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首先,对长江中游地区城市的中心性指数进行测度,找出中心城市武汉。其次,基于断裂点模型,以武汉为中心,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参照,对边缘圈层的空间辐射范围进行界定。再次,基于城市的中心性和空间区位,找出边缘圈层的支撑城市——长沙、南昌、合肥、襄阳、宜昌、驻马店。基于断裂点模型,以武汉为中心,支撑城市为参照,对核心圈层的空间辐射范围进行界定,并找出核心圈层的支点城市——岳阳、九江、安庆、六安、信阳、随州、荆门、荆州。最后,基于引力模型对支撑城市的空间引力范围和引力层级进行界定,以此刻画出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圈—边缘圈的"双圈"空间框架,以及由六大城市圈构成的空间支撑,揭示长江中游城市群"1+6"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2.
3.
一、前言自从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提出以来,整个中部地区的城镇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长江中游地区是整个中部地区经济最为发达、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为了进一步发展长江中游地区,带动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这一概念也相应产生。  相似文献   

4.
5.
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文章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为例,基于2012-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莫兰指数分别对二者协同发展水平、空间相关性进行测度。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各区域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发展成效卓越,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态势,迎来良好协同发展的局面;(2)长江经济带内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水平初期呈现“东部强、中西弱”的特征,随着时间推移,东部地区协同发展水平削弱,但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发展优势明显;(3)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及绿色经济协同发展具有带动“溢出效应”,二者能够彼此赋能、相互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国家发改委2015年4月16日发布《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于合军表示,今年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长江中游城市群仍有望保持9%以上的经济增速,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7.
樊姗娜  彭鹏 《科技和产业》2022,22(5):307-313
数字经济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对区域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数字经济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2011—2018年长江经济带98个城市数字经济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空间相关性。研究表明:①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且数字经济水平增速大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均存在空间差异性,下游城市的数字经济与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均相对较高,上、中游则与之相反。②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度呈现稳步上升态势,整体耦合协调水平实现了轻度失调向初级协调转变;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整体趋势。③耦合协调度呈现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但随时间推移,空间自相关性减弱;耦合协调度的“高-高”集聚区域整体变动不大,“高-低”集聚区域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分布状态,“低-低”集聚区域保持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发展的不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日益成为重要的趋势.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通过熵权法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指数,探讨长江中游城市群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数字化技术升级、数字化创新升级及数字化效益升级对于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间的百度搜索指数,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关系图、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和凝聚子群4个方面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信息联系网络特征,并用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了城市实体特征对城市信息联系网络的影响。研究结论:城市信息联系骨架网络呈"三角形"结构,三个中心城市分别是武汉、长沙和南昌,其中武汉是"领头羊"地位;省内城市联系较紧密,部分地区城市打破了空间距离跨区域形成联系组团,省间联系则普遍弱,省级行政边界制约明显;网络联系年际加强但整体仍未发展稳定,总体而言一体化程度不高;城市实体空间与信息空间存在交互作用,城市信息网络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及行政等级的影响,空间距离影响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影响着要素之间的收入分配。文章在分析数字经济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了长三角各个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对数字经济影响劳动收入份额进行了效应评估和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降低了长三角地区的劳动收入份额;不同省份、不同产业的这种负向影响具有异质性,劳动力越丰富的地区和产业,抑制效应越明显;数字经济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抑制效应是通过劳动生产率提高效应和就业削减效应两大路径实现的;数字经济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边际抑制作用随着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而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构建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在溢出效应和竞争效应作用下,财政策略互动的类型及其对要素市场一体化的影响效应。得到结论,在地理距离相近的城市间,财政支出、税收优惠、土地出让表现为替代型策略互动,而在经济水平相近的城市间,则表现为互补型策略互动;地方政府债务始终以互补型策略互动为主。在溢出效应作用下,地理距离相近城市的财政支出策略互动对要素市场分割的影响显著为正;在竞争效应作用下,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城市间,基于财政支出、税收优惠、政府债务的策略互动同样会加剧要素市场的分割。进而文中从构建区域财政协调机制,加强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性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31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区域,运用熵权法测算2011—2020年31个省区市数字经济与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指数,通过耦合度模型计算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基于耦合协调等级划分标准对31个省区市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特征分布分析,最后通过障碍度模型找出影响协调性的主要障碍因子。研究结果显示:①研究期内,从全国来看,数字经济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②总体来看,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出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东部地区远高于中西部地区。③东部地区北京、广东和江苏数字经济与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保持较高的状态,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均处于中低水平程度的协调状态,总体来看,数字经济与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协调水平较低,表明两系统协调发展中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④在数字经济方面,数字产业化和数字创新成为制约两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协调性和创新性成为制约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基于实证结论,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熵权法和修正后的耦合协调模型,测算2014—2020年河北省11个设区市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河北省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为上升态势,整体表现出“拮抗-磨合”的演进形势,具体表现为“数字经济滞后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步发展”的相对发展形势;石家庄、保定等设区市的耦合协调度较高,衡水、承德等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较差的设区市耦合协调度较低。  相似文献   

14.
15.
刘星雨  刘杰  韩泉城  王喆 《科技和产业》2024,24(20):268-275
数字交通作为融合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等数字化手段的新型交通形态,在提升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的同时,对现代化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建立数字交通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综合测度模型,并以山东省为例,探究要素间的空间作用关系.结果表明,数字交通与经济发展间的耦合关系正变得日益紧密.空间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数字交通在空间上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辐射效应,数字交通的发展对于促进自身和其他空间单元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关研究结果能够为政府部门推动数字交通发展和制定相应经济政策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郑欣  周霞 《科技和产业》2024,24(19):1-6
以山东省为例,从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5个维度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评价2012-2022年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性.结果表明:2012-2022年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呈改善趋势,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人口、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提升,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不稳定;山东省农业\"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两两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杨洁 《科技和产业》2023,23(6):60-64
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信息产业革命的重要起点,对高质量发展有着巨大影响。采用耦合协调度及障碍度模型对2011—2020年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及障碍因子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下游地区的耦合协调度高于中上游地区,绿色生态及数字产业规模等指标制约两系统协调发展。地区应发挥数字经济作用,促进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夏小萌 《科技和产业》2024,24(13):60-69
数字经济为城市群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基于10个国家级城市群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对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与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且存在地区异质性,其中对中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通过提升城市群吸收及转化应用知识技术的能力进而促进区域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各维度指标对东、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创新能力的作用效应不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西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最大,对东部地区则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数字素质对西部地区区域创新的推动作用最强,而对中部地区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资本投入对东部地区城市群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远大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9.
展览领域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正在不断重塑新的业态模式和商业模式。文章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3-2019年四川省18个城市展览业与数字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研究表明,四川省数字经济与展览业发展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但耦合协调度尚处于较低水平,且城市之间差异较大。基于此,提出加快展览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经济与展览业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北部湾城市群中1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截取2011年至2020年的数据,探究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城市创新水平和经济增长水平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水平、城市创新水平对城市经济水平的增长具有显著作用;创新水平在数字金融水平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