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还在深化,随着损失的进一步显现,其对国际经济的影响还在扩大,文章旨在明确次贷危机的定义并探讨其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2.
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美国次贷危机根源于房地产市场繁荣背景下激进的住房抵押贷款行为,本质是由房价下跌和利率提升导致的信用危机引发的信贷紧缩和金融市场流动性缺失。文章以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基础为切入点,利用金融危机传导模型来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在其传导过程中,美国次贷危机形成了从信贷市场到资本市场、从资本市场到信贷市场、从金融市场到实体经济和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传导路径。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次贷危机通过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传导到全球市场,并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不确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次贷危机最先开始于美国,其已经逐渐演化为一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形成了很大冲击,并且已经向实体经济蔓延,本文将从次贷危机出发,探讨中国在这次危机中受到的影响,并对未来中国经济走势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危害,并重点阐述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我国应充分吸取美国的教训,从中获取有益经验,以制定适合我国的经济政策,降低金融风险:1、不依靠单一货币;2、加速我国资产证券化进程;3、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4、加强宏观调控,确保经济方向;5、着力开发内需,避免进口依赖。  相似文献   

5.
刘喜民 《特区经济》2009,(12):72-74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不是偶然的,而是长期以来美国自由化金融政策及房地产等其他因素的综合结果。按照经济全球化中的客观规律,不论世界经济是否因危机进入短周期,我们都应该面对现实找出事态发展的原因,认识危机传导的关系,把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点。本文从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传导机制入手,通过分析其传导途径和特点,借鉴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应对次贷危机的经验教训,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复苏关键时期的地产风云,提出了我国风险防范体系构建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7.
利率走高和房地产市场降温是导致2007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直接原因,但是罪魁祸首是监管缺失下金融机构追逐高额利润的贪婪之心。目前中国房地产和房贷市场已出现类似危机前的特征,有关部门须吸取危机教训,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8.
金融风险的威力之大、影响之远在次贷危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对还处于金融改革阶段的中国来说,更应该加强对金融风险的警惕意识,以免重蹈美国的覆辙。本文基于学科特点和篇幅所限,集中笔墨从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信用评级机构独立性方面,梳理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金融风险的威力之大、影响之远在次贷危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对还处于金融改革阶段的中国来说,更应该加强对金融风险的警惕意识,以免重蹈美国的覆辙。本文基于学科特点和篇幅所限,集中笔墨从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信用评级机构独立性方面,梳理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邵慰  王焕杰 《特区经济》2009,(2):262-263
2007年爆发美国次贷危机的愈演愈烈,现在已经演变成全球的金融危机。在此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生存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在次贷危机的背景下分析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劣势、威胁和机会,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次贷危机在美国的爆发以及向全球的不断蔓延,美国信评业潜在的危害性不断暴露。本文以次贷危机为视角对信评业存在的美国标准现象进行了反思,并结合我国信评业的情况得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美国次级债危机及其对东亚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美元本位下,美国放纵的经济政策是美国次级债危机产生和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深层次原因。东亚经济体为世界美元本位提供了最重要的支撑,而美元本位也放大了次级债危机对东亚经济的影响。加强东亚区域间货币合作是削弱美元本位、应对类似次级债危机的美国资产泡沫破灭对东亚经济冲击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13.
美国信用评价机制发展及对中国基金评价机制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评级业作为特殊的中介行业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中国也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信用评价的相关规范,但仍然属于起步阶段,中国基金评价机制的构建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通过对美国信用评价机制发展的研究,结合中国基金评价市场的现实情况,可为中国基金评价机制的完善提供多角度的借鉴,促进中国信用评级业规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爆发后具有一定传染性,先是从少数国家或地区内部爆发,再通过一定的传播渠道快速蔓延到周边国家或地区。本文通过对历史上三次具有代表性金融危机的考察,分析各次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以深化对危机生成、演化的认识,同时也对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及金融发展战略的构建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5.
为应对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中日两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性政策措施。通过对政策的具体分析并利用潜在变量——危机强度,研究刺激政策对金融危机和宏观经济的效果,结果得出,中日两国均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两国政府采取的经济刺激政策对应对金融危机均有所成效,危机强度的走势日本比中国更理想,中国的危机强度比较随机。中日两国的经济刺激政策都改善了GDP、就业、通货膨胀、贸易差额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但在中国出现了通货膨胀,在日本产生了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次贷危机中日本货币政策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带来了全球性的降息浪潮.日本虽然降息措施慢了一步,但随着实体经济的不断衰退,也采取了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由此再一次进入了"零利率"时代.通过理论推导和Grange因果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今后日本降息余地越来越小,而"零利率"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刺激作用有限.日本"零利率"政策的现实效应对欧美国家的货币政策的调整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次贷危机冲击下中国经济转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冲击已成事实,中国经济转型在所难免。本文所论述的经济转型不是以往学者所讨论的体制转型,而特指结构转型。中国经济以往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危机后出口受挫,再过度依赖投资势必引发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的矛盾。本文作者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的首要任务是拉动内需,而拉动内需必须和改善民生、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结合起来。当前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支出的重点在于消除民众消费的瓶颈,大力发展民生工程和社会福利事业,积极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2007年4月至2009年8月的日数据,对中国五个主体信用级别短期融资券信用利差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各级别短期融资券信用利差与无风险利率指标负相关,与波动率指标正相关,从而验证了结构化模型在中国短期融资券市场的有效性。我们还发现国内短期融资券的信用利差与基于交易量的流动性指标总体上是正相关的。另外,实证模型解释力随信用级别的降低而单调上升,与欧美市场的实证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杨松 《特区经济》2011,(1):102-104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两年来,国内外经济学界以及政界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观点主要集中在市场主体和监管主体的"有限理性"、内外部经济结构失衡和货币政策环境的影响、全球金融货币体系制度设计的缺陷、以及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等几个方面,试图勾画组合出一幅危机的完整图象。但因缺少一条逻辑主线将这些正确的归因与少数为了转移矛头故意歪曲事实真相的借口有机串连,致使图象主题不够立体、清晰。为了更好地认清危机的实质,本文运用中华文明辨证逻辑思维这条主线,深度透视危机的本源,还原危机背后的真相,揭露真正的幕后元凶及其支配主体行为的片面思维逻辑,以便呈现出一幅更为清晰、立体的美国次贷危机全景图。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构建包含流动性因素的货币信贷模型,以研究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调控信贷的动态影响机制,并结合中国的相关季度数据,构建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信贷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对中国信贷调控的影响与理论模型分析得到的动态影响机制比较一致;由于中国金融市场的特殊性,使得债券利率在调控信贷中的作用在2010年后出现失效的现象。建议中国在调控信贷方面还应以贷款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综合手段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