,才能真正推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