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摘要﹞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逐渐突显,传统的“以能源换产量”的粗放型工业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外商直接投资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制约着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提升。本文运用中国30个省(西藏与港澳台地区除外)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从外商直接投资异质性的角度,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结合区域产业结构特点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提升。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异质性方面,本文对外商直接投资进行特征分解后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在制造业的投资比重越大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越明显,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水平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2.
非均衡增长中的FDI与中国区域投资布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区域投资布局中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增长状态,其中投资效率因素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单纯数量因素的作用则呈不断弱化的趋势,因此应采取以消除投资效率差异为核心的区域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D-S垄断竞争框架下的自由资本模型,探究了转移支付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影响,并以中国1995~2008年的省际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转移支付与外商直接投资的非线性关系表现为倒U型曲线,中国大部分省份转移支付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仍然位于倒U型曲线的正相关段,而且转移支付对中国不同区域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1995年以来中国转移支付规模总体上较为合理,有助于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而2002年所得税分享制度改革之后,转移支付规模增长过快,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产生抑制作用但影响并不显著,转移支付的“挤出效应”和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扭曲都可能不利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涌入.  相似文献   

4.
使用2002~2007年的企业数据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要素重配的影响,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揭示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的要素重配综合效应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从分解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进入效应、在位企业要素重配效应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对退出效应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吸引FDI主要因素的实证分析——以苏南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利用外资规模逐年扩大,2002年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苏南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也已经形成相当规模。本文通过实证的方法分析了南京、无锡、常州和苏州四个城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GDP水平、累计FDI规模、职工平均工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素质等,并进行了比较研究,为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FDI外部性与国内就业主渠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商直接投资是影响东道国就业的重要因素,FDI的进入不仅直接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还会通过总需求扩张等渠道产生外部性,影响国内就业。本文运用一个寡头模型研究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影响的不同渠道,并利用中国的经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总需求的刺激是影响中国就业的主要渠道,外商直接投资拉动中国总需求的作用越大,就越能增加中国国内就业。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05~2010年中国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工具变量方法及结构方程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及产业结构存在明显的东西部地区差异和城市间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存在显著的正效应。同时受地区区位因素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具有内生性,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8.
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在众多外商直接投资基金的倡议下,决定于2006年5月13—14日在北京举办“第二届外商直接投资基金发展论坛暨项目洽谈会”,大会由北京中经泰德文化中心和中国指数研究院承办。论坛将围绕外商直接投资基金在华发展现状与前景、外宵直接投资基金在华成功投资案例剖析、外国直接投资基金选择中国企业的标准,我国企业如何获取外宵基金投资及如何有效运用、外商直接投资基金青睐的产业及企业类型、外资并购中的资产评估、如何促进外宵基金投资同地方招商引资工作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利用河北省2007—2013年地区面板数据,运用计量方法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内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及其大小。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北省技术创新存在正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本存量等因素对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起到促进作用而贡献度较小,本地企业类型虽然表现出对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有促进作用但并不显著。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力资本存量要素在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作用方面,贡献度大大高于其他要素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逐步与世界接轨,外商对华直接投资额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外商的直接投资能否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又能否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投资,两者究竟是怎么样的关系?对FD I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运用G 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并根据1985—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FD I)与中国GDP的数据建立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外商直接投资增长是引起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而中国经济增长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也有显著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均GDP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后,原有经济发展模式已难以承担在新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下的发展重任。产业结构升级难题、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内外需结构失衡、资源环境约束、人力资本困境等制约因素,使中国面临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各种挑战。因此,必须在总结各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剖析可能阻碍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阻碍因素,并由此提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人员一直关注环境规制对来华FDI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调整,环境规制趋严,对来华FDI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研究环境规制对FDI影响的主流理论为污染庇护所假说和波特理论,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出了环境规制对FDI成本投资与创新投资两种效应。环境规制对FDI的影响机制包括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对FDI的影响并非单纯的正面或负面,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全面且准确地判断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13.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地区差异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4-2003年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化特点为总体分布不均衡,集中于东部地区;地区绝对差距扩大和相对差异缩小;相对差距主要是由于区内差距缩小引起的。区域政策改善了落后地区的投资环境,吸引了FDI,但是投资环境的其他方面,例如区位优势、市场容量、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对FDI有更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现,然而各个地区对FDI的吸引程度是不同的.并不能简单的从当年FDI实际数值判断一个地区对FDI吸引能力的大小,它会受到包括GDP及职工平均工资等在内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通过对2003年相关数据的测评,30个地区对FDI吸引能力的强弱大致可以分为4个层次,其中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广东、上海和浙江.分析带来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当年某地FDI实际发生额并不能直接反映该地对FDI的吸引能力.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逐年增加,而跨国公司进入模式却发生着转变,倾向于采用独资企业形式。本文在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模式演化理论的基础上,依据PEST分析框架,收集整理近20年我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初步分析了外商对华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模型回归结论如下:国内经济总量、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和社会文化发展状况与跨国公司独资倾向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国内的生产技术水平与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的独资化倾向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98—2008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研究我国不同区域对FDI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引进消化吸收状况。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研发投入等吸收能力影响因素,显著地影响了FDI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不考虑吸收能力影响因素时,FDI并没有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而FDI与吸收能力指标的交互项则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由于我国不同区域FDI吸收能力的差异,FDI对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各省(市、自治区)要想充分利用FDI,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需要切实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研发投入,扩大对外开放度。  相似文献   

17.
尽管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后会提高FDI总体的税收负担水平,从而带来了我国境内FDI的不稳定性。但是我们不必对这种不稳定性过分担心,因为这种不稳定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会消失。本文运用马尔可夫矩阵对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FDI在我国的稳定状态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4年后我国境内FDI就处于稳定状态水平。也就是说,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不会带来我国境内FDI的大幅波动,也不会影响中国吸引外资的进程,进而对整个国民经济不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资源配置差异是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文章首先从金融、物质、人力资本以及财政等资源的角度,实证分析了资源配置差异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造成的影响。研究表明,城乡人均贷款比、城乡人均固定资本投入比、城乡人均受教育年限比以及城乡人均财政支出比的扩大都是引起我国城乡人均收入比扩大的格兰杰原因。其中,从对城乡收入比扩大的长期作用效果来看,城乡人均受教育年限比扩大影响最大,城乡人均固定资本投入比扩大影响次之,而城乡人均财政支出比与城乡人均贷款比扩大的影响分别排在第三位与第四位。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资源配置角度提出了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的背景下,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快速增长。本文采用快速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利用2005—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进行了实证性研究。研究表明,东盟各国的市场规模、基础设施状况、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均是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显著的正相关影响因素;而东盟各国的汇率(直接标价法)、工资、税收均是显著的负相关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与相关理论和研究预期一致,表明市场寻求动机和效率寻求动机是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动机。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建议以促进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的背景下,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快速增长.本文采用快速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利用2005—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进行了实证性研究.研究表明,东盟各国的市场规模、基础设施状况、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均是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显著的正相关影响因素;而东盟各国的汇率(直接标价法)、工资、税收均是显著的负相关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与相关理论和研究预期一致,表明市场寻求动机和效率寻求动机是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动机.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建议以促进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